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英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qū)西塘實驗小學,江蘇昆山 215300)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不適當?shù)淖晕以u價和自我認識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tài)。自卑,并不是指客觀上看自己不如別人,而是主觀上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別人對自己好,自己一文不值。有人經(jīng)常嘆息自己不夠好,別人都比自己好;上課的時候,不敢舉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為害怕自己的回答不夠好;很多事情想去做,但是又害怕去做,因為害怕自己做得不好;一件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很好看,但是穿在自己身上即使很合身,也覺得不如別人穿著好看;做任何事情都會小心翼翼的,因為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夠好。這就是自卑心理在小學生身上的表現(xiàn)。
人人都有自卑,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卑”情結(jié),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擔心別人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等。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卑感,那么自卑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對我們有什么作用呢?
自卑并非一文不值,并非總是給我們帶來消極和不好的結(jié)果,適當?shù)摹白员啊笨梢源偈刮覀儾粩嗯Γ粩噙M步,不斷向上。但是,如果過度自卑,則會阻礙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導致我們不敢邁步,停滯不前。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有自卑感的學生, 他們的共同特征為心理脆弱、少言寡語、膽小怕事、敏感和不合群。“自卑是每個正常人都有的情感”,一般情況下,通過自我適應和自我調(diào)節(jié)都不會對身心健康產(chǎn)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學生沉浸在自卑中不能自拔,則應引起教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如果處理不好而發(fā)展成心理疾病,就會阻礙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嚴重影響其身心發(fā)展。
第一,由外部因素影響而產(chǎn)生的,例如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部分學生家庭還比較艱苦,還處在僅僅有飯吃有衣穿的階段,根本達不到營養(yǎng)均衡和美觀好看,孩子長期處在這個環(huán)境中,就養(yǎng)成一種對生活沒有要求的習慣,對自己更是無所謂。來學校上學和周圍的同學一對比,他會慢慢發(fā)現(xiàn)他們與自己的不同,慢慢開始注意同學們的物質(zhì)生活,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如同學們,開始討厭自己家里窮,厭倦自己的家庭,與同學之間的對比越發(fā)強烈,時間長了會形成一種自閉的心理,做任何事情都要關注其他同學,給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時間久了便失去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產(chǎn)生自卑感,例如,自己的身高太低,又或者太高,還有的認為自己相貌原因而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這些同學在學校里、教室里甚至課堂上都是很安靜,就怕引起同班同學的注意,上課基本都是低下頭的,很少抬頭,回答問題更是少之又少了。這樣會對學生心理的生長發(fā)育和學習帶來嚴重的困阻。還有極少的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厭學情緒所產(chǎn)生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和個別的生理缺陷的學生,在每年的中小學生體質(zhì)測試上成績偏低,每次的體育活動都在班級的最后,甚至拖班級后腿,被班里的同學指責而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永遠不如其他人,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第二,由我們教師的行為而產(chǎn)生的,一個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取決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和行為,教師的課堂主導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例如,教師上課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師要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幾年以前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并且是教育界典型的案例:一個學生經(jīng)常在課堂上搗亂,老師加以管教并沒有太大的效果,直到老師失去耐心的時候一句爆粗口老師的形象全無:你怎么這么笨,這么傻?這個題目你都不會,你還會干什么,只會吃飯嗎?你這樣活著有意思嗎?當場這位學生就在班級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心,并且頓時感到了自己被羞辱得無地自容。等到晚上放學回家,這位學生自殺在家中,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時這事件一出,在教育界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也給我們教師敲了警鐘,并且讓我們?nèi)w教師深刻地去反省自己。教師的職責就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生長發(fā)育,有責任有義務保證學生在健康的道路上一直成長下去,不能對學生辱罵和打擊,這樣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消極,不自信乃至形成自閉。
