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高校特殊學生群體是指由于生理、經濟或其他客觀原因而在享有和行使受教育權利時處于不利境地、需要特別保護的那些學生。特殊群體在中小學、高校都普遍存在,尤其在高校,這一群體尤為突出。教育教學無論對普通學生來說還是特殊群體的學生來說,都同等重要,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特別對特殊群體的平等性、普遍性教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為構建與改革思想政治教學體系,我們要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開展工作,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把握住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基,堅守最初辦學的宗旨,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從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與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及考核標準有關的問題,充分了解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學的最佳效果。但是特殊群體與普通人群生理、心理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因此在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也表現得與眾不同,倘若沒有構建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那么就沒有辦法確保特殊群體接受公平的教育。
這類學生在高校特殊群體中所占比重較大,他們的經濟困難程度通常分為一般貧困與特殊貧困。因為家中經濟有限,在校的日常生活費得不到保障的同時,學費來源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自身經濟條件的影響下,學生的身心壓力逐漸增大,在同學面前缺乏自信,并且因為貧困導致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往,在班級集體活動中,他們因為生活費不多,通常選擇推辭,逐漸與同學之間交往不多。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類學生會主動做兼職等掙學費和生活費,學習之余還要外出打工,精力有限,身心俱憊,狀態較差。
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與其他學生的成績差距大,對學校專業課學習與作業方面,因為能力不夠等,而無法及時完成。這類學生并不是在智力上與其他同學差距大,而是因為個人學習習慣、不自律、學習缺乏內驅力等,導致自身學習成績止步不前。這類學生在高校中更是屢見不鮮,因為從管理嚴格的高中進入了管理相對輕松但十分考驗個人自控能力的大學之后,他們認為自己終于掙脫了父母的管束,整日沉迷游戲。家長離得遠,輔導員管不到,他們在這個“溫床”上,逃課、網吧玩通宵、上課玩手機、發呆,幾乎沒有靜下心來學習專業課,付出與收獲都是可以反映在卷面上的,在這種松散的學習狀態下,他們成為了期末的“掛科王”,每學期都是如此,臨近畢業,其他同學忙著找工作、考研,而他們卻忙著補考,延期畢業。除了學習基礎差之外,這類學生成為學習困難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自己松散、不負責任的學習態度造成的。
心理障礙生是指那些因為受到挫折或者突然變故等,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筆者接觸過的這類學生,造成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親人突然離世、學校與家鄉氣候、飲食環境差距太大、與室友處不好關系等。這些學生在父母身邊生活時,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就不佳,而上大學之后,需要自己完全地獨立生活,導致他們無法適應寢室與高校日常。
行為障礙生是指行為自由散漫、無視校規班規的學生。這類學生基本就是老師眼中的“最難工作對象”,他們通常呈現出一副“油米不進”的樣子,缺乏紀律觀念,性格過于孤僻或者極其偏激,一言不合就動手。這類學生演變成今日的樣子,與家庭教育脫不開關系。筆者就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學生:他的父親從他記事以來,就用暴力解決問題。考試考不好,回家就是一頓“教育”;摔碎一只碗,父親隨手就是一巴掌。在這種環境下,這個學生的性格逐漸暴戾,情緒波動極大。他們也是筆者最為憂心的一類學生。
從目前高校特殊群體思政教育狀況來看,課程內容的設置沒有針對性,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沒有區別對待和針對性。對特殊學生來說,全面了解并接受新時代教育思想的指導,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更需要更多的形象化思政教育,更需要有專業性、針對性地進行思政教育。畢竟該群體在思想上要承受更多的因素。思政教育是必要的,同時也是難度最巨大的。特殊學生不僅要得到重視,更應該在課程安排上具有合理性。
特殊群體學生在思政教學活動中雖然是受到了一定的關注,或者說是在語言上和行為上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因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對學生性格特征方面的考慮有所欠缺,或者老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高校等,所以造成了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問題。一些特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心理障礙或者理解障礙,無法認同教學內容和主題思想,這就意味著教學方法和特殊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匹配度不高,所以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學資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保障,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師資力量和物力水平。師資力量不足是制約特殊學生思政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倘若教師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特殊學生思政教學活動,那么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但是實踐中很多高校,尤其表現在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薄弱,這對特殊群體的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物力水平則主要指的是和特殊學生思政教育有關的教學設施和工具,如課堂助聽器、課堂視力儀、輪椅等。
特殊學生的思政教學與普通學生不分開教學是現階段教育模式。但特殊群體往往因為存在諸多因素,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又有差別。所以,開發特殊群體的思政特色教學,是亟待實施的。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構建特殊思政教育理論體系的前提,只有教學內容的設置符合教育發展的需要,才能夠確保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特殊群體學生各方面的特征,其中包括學生的身體特征、心理特征以及特殊群體學生在教學活動時的表現,只有以這三方面的基本信息為出發點進行分析,才能發覺特殊學生的教育需求,然后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具備和特殊群體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如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語和手語技巧,特殊教育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高校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教師掌握激發特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因為這也是理論體系構建的關鍵環節。
