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蕾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福建福州 350000)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1]幼兒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個場所,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讓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不僅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而且能為幼兒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大辭典》將勞動教育界定為:勞動教育即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使學生獲得工農業生產基本知識和技能。[2]幼兒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家長(主要是父母)自覺地、有意識地根據社會對培養人的要求,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的實踐,對幼兒施以一定的教育的社會活動。[3]筆者認為幼兒家庭勞動教育是指在家長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指導下,主要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方式,以自我服務勞動、親人服務勞動和家庭服務勞動為主要內容,旨在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掌握基本的生活勞動知識與技能、培養優良的勞動品德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
關于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內容,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劃分維度。本文依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將幼兒家庭的勞動分為自我服務勞動、家人服務勞動和家庭服務勞動三種。自我服務勞動是指幼兒服務自己的勞動,家長應教孩子學會自我服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襪、自己大小便等。家人服務勞動是指幼兒為家庭成員服務的勞動,例如,媽媽生病時給媽媽送藥、遞水、爸爸下班回家時給爸爸遞拖鞋、照顧弟弟妹妹等。家庭服務勞動主要是指幼兒參與家務勞動,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飯前擺好座椅和碗筷、與媽媽一起擇菜和洗菜、打掃家庭衛生、扔垃圾等。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最初場所,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不僅有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而且對幼兒勞動意識的形成、勞動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勞動習慣的養成、勞動精神的培養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啟蒙意義。在幼兒階段,主要由父母承擔勞動教育責任,父母教給幼兒基本的生活勞動知識與技能,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等。因此,可以說,家庭勞動教育是幼兒勞動的啟蒙教育。
父母與幼兒有天然的血緣關系、親密的情感聯系,父母的言行舉止、情緒情感等對幼兒都有很強的感染力。幼兒家庭勞動教育主要是在父母與幼兒之間進行的,父母的勞動情感、勞動行為等會潛移默化地感化幼兒。由于親子之情的感染力,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幼兒家庭勞動教育中,父母對幼兒的感染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發揮積極影響,也會對幼兒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通過日常家庭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幼兒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幼兒家庭勞動教育一般是父母對幼兒開展的個別勞動教育。在幼兒階段,父母與幼兒交流互動的時間最長,幼兒的勞動容易被父母察覺,因此,父母對幼兒的勞動了解最為全面而深入,相比幼兒園勞動教育和社會勞動教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父母每天有較多的時間與幼兒生活在一起,有許多機會觀察幼兒的勞動,能夠及時捕捉幼兒勞動的動態,有針對性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
在學前階段,幼兒從小班進入中班、大班,這個期間他們接受的勞動教育發生了許多變化,例如,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發生了變化。而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則不然,在幼兒階段,幼兒的家庭勞動條件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勞動教育過程從來沒有中斷過,有特殊的連續性。幼兒在這個熟悉的家庭勞動環境中,不需要花較多的時間適應,這有助于幼兒勞動意識的培養、勞動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勞動習慣的養成和勞動精神的形成。
幼兒家庭勞動教育不像幼兒園勞動教育那樣有明確而具體的勞動教育目標和要求,嚴格按照教育方法去實施。相比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和規范性,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具有廣泛的靈活性,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能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例如,母親餐后收拾餐具,可讓幼兒做小幫手,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此外,幼兒家庭勞動的靈活性,還表現在父母能根據幼兒的勞動情況,及時調整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靈活地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
言語說服法是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式,用語言對家庭成員施加影響,使對方明白事理,提高認識和覺悟的教育方法。由于幼兒的身心發育還未成熟,知識、經驗缺乏,對很多事情不明白。因此,在家庭勞動教育中,家長需要運用言語說服法對幼兒啟發誘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使幼兒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和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意識等。