第三,由個體差異而產(chǎn)生的。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有所不同,學生的個性能體現(xiàn)學生自己的精神面貌。差異性是指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外在差異,尤其是在室外體育課體現(xiàn)得比較顯著。在家庭方面,社會方面,父母的遺傳方面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有些同學在自己的運動能力和智力等方面不如同班其他同學時,就會表現(xiàn)出極度的自卑感,長時間處于自卑的環(huán)境中便形成一種消極的心理情緒,并會影響自己很長一段時間。

在我們體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往往我們的學生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都是自己給自己制造的,都是以個人為中心去要求別人,假如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委屈或者是傷害,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覺得自己在同學心里不重要了,會陷入一種極度的自卑感中。我們教師對待這樣的學生一定不能打罵,不能讓他對自己失去自信心,要去積極鼓勵他,讓他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們通常把教師比喻成園丁,把學生比喻成花朵。園丁通過修剪、梳理等措施保證了花朵的健康成長,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修剪和梳理。通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使學生明白學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怎樣正確對待失敗和挫折,怎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如何才能贏得大家的肯定和尊重,樹立學生自信、自強、自愛的品格, 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
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內(nèi)容,在講授課程的同時,滲透人生價值。在四年級下冊語文書中有一篇自主閱讀課文。《難忘的一句話》, 主要講了一名小女孩天生失聰, 但在老師“我希望你做我的女兒”的鼓勵下,克服心理障礙,健康成長的故事。通過這篇文章讓學生懂得生活的美好, 生命的可貴, 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在《一枚金幣》這篇課文中, 也可以使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勞動換來的財富才是最珍貴、最值得他人尊敬的。在學校里,老師就是學生生長發(fā)育之路的“醫(yī)生”,遇到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手段,幫助學生渡過難關,做到因材施教。

在學校里,教師對學生說的話,學生都是當成“圣旨”去記著,家長說的話都沒有教師的好用,所以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每一個自己的學生,對于有特殊心理疾病的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勢,去慢慢引導他,幫助他克服自己的自卑,建立起自信心。
第一,在感知情緒方面小學生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學生的喜怒哀樂都表現(xiàn)在臉上,很容易被看出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地注意每一個學生的表情,時刻關注他們的變化,有助于及時幫助到自己的學生。
第二,學會創(chuàng)造情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體育課上每一個學生掌握的技術動作都不同,那么稍微差點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此時教師就要靈活變動,稍微將動作降低難度,讓后進生也能很快掌握技術動作,使其增加自信。有的學生從小培養(yǎng)出不好的品德,同學們會因為他的品德不好而嫌棄他,并且產(chǎn)生了自卑感,老師就要利用他的喜好設計出一些小活動(要堅持原則的活動)讓他得到自我滿足,建立起自信。
第三,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對比來建立學生的自信,在體育教學中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像一些自卑感很強的學生稍微得到一點點的滿足他們就會很開心,高興,容易滿足,也容易建立起自信來。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要為了幫助這個學生建立自信而去打擊另一個學生的自信,這樣就是拆東墻補西墻。
舉個例子:自己班上的一個學生體育成績很好,有一次成績不好他就會很自卑,此時我們就要想個辦法;例如,讓他可以當個教師助理,參加學校運動會,堅持訓練再加上教師的不斷引導,等到比賽時他獲得了好幾項冠軍,從此以后他就會有強大的自信心,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也會一路飆升。
第四,有自卑感的學生缺乏自信,因此教師要為自卑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表現(xiàn),增強自信。對自卑的學生,通過多提問,多給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更清晰地認知自我,喜歡自我,欣賞自我;通過擔任班干部,使他們在行使班務責任中,能有更多展示才能、挖掘潛能的機會,積累更多的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通過多表揚、少批評,讓他們感到老師是了解我,喜歡我,贊賞我的,一點點地增強自信。小學生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我相信: 只要教師能真“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能用“心”去理解和體諒學生、能全“心”去引導和培育學生,持之以恒,那么一定能幫助自卑的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個個成為充滿朝氣、身心健康、對未來生活充滿自信的好學生。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就要幫助每一個學生抵制不良因素對他們成長的影響,幫助他們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為他們的美好未來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