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秋,沈嬌
(遼寧省盤錦市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盤錦 124000)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出具備堅定思想政治信仰,道德水平與專業技能突出,各方面能力素養全面發展,能夠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需要的高素質幼兒教師人才。而在以往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對學生的職業理論知識教學比較多,學生一般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尚未得到充分落實,學生的思想政治信仰和道德水平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新聞媒體上頻繁出現的幼兒教師傷害幼兒的新聞就是鮮明的體現。因此,應該將課程思政與本專業教學進行更緊密的結合,以之指導學生的言行。
課程思政可以視為廣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除了思政類的專門課程之外,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所有的課程乃至教學環節中。在本質上,課程思政是一項思想及行為的實踐活動,它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思想行為活動規律,是為了幫助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不斷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更加深入和積極的引導。而在專業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可以指導學生形成堅定的馬列主義思想,堅決維護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在未來可以潛移默化地將這種認識傳達給幼兒。
除了理論層面,課程思政也非常契合當前的社會現實圖景。現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已經大都是所謂的“00”后,他們生長在信息化時代,從小到大都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其中就包括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西方較為極端的價值觀。這對他們未來個人的成長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而課程思政可以幫助他們抵御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庸俗價值觀的影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他們的思想高地,激發出他們更大的主觀能動性,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未來培養出更多具備良好基礎的幼兒。
雖然課程思政非常重要,對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幼兒和國家社會都有非凡的意義,但其現狀卻不容樂觀。從一些學術網站上的資料可以看出,目前對于課程思政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論層面,而且是從課程思政的意義、邏輯及建構等方向進行闡述的,涉及具體教育策略、方法和路徑的實踐性研究比較少。而且,高職等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終成型期,他們的思想行為即將因為走向社會而造成更大的影響,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面向中小學德育領域的。
由此可以看出,對課程思政的研究還在一個較為初期的討論階段,現實意義和理論內涵仍然在討論。但是,國際形勢風云變化,內外情況不斷變化,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他們即將進行教育的眾多幼兒,都將是這個變局中推動我國繼續健康良好發展的生力軍。不僅要加快對高職等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還要到實踐中進行落實,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課程思政的落地,值得所有的高職院校和負責課程思政領域的教職人員認真思考。
目前,不少高職院校采取的是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區別的做法,錯誤地認為課程思政就是思政課程。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上文已經提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思政需要更多的實踐研究探索,但也必須在正確認識的指導下進行,否則就會造成實踐中的偏差。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上述錯誤認識進行改正,要從更高、更全面的視角看待課程思政,要有將思政教育融合到所有專業及非專業課程當中的意識。只有這樣,所有課程才能具備“思政”這一靈魂,才不會迷失方向,實現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教育教學創新。
為此,學校及教師要清楚課程思政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從教育社會功能的角度進行考慮。例如,現在的幼兒教育非常強調德育,要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這當然要依靠幼兒教師。而如果幼兒教師只明白怎樣對幼兒進行知識教學,卻不知道如何向幼兒進行這些道德行為規范的滲透,顯然是難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的,也就喪失了幼兒教育的社會功能。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就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能夠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傳達給幼兒。
以往不少高職院校的專門思政課程效果不好,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充斥著大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與高職學生追求獨立自由的心理性格傾向是相悖的。在課程思政的視角下,顯然不能重復類似的錯誤。例如,教師在“學前教育學”專業課程中,非常突兀地轉向思政類內容,要求學生必須記住和理解某些思想政治方面的道理,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因此,課程思政應該轉而樹立起滲透式的教育理念,將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合到各學科課程本來的教學內容中,逐步地影響學生。這種方法看似“緩慢”,卻能達到較為鞏固的效果。
仍以剛才提到的“學前教育學”課程為例,該課程要涉及各種教育思想,比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針對當前他們在生活中感受的時代主題進行討論。例如,目前本地區的人民群眾生活情況如何,自己見到過的幼兒有怎樣較為普遍的特征,“生活即教育”理論在自己看來應該怎樣發揮作用。教師則負責引導學生的主題選擇,幫助學生創設討論的情境并加入學生的討論中,然后在各種時代主題和教育理論應用中滲透思政方面的內容,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思考和解決這些幼兒教育方面的問題。
專業課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教育途徑,也是課程思政繞不過去的關鍵環節。所以,課程思政必須將這些專業課程充分利用起來。為此,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增加思政方面的事例。在講解專業課程知識的時候,不能從理論到理論,沒有思政方面的思想基礎,而是要將國情、公民素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進去,讓學生能夠從思政的角度看待這些理論,發揮出專業課程更為強大和全面的教育功能,讓這些未來的幼兒教師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幼兒教師職業的意義及如何真正地做好這項工作。
