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雪,胡洋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遼寧沈陽 110122)
職業院校學生是當前社會上廣受關注的一個群體,一方面職業院校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學生作為新生代群體有著自己的特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正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高校黨組織應當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對師生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職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為根本要求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做好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等品德教育為主要內容。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的新情況、新形勢越來越復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心理健康的問題日益凸顯,職業院校的學生具有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自控力不強、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特點,通過近些年的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提高?!陡叩葘W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實際,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職業院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解決學生在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升學就業等方面的自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內在要求。
學生在職業教育時期生活經歷相對簡單、社會閱歷尚淺,但思維活躍,此時正是心智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此階段心智和思想政治的引導和培養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積極的心理狀態解決負面情緒。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信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者都旨在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相為互補,起到相互滲透和推動作用。從教學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礎是形成良好道德觀念的重要前提。要做好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建立在掌握其心理特征的基礎上,而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實質成效,同樣必須把握好心理問題與整個思想體系的有機聯系。學生的心理健康會形成內在積極向上的前進動力,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營造和諧振奮的良好氛圍。在此環境下,有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認可度,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的素養。
第一,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首先,兩者的受眾群體都是正處于青春期、三觀形成關鍵期的青年學生;其次,兩者的教育目標一致,都是要通過系統的教育活動實施,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再次,兩者的教育內容是統一的,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保證了學生本身的情緒狀態,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教育內容,從而將教育內容轉化為自身的行動實踐,承擔起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任。
第二,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視角,有利于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施的基礎是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思政工作者需要掌握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如今的社會物質生活豐富,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在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既要適應時代的變革又承擔著學業和就業的壓力。尤其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薄弱,在基礎教育中處于被忽視的狀態,難免會有負面情緒出現。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是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和糾正偏差的過程,這正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學生內心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第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實踐證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交互影響的結果。增強學生內心素質,擁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學生通常要比其他學生具備更加堅韌的品格和頑強的毅力,會以更強的抗壓和抗挫折能力戰勝心理上的困惑和疾病。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態度和道德品質,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控制個人情緒、提高適應社會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建立社會主義遠大理想,真正實現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第一,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注重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以往,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容易被忽視,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都明確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F在,各職業院校已經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排查、開設相關心理課程、心理咨詢等活動,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心理健康不僅是教育的結果更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建立,因此我們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積極的心理健康相關資源。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深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進教材、進心理課堂;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化建設,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大思想教育體系中,使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工作同向同行。
第二,創新管理模式,建立思想政治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協同育人模式。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緊緊圍繞學生思政目標和立德樹人的重點任務,建立合理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在此過程中,打破兩個系統獨立和封閉的狀態,使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遵循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準確把握思想動態,能夠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融洽對話。學校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將協同理論融入教育和管理工作,增強二者教學方法和教育資源的共享交換,科學應用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同時,要注重加強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和監督管理,建立科學的德育評估體系和考核機制,確保立德樹人政策落到實處。
第三,創新教學方法,推進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論的融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在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動態下,使用心理學相關理論和方法,引導啟發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思想政治課程理論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理論內容廣泛融合,增強思政工作的科學性、靈活性和參與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育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式方法,例如,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理論成果,還有較為常用的心理暗示法、疏導法等,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思想政治相關理論。
第四,創新教學資源,探究網絡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路徑。現階段,職業院校學生多為“00”后,隨著網絡時代的蓬勃發展,青年學生的線上活躍度極高,學生通過“熱搜”“轉發”“點贊”等形式接收和分享資訊,已然成為學生認知世界感受生活的重要渠道。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為復雜。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細致探究學生接收信息資訊的習慣和興趣特點,靈活使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雙向共享平臺,創新運用新媒體技術,數字雜志、觸屏網絡、社交網站等推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一是利用“互聯網 +教學”改進授課模式,將視頻、圖像、案例等使用信息化手段融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臺和校園網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等欄目,建立學生與老師交流互動的良性渠道,既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教育,也可以利用平臺數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提升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創新使用自媒體使思想政治工作走進學生心里,從考核出勤率向“點贊率”轉變,滿足青年學生個性化需求,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職業院校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發展。
第五,強化師資培養,提升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工作者整體素質。教師是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踐人員,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對思政和心理健康教學質量具有較大影響。院校要投入相應的精力開展兩支隊伍的師資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師資隊伍培訓,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加強思政隊伍和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各成員間的分享與學習,以結對子的方式定期交流自身工作的經驗,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拓展師資隊伍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全面落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和思想動態多方面問題集中梳理,提供高效的心理咨詢輔導,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政工作的補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