胡 琴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辦學定位不是學術型,而是應用技術類型的普通本科院校。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養出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使得國際結算業務量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因此就需要大批熟悉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的涉外經貿人才。研究如何不斷創新教學思路與方法,保證教學質量,同時緊跟國際環境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專門人才,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具有現實意義。
國際結算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一門研究國際商業銀行間跨國收付或轉移資金業務的應用型學科,總學時為60,周學時為4。課程選用的教材是武漢大學出版社的《國際結算》(第四版),該教材為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新穎、分析透徹、表述規范、重點突出是該教材的主要特點。本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大模板進行講解,即基礎知識模塊、結算工具模塊、結算方式模塊、結算單據模塊。各模塊教學安排見下表:

表1 教學模塊
課程有很多較難的知識點,要想通過教師的講述,讓學生輕松弄懂這些知識點,就需要不斷在備課、課中以及課后進行思考和探索,在實踐中尋找到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或者說小竅門。通過這些方法的巧妙運用,將復雜難懂的教學內容通俗化、易懂化,從而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化抽象為具體法。在講解概念性的知識時,常常用到此方法。如:在學習信用證的含義時,教材上用三行文字比較抽象地講解了一個很長的概念。在上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自己閱讀一遍,然后再帶領學生一起來運用化抽象為具體法,將長而抽象的文字逐句分解,從中找出信用證的當事人、付款條件、付款時間等具體信息,令學生豁然開朗。
2.變文字為圖形法。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對于圖形的接受能力比文字更強,因圖形更加直觀。在講解基本險的承保范圍時,由于每一種險別所包含的承保項目繁多且抽象難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勢必暈頭轉向。教師亦可運用圖形法,成功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畫圖并標出陰影部分法,變文字為圖形,使得學生對于每一種基本險的承保范圍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不用對著冗長枯燥的文字去咬文嚼字。通過陰影部分的比對,還能使學生迅速明白這三種基本險別承保范圍之間的內在聯系,即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3.配套習題法。《國際結算》這門學科蘊含著很多較為復雜的知識點。對于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如果只依賴教師課堂上的講和聽,學生即使當時掌握了,過后也很容易遺忘,有做題鞏固的需要。因此,教師應在課程的每一個重要知識點之后,都配套相應的習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案例分析題等,和學生一起當堂完成;并且分階段還進行過兩次專項習題課,習題課上的題量和題型比當堂練習更多。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及時得到鞏固、吸收和檢驗,提升了學習效果。
國際結算這門課程理論性較深,實踐性較強,往往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難題。課程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在于以下幾方面:
能否合理安排和管理課堂時間,是衡量一名老師是否合格的基本標準。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就是浪費學生的青春,浪費他們的生命。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發現本學科知識點方面的需要和不足;引導學生形成各自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疑義,從而營造更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課堂教學的本質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對教學時間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同時,在教師的解釋下,學生也應明白課堂時間的重要性,自覺珍惜和利用時間,結合課堂所講,找到自己的問題,并可以利用課堂上的空余時間,積極向老師提問。
經驗表明,教學效果的保證離不開充足的實踐教學課時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流于抽象,必須要實際動手操作,才能達到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然而,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對實踐教學要求往往并不高,導致許多高校在設置實踐教學學時,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偏低。盡管我國近些年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實踐教學課時在不斷調整增加,但與發達國家高校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如英國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教學課時安排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為1:2,美國則為1:3。為了滿足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許多高校的經貿類專業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比如撥??钯徺Isimtrade平臺軟件和硬件;開辦模擬企業和公司流程的實訓室;搭建實訓教學平臺、建設實踐實習基地(中心),模擬實驗沙盤等,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完全發揮它的價值。
教師采用傳統的“線下講授+教材+PPT+板書”形式,由于課時所限(60 學時),且普遍缺乏實戰經驗,因而不能對專業知識有所延伸。學生對實踐的接觸,僅局限于簡單的實訓上機操作,只能達到對個別知識點的較深入理解,無法達到全面培養實踐能力的效果。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時常面臨著無法線下集中授課的風險。
國際結算課程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均較強,因此,在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依托過程性考核和筆試考核,建立“知識+能力+素質”的科學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側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可通過設置案例討論、動手操作等,結合階段性小測驗(習題課)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以借此觀察教學效果,以便進行后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的調整。筆試主要以閉卷舉行,試題中還可增加主觀題比重,如匯票的繕制;信用證的審核等內容。還可適當采用翻轉課堂、小論文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產學研一體化,是指將科研、教育、生產在功能與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以協同與集成。產學研一體化使得政府、企業和高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這個途徑,能夠推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國際結算這門課程的知識點較多較細,且操作性較強,強調學以致用。要想將教學與實踐進行有效對接,使學生對真實的工作操作獲得切身的感受,僅靠簡單的一周左右的校內實訓是遠遠不夠的。實現國際結算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推動高校與社會企業,如商業銀行、外貿公司的聯合,則高校不需要投資建立純粹的實訓室,從而節省了建造實訓室的資金。將相應的資金投入到與校外企業的產學研一體化中去,安排老師和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既有利于提高國際結算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是提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加學生就業機會的好方法,對提升師生的獲得感都有顯著作用。
當前,持有與國貿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的專業課和實習指導課教師的數量不足20%,國際結算“雙師型”教師較為缺乏。國際結算課程授課教師既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又需要具有國際結算實操的經驗和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英語水平,增強雙語授課能力,以及處理英文文件的實務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動態問題。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所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高校可采用掛職鍛煉、業務培訓等方式,利用寒暑假在校外實際工作崗位上進行鍛煉,從而豐富實踐教學經驗。同時,通過聘請金融機構、外貿企業等實務部門從業人員到校授課或進行實務方面講座,全面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常態化的當前,高校應積極搭建線上教學平臺,保證停課不停學。國際結算課程于2020年3月在超星學習通搭建線上平臺。到目前為止,平臺使用率較高,點擊率達到30 萬多次、好評率較高,有140 余位學生參與評分,課程評價為五星。平臺中視頻數量63個,非視頻資源總數59 個,視頻總時長1069 分鐘,課程互動數據較高,發帖總數為17949個,教師發帖461個,測驗作業次數42次,完成作業人數約為26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