例如,幼兒保健或保育類課程是高職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組成部分。這些課程與不少學生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有一定區別,不容易引起他們的重視。此時從課程思政的視角下開展這些專業課程教學,既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又能夠實現滲透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前幼兒保育方面的國情,讓他們認識到在幼兒保健和保育領域我國還有很多不足;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做好幼兒保健是幼兒教師敬業的體現,更是在通過保護幼兒健康成長的方式踐行愛國的理念,讓學生重視起來,更好地學習。
心理健康與課程思政本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心理不夠健康的學生,不可能在課程思政中有較好的表現;反過來說,如果課程思政在某個學生的身上效果不佳,則這名學生更容易因為錯誤的價值觀等因素而發生各種心理問題。所以,目前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將課程思政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也應該有這種認識并進行深入實踐。特別是一些經過專業實習,對幼兒教師的職業新鮮感和職業期望有所下降的學生,更應該將課程思政與心理健康結合起來,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影響。
在具體的做法上,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擁抱積極心理學等新型的心理學理論,努力增強學生的心理防御能力,而不是在學生心理出現問題后再去采取措施。在職業期望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幫助學生找到實現更大的自我提升的途徑。換句話說,除了讓學生明白幼兒職業教師的偉大外,也應該讓他們看到從事這一職業能夠給自身生活狀態所帶來的改善。當然,所有這些都要結合思政教育,要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作為支撐,讓他們有能力和機會去認可、理解并解決自身現存心理問題。
課程思政應該與時俱進,不能故步自封。除了在理念和模式上進行創新外,在具體的呈現形式上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上文已經提到,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都非常年輕,成長在物質不斷豐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他們年輕,朝氣蓬勃,在社會環境和自身性格特征的影響下總是在追逐新鮮事物,走在時代的前沿。如果課程思政不能與之保持同步,終歸會有讓學生失去興趣的一天。而目前飛速發展且無處不在,被廣大學生所熟悉的互聯網,就是課程思政持續發揮良好效果的一個絕佳途徑。
例如,各學科教師可以組織班級的微信群和QQ群,而且最好能夠區分為教學與生活兩個部分。在教學群中,教師要將學前教育領域的新概念、新氣象、新活動及時推送給學生,并從國家的方針政策等思政角度對學生進行解讀,讓學生能夠一直帶有對幼兒教師職業的美好憧憬,時刻不忘遠大的人生理想。在生活群中,則要注意保持輕松和諧的氛圍,允許學生在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的基礎上暢所欲言,放松身心,為彼此加油打氣。
教學方法的落實對思政課程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有著很直接的影響。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時,采用的方法都比較單一、單調,教師講、學生聽和記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方式,這種枯燥、乏味、單調的教學方式,長久以往,勢必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進而影響整體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思想課程下展開高職學前專業的專業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確保方法的多樣化和豐富化,并做到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有積極參與進來的興趣和欲望,這樣一來,自然能夠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嘗試改變單調的講述式教學方式,而是能夠將創設情境、角色扮演、任務驅動、小組合作、聯系生活、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樣化的方式融入進來,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以促進更優質教學效果的獲得。
例如,為了讓學生明確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展開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分別去扮演幼兒教師和幼兒,讓他們設身處地去探討、教學、實踐、思考,身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怎么對待幼兒,應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這樣一來,職業道德等思政內容能夠自然而然得到有效的滲透,從而收獲優質教學效果。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了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讓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學科專業內容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成為綜合型發展的時代新青年。在實際展開教育教學活動時,注重基本知識傳遞的同時,更需要注重反思和總結,讓學生在不斷地反思和思考中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接下來的學習方向,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案,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體系,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優質學習效果,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的思政水平、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比較注重評價反思和總結環節。一方面,會在每節課結束之前留有足夠的時間向學生規范此節課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方法實施情況,教學內容的落實情況,教學目標與實際教育效果的差距;另一方面,會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反思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領悟的思政內容和情感,總結不足和問題,相互評價,相互學習,制訂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和方案,可以說,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努力下,更多的學生逐漸養成了學有所思的好習慣,不僅專業知識更為扎實,而且自身的思政素養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總之,當代幼兒教師不僅要有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還要有過硬的思政素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行為準則。而這些都要依靠高職等高等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工作中去培養。望大家對此都能有足夠的重視,努力開拓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