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得現代大學生的競爭環境愈發嚴峻,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價值觀與社會觀,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標與工作內容。除此以外,如今已經處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這種新奇的觀念與理念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對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給高校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1]。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正確重視互聯網技術,從而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綜合了解,對其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時,勢必會引入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成為知識傳播的主體,從根源上打破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高校教師在教學時緊緊發揮引導性作用,充分保證了高校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保證了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高校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與思政教育有關的知識。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了高校學生學習的熱情,使高校學生可以理解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識。其次,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獲取學習資源和信息的方式,學習資源更加多元化。高校學生在使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明顯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渠道,搜索信息和資源的方式也顯得更加智能化,為高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高校教師可以從多元化的內容、多維度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2]。不僅如此,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彌補高校教師思政教育內容的不足,幫助高校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渠道也更加趨向于多元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多的便利。在高校思政課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雖然可以有效地發揮高校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獲取信息與資源的渠道,但是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因素,具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消極影響。首先,明顯降低了高校教師在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的效用。當高校教師在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的束縛,降低了高校思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性。但是,高校教師在運用傳統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政知識講解時,通常都是運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傳授知識,高校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方式,將自己對思政知識的理解融入整個課堂之中。準確地說高校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就已經將思政內容的核心知識進行了提取,學生只需要對其進行理解與記憶就可以了。反而在課堂中引入互聯網技術以后,雖然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但是教師卻不能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展開及時的檢查,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無法得到確切保障。其次,在互聯網時代下,雖然信息內容多元化,但是卻無法保證這些信息的質量。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師或者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獲得更加多元的信息,使原本的思政知識變得更加豐富,但是這些思政知識也存在魚龍混雜的問題,并不能完全地保證這些思政知識的質量。有時候利用互聯網技術獲得的思政知識,常常會夾雜一些其他的信息,并且這些信息嚴重違反了思政教育目標,從而影響了高校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3]。
在互聯網時代下,各種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校學生的交流渠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高校學生除了與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進行交流以外,他們還會運用互聯網技術接觸社會,體驗與校園生活不同的感覺。在互聯網時代下各種電子設備和網絡交流平臺應運而生,使得高校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這些電子設備和平臺上面,完全無暇于學習。而且互聯網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約束力非常小,但影響力卻極大,久而久之,高校思政教師就不能將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進行掌握,使得高校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無法高效地開展。
如今,很多新興、熱門的互聯網技術已經被高校學生熟練掌握,使得學生獲取與接收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學生在網上沖浪的主動性也變得更加強烈。但是在高校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在使用新興互聯網技術時并不如學生,這就導致了高校教師在對學生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時,教師則處于被動或者落后的情況。而且因為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思政教師所講解的很多思想知識或者理念,已經被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獲得,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4]。除此以外,因為高校教師在應用互聯網技術時還不夠熟練,在講解思政知識的過程中只是以教材內容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也無法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出現,使得信息輸送的速度更加快捷、迅速,學生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需要運用自己的手機就可以接收各種信息,可是這些信息的來源、安全性和真實性都無法保證,一旦高校學生接觸的信息是不良信息,就有可能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不好的影響,使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狀況。雖然高校正在加大力度對學生加強思政教育,但是依舊無法對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有效監管,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認知能力辨別這些信息。但是我國高校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學習環境都處于封閉狀態,對社會中的各個現象并不能進行全面的認識,而且高校學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想覺悟還比較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這就給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在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思政教師是主要的負責人和支撐力量。因此,想要在互聯網時代下對學生進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必須結合時代的背景,培養師資力量,建設一支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首先,高校思政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想要對高校學生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全面地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實施有效的措施,采取針對性的思政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且思政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還能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思政教師要強化自己理論知識的學習。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與其他的知識性學習不同,思政教育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那么在這種要求下,就需要思政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并且在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使學生對思政知識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5]。最后,思政教師不僅需要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提升教育方式。思政教師帶隊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充分地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將自己的教學特色展現出來,在教學時多舉例論證從而豐富思政知識的內容。思政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時與學生一起關注當下比較熱點的問題,充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之中。除此以外,思政教師還應該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加深自己對學生的了解。
我國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始終都認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不能僅僅滿足于過去的成績,更加應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更加完善。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的各大高校已經在自己的網站上推出了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內容,并且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平臺。但是,目前高校所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平臺仍然存在內容空洞、宣傳力度較小的問題。因此,高校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首先,高校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網站時,可以利用師生共同管理的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一方面讓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印象,使其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思想政治的內容。另一方面,學生的加入可以增加網站的管理人員,使思想教育宣傳網站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保證了網站的正常運營。其次,除了讓學生參與思想政治宣傳網站的搭建外,高校還可以積極地利用公眾號、抖音號、微博等一些新興信息技術吸引學生,使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的載體,讓學生在觀看手機、觀看各種信息內容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高校思政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實時的互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專業性和實效性。最后,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優勢與一些官方媒體進行深入的交流,如人民網、求是網等,并且高校還可以在自己的思想政治宣傳平臺中推出特色的政治專欄,從而充實學生的政治生活。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互聯網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與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互聯網中的信息魚龍混雜,摻雜著很多不良的信息,一旦有學生接受這些不良的信息,就有可能給學生的思想造成不利的影響。因而,高校網絡環境一直是高校重點關注的問題。高校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培養人才,必須對自己的網絡環境進行監督管理,凈化高校的網絡環境。當下社會上時時刻刻在發生很多熱點問題,但是高校學生的思想非常單純,對網上那些虛假的信息辨別能力較低,同時高校的學生又非常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非常渴望獲得其他人的認可,這就使得一些高校學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和誘導,從而扭曲了學生的思想與價值觀[6]。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與高校相關的信息平臺,捕捉這些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必須采取一些手段,優化自身的網絡環境。高校可以采取一些信息技術對自身的網絡環境進行監管,對各種網絡信息進行甄別。其次,高校思政教師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如若看到不良的信息,必須堅決抵制,從而鞏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的認識。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的速度得到了加快,各種思想政治觀念也得到了交流與碰撞。面對變化莫測、晦暗不明的互聯網環境,高校必須正視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師要充分分析互聯網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和積極影響,并且也要分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這樣才可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對學生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保證學生具備純潔的思想政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