不管是從思政課程本身來看,還是從特殊學生群體特征的角度考量,都必須落實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特殊群體思政教學應當綜合考慮特殊群體的實際情況,針對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制訂不同的考核機制,增強教學活動的實踐性,所涉及內容根據我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要求及教學大綱為參考依據,從而增強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政策扶持是促進特殊群體思政教育的發展關鍵因素,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把大部分的教育經費都投入普通教育資源的購置上,用于特殊群體教育設施配備方面的資金明顯較少。解決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的難題可以從國家加大對特殊思政教育的政策扶持角度出發,為購進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設置專項經費。與此同時在教育資金分配方面,雖然教育經費仍然不充足但是對經費的使用方案進行優化調整,通過有效政策進行干預能夠提升經費的利用率,調高特殊群體境遇經費的占比,體現了對特殊群體的關懷,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特殊思政教學是特殊思政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重點,所以在實踐中要提升對特殊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為了讓特殊思政教育理體系充分發揮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學校層面應當不斷加強對特殊市政教學的關注,不僅要全力支持思政教學活動的開展,還要組織更多思想政治事件活動。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重點關注特殊教育,發展到今天,高校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人才培養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是普通高校對特殊群體教育方面的重視力度還有待提高,這也是未來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教育水平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保證,就普通群體思政教學而言,對教師進行專業素養方面的培訓以及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讓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對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以上兩種方法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要想加強高校特殊群體思政教育的專業化師資建設,就要充分了解特殊群體身心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把這些了解到的與信息相關的教學理論結合起來,并將其運用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理論體系的最大價值,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仍然存在很大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殊群體教育的發展。所以,高校應當強化教師對特殊群體的重視和研究,鼓勵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根據特殊群體學生的特殊情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調整,確保這些學生能夠跟上課程的進度。
對高校學生而言,學校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社會和家庭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就說明學校、社會和家庭都肩負著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一方面,全體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看待特殊群體,給予特殊群體學生更多關心和關愛,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刻關注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狀態,增強他們的信心,引導他們積極融入集體生活;另一方面,因為高校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只靠教師的力量很難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此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關注特殊群體學生的思想動向,發現問題及時向教師匯報。最后,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校合作,充分發揮教育合力。除此之外,家長還要重視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身的行為,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
在普通高校中,特殊群體學生和普通學生群體存在一定差異,這些學生可能因為這些差異產生自卑心理,為了解決特殊群體的心理問題并達到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需要提高對特殊群體的關注度,這種關注不僅是語言或者生活方面,而且要全方位,縱橫層面都給予關注。此外,可以有所側重,比如特殊群體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側重點,因為如果高校中特殊群體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學生就無法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學習上,自然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因為受到特殊群體學生和普通群體學生存在差異的影響,很多高校會更加傾向把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分開進行教學,盡管這樣方便安排教學課程,但這樣卻容易讓特殊群體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很難融入集體,要想真正提升教育的效果,對特殊群體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才是關鍵。首先,高??梢砸M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我國教育的國情和本校特殊群體教育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全面提升高校特殊群體思想教育的水平;其次,教師可以在充分考慮特殊群體學生特殊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高校的特殊群體在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和普通學生有所不同,因此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交流中難免會因為自身原因而產生異于常人的特殊情況,更為甚者是在心理上產生連續性的消極意識和思想。如今,對該群體的教育已經是我們每個教育單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主題。
所以高校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前提下,要加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積極創新,探索特殊群體思政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的有效策略。只有在這些特殊群體中建立專門的思政教學理論體系,才能讓這些特殊學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才能讓他們形成正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從思想意識上解決根本問題,才能讓他們融合到集體生活環境中,完善高校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