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凡
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的運用
楊月凡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婁汀苑幼兒園,江蘇昆山215300)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要啟發、解放兒童的創造力,為他們提供手腦并用的機會和條件。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前提是要創設一個豐富的材料,而低結構材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本文從低結構材料投放要具備趣味性、層次性,要能夠培養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闡述了低結構材料在幼兒角色游戲中的運用策略,從而促使幼兒獲得更多新的經驗,有效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幼兒園;角色游戲;低結構材料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對于幼兒來說,創造力正在新穎奇特的幻想中孕育,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是當今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為此,作為幼兒園教師,要鼓勵幼兒,幫助幼兒體驗創造的快樂。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游戲也占重要地位,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之一。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具特色的一種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通過角色的扮演,經過想象創造性地模擬生活中的場景。而在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游戲材料投放的恰當性和適時性可以推動游戲主題以及情節的發展。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幼兒生活經驗日趨豐富,想象變得更加活躍,單一的材料已經不再滿足于幼兒的游戲需求。而低結構材料自身有著教育目標的隱形,同時又具備著多樣性表現及探索,能根據游戲者的目的變換成不同的操作結果,同時也提供了幼兒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在開展幼兒園角色游戲過程中,教師們努力嘗試投放低結構活動材料,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發展。在選擇投放材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特點,投放適宜他們的低結構材料。同時,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們不應一下子就將所有的材料投入進去。而應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將材料按主題分批投放,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激發他們的游戲興趣,促進其游戲的自主性,豐富其游戲情節,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角色游戲水平。
小班:保留高結構材料,以低結構材料為輔,初步引發創造性表達。
小班幼兒形象思維占主動地位。他們往往依賴于顏色鮮明、特征明顯的玩具。所以首先要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通過一些高結構材料的玩具強化幼兒的角色意思,幫助其對游戲產生興趣。如,廚師服、醫生、警察、蔬菜、蛋糕等,并通過主題游戲的引領,當孩子不再滿足于這些最基本的材料擺弄時,他們會主動地尋找低結構材料,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例如,在小班的游戲“盒馬超市”中,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不織布自制的精美水果、蔬菜、海鮮等。孩子們對于這些色彩鮮艷、逼真的玩具很喜歡。這些高結構的材料,讓孩子們一下就融入了自己的角色中去,從而愛上“盒馬超市”。與此同時,教師還在旁邊放置了一個“材料箱”。材料箱里面是孩子們收集的紙盒、紙箱等材料,當孩子們在游戲中不滿足于現有材料,想增加材料豐富游戲情節時,他們會主動地從“材料箱”中尋找可以替代的“寶貝”,從而滿足他們游戲的需求。
中班:采用高結構材料與低結構材料相結合,豐富創造性表達。
相比較小班而言,中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水平不斷豐富,游戲能力不斷提高,游戲的情節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為此,在游戲材料的投放上,教師們采用高結構材料與低結構材料相結合的方式,增加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創造出想要的東西,以鼓勵他們在游戲中以物代物,豐富他們創造性的表達,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中班的“海底撈”中,原本提供了更多教師精心制作的各種仿真食物、串串等,這些現成的東西剛開始的時候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可是時間一長,幼兒們的創造性體現不足,“營業員”在“海底撈”里面無事可做,漸漸失去了興趣。于是教師進行了調整,在原有成品的基礎上減少一半,替換成常見的低結構材料,如,樹枝、鵝卵石、包裝紙、黏土、紙盤、塑料軟管、毛線等等,有了低結構材料的加入,孩子們有了更多的創造:黏土捏一捏、搓一搓,餃子、面條馬上成型;包裝紙撕一撕、卷一卷,就是我們吃的牛肉卷啦……在低結構材料的幫助下,孩子們的創造性發展得以發揮,游戲情節也趨于復雜。
大班:以低結構材料為主,提升創造性表達的復雜性。
大班幼兒直接經驗更加豐富,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更加明確,在游戲中“以物代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在角色游戲中,伴隨著情節的展開,低結構材料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都為幼兒游戲的復雜性提供了保障。為此在大班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們根據主題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低結構的材料,滿足幼兒自己尋找替代品或者創造出游戲材料的意愿,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交往、表征、扮演等行為。
例如,在大班的“小舞臺”中,簡單的紗巾、話筒等已滿足不了孩子們表演的欲望,為此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材料箱,里面放著各種各樣的低結構材料,有自然類材料:樹枝、樹葉、松果等,也有塑料類材料:塑料瓶、塑料管、塑料繩等等;還有紙類材料:紙盒、紙盤、紙杯等等。豐富多樣的低結構材料帶給大班孩子的是豐富的想象與創造,他們將這些材料隨意組合、制作,把這些材料變成魔法棒、項鏈、皇冠等等,玩得不亦樂乎。幼兒們也在與低結構材料的互動中,不僅玩出了智慧,更好地發揮創造的潛能,而且也收獲到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作為教師,要了解、關注每個孩子,允許孩子間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發展速度,包括各種活動能力的強弱。所以在提供材料時,即使對處于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也應該為他們提供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
例如,在大班孩子的野戰游戲活動中,教師用長短不一的梯子搭在斜斜的臺階上。孩子們利用麻繩進行攀登野戰。由于考慮到孩子們的能力差異,為此,在與孩子們的討論協商后,一致決定采用三種規格的梯子。覺得可以挑戰長梯子的孩子,就在長梯子那邊攀爬;稍微弱一點的可以爬中等的;能力差一些的可以嘗試短的梯子。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工具,幫助幼兒進行攀爬,如,樹枝、麻繩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攀爬工具,幫助攀登。等孩子們玩了一段時間,能力有提高之后,再針對之前的難度進行適當的調整,盡量做到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
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不同,受到先天遺傳與后天教育的不同,造成小朋友們在學習生活和心理發展上有很大差別,他們的發展需求也不盡相同,存著明顯的個體性差異。對此,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在投放材料時,可以逐步增加活動的難度,讓處于每個發展層次的幼兒都找得到合適自己參與活動的操作材料。
例如,游戲活動“未來汽車城”中,汽車車道是兩大活動元素之一。教師最初給下坡道投放了不同材質的路面(瓦楞紙、海綿、砂子等材料),設計了兩條平行車道。小朋友們可以從自己的愛好意向出發,選擇不同材料路面進行賽車,感受不同坡度道路的不同車速。孩子們剛開始時活動的積極性高,拿起玩具飛車就開始游戲了。但是,玩了一會后,許多小朋友都走開了。接下來又來了幾位進行賽車操作,其結果也都無疾而終,草草收場。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經過分析發現:孩子們的活動熱情持續時間短,原因在于活動材料對他們缺乏吸引力。因為教師投放的活動材料偏于高結構。孩子們在活動操作中往往會被這些高目的性難倒。投放材料缺乏層次性,沒有遵循由易到難、由低而高的原則。對此教師立即進行了改進:設置了兩條光潔平整的KT板車道。這樣賽車的前進阻力明顯變小了,車速大大提高。小朋友們玩得興致勃勃,欲罷不能。后來教師又適時增加了車道的數量和不同的路面材質。在后續活動中,大家發現了車道材質的變化,新鮮感立即被觸發起來了,爭相用自己小汽車和小伙伴們進行賽車。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手中的小汽車不同,其車速也不一樣。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不同的賽車對賽車活動形成了干擾。孩子們在賽車過程中經常爭論著誰的車下坡比較快,誰的車下坡比較慢。思維的火花閃亮了,教師設計的低結構車道也就達到了最初的意圖。由此可見,教師的觀察和引導對低結構活動材料的投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投放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發展的差異性,遵循由易到難、由低向高的教育規律,要顧及活動目標的可達成度。
種類豐富的低結構材料,無疑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一定要注重低結構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從幼兒園到年級組再到班級,建立了三級課程資源收集、整理系統,園內定期與不定期地發動全園師生、家長收集各類低結構材料,并由專人負責篩選,定期和孩子們一起整理;各年級組設立游戲資源庫,將幼兒收集整理的各種物品分類存放,貼上圖示標簽,便于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提取,以滿足幼兒游戲需要;各班又設有自己的班級資源庫,根據季節、主題的變換進行替換。低結構活動材料也具有玩法的多變性和創造的多維性等特點。為此,教師必須注重低結構材料的“一物多玩”“一物多用”,讓同一種材料能夠促使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探索經歷,發現其多種不同的玩法。
例如,一個普普通通的酸奶瓶既可以是“娃娃家”中的飲水杯,孩子們把瓶子當成化妝品,“媽媽”們用瓶子給自己化妝;也可以是小小消防員手中的滅火器;在小舞臺,瓶子又變身成為話筒,小歌手們正用它唱著動聽的歌;還可以是小小記者采訪的麥克風。在醫院里,瓶子則化身成掛水的吊瓶,給病人們治病;在糖果店,小小營業員們用瓶子裝糖果;在燒烤店,瓶子又化身成一瓶瓶調味罐、飲料杯……
尋常廢棄的玻璃瓶瓶子,在小朋友們手里就變成了寶貝。一物多用、變幻多端的玩法,可以讓一件簡單的材料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換出多種玩具,賦予了孩子極大的想象空間,展示出孩子們無限的想象。
低結構材料的使用,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它對幼兒的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低結構材料可塑性強,所以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權利還給幼兒,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直接感知中,自由地去探究、去創造,并鼓勵他們進行多維度、多形式的呈現。在角色游戲中,在提供充足低結構材料的前提下,教師不應過多地介入,而是要把更多探索的機會還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順應其自主發展的需求。
例如,在中班建筑工地中,“小工人們”正在搭建著《森林公園》的場景,在搭建完公園的部分之后,“小工人們”發現去森林公園需要開車,于是“小工人們”又萌發了想要造停車場的愿望,他們又用積木搭出了一個大大的停車場。停車場是搭建好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來了——“汽車在哪里呢?”于是筆者順應幼兒的需求,與他們一起探討交流,最終決定一起制作小汽車。軒軒找來了各種盒子、瓶蓋,悅悅找到了罐子、薯片桶等等,孩子們利用這些低結構材料制作出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停車場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車子,軒軒還特別驕傲地向同伴介紹著他的汽車。這樣低結構的操作體驗,不僅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也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社會性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做中學”。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開展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活動操作材料,應該能夠促進幼兒的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和自主創造。低結構活動材料的投放,旨在發揮孩子們的創造力,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創設低結構多功能的材料,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探索,讓他們的游戲活動回歸本真,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而教師在游戲發展過程中起到鋪路石的作用,要充分考慮到小朋友們的年齡與身心發展特點、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等等。教師要及時更新材料投放思路,細致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反思、調整,并給予幼兒充分活動自主權,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索行為和學習經驗,不斷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悉心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做中學”,在游戲中自