實踐鍛煉法是指家庭成員有意識地參加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養成優良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方法。陳鶴琴先生說:“凡小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我們不要替他代做。做是他的權利,這種權利,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剝奪他的。”[4]在家庭勞動教育中,家長應鼓勵幼兒親身參與勞動實踐,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多給予幼兒勞動實踐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勞動,從而在勞動實踐中逐漸養成優良的勞動品德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榜樣示范法是父母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直接為幼兒提供行為示范,使幼兒在模仿學習過程中獲得發展。幼兒是好模仿的,父母作為幼兒最直接、最經常的模仿對象,父母的勞動態度與勞動行為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勞動態度和勞動行為。而家庭勞動教育應當是父母與幼兒一起參與勞動、體驗勞動、創造勞動的過程,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熱愛勞動的良好榜樣,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做出良好的示范。
環境熏陶法是指家長(主要是父母)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使幼兒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環境是指圍繞在幼兒周圍,并能對幼兒自發地產生影響的外部條件。家庭勞動環境作為重要的勞動教育資源,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應創設良好的家庭勞動環境和氛圍,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家庭勞動環境主要包括家庭勞動物質環境和家庭勞動精神環境。家庭勞動物質環境主要涉及勞動工具、材料,家長應提供幼兒充分的勞動機會,給予幼兒充分的勞動時間,提供豐富的勞動工具和材料,為幼兒勞動創造條件。家庭勞動精神環境包括家庭勞動的氛圍以及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等。家長應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與幼兒一起參與家庭勞動,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家長盡量不要干預,而要讓幼兒自己動手,在勞動中收獲成就感。家長不要以“做得好不好,做得快不快”等成人標準評價幼兒的勞動,而應該多鼓勵,及時肯定幼兒的勞動成果,保護幼兒的勞動興趣。
由于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消極片面觀念的影響,以及家長溺愛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家長不讓幼兒勞動,讓幼兒將更多精力傾注在學習上,勞動教育被置于邊緣位置。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要想發揮家庭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家長需要真正重視家庭勞動教育,拋棄重智輕勞的錯誤觀念,糾正幼兒一味索取、不去付出的做法,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家庭勞動,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完成家庭勞動。讓幼兒意識到家庭是由每一個人組成,每個人都需要為家盡一份力,盡一份責。好的家庭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形成過硬的生活本領,為幼兒之后更好地走進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處于不同的年齡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別,所能勝任的家庭勞動也有所不同。若家長布置的家庭勞動任務過難,超過幼兒的接受能力,會打擊幼兒勞動的自信心。若布置的家庭勞動任務過于簡單,幼兒認為自己都會,就不愿意去勞動。因此,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開展勞動教育時,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布置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家庭勞動任務。例如,2~3歲的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幫忙拿取東西、澆花等,3~4歲的幼兒,家長可以讓他們收拾自己的玩具、幫忙擇菜等。4~5歲的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自己鋪床、準備餐桌等。5~6歲的幼兒,家長可以讓幼兒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穿的鞋等。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勞動的興趣越高,感知勞動的有效時間就維持得越長。那么,家長該如何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呢?一方面,由于幼兒天性喜愛游戲,家長可以借助游戲,激發幼兒參與家庭勞動的興趣,例如,“尋寶游戲”和“投籃游戲”。“尋寶游戲”是家長事先準備幾個收納盒,并在收納盒上做好編號,告知幼兒需要在家里尋找哪些“寶貝”,并在規定時間里把找到的“寶貝”放在原本的位置,成功可給予小獎勵。“投籃游戲”是家長先準備幾個小竹籃,讓幼兒把自己的臟衣服分類“投進”竹籃里。家長也可與幼兒一起比賽,看誰投得多。另一方面,可運用兒歌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兒歌淺顯易懂,易于吟誦,可增添幼兒勞動的樂趣。例如,家長可以播放刷牙兒歌,引導幼兒刷牙,使其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家長除了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還需特別注意,千萬不要打擊幼兒的勞動積極性。不要認為幼兒年齡小,不能做好。應多夸獎幼兒的勞動,及時肯定幼兒的勞動行為,從而樹立幼兒參與勞動的自信心,讓其在勞動中收獲成就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環境既是兒童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5]好的環境和氛圍,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勞動環境和氛圍,讓幼兒在家里愿意勞動、樂于勞動和善于勞動。既要注重家庭勞動物質環境的創設,例如,為幼兒提供多樣的勞動材料、工具等,又要重視家庭勞動精神環境的營造,如樹立崇尚勞動的優良家風、多對幼兒的勞動進行言語激勵等。
家庭勞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價值。從小對幼兒進行家庭勞動教育,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在幼兒幼小的心靈播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偉大”的種子,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勞動的習慣,能夠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家長需要改變以往錯誤的教育觀念,將勞動教育盡快提到幼兒教育日程上來。本文主要介紹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內涵、內容、特點、方法以及實施策略五大方面的內容,并對每一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以期為廣大幼兒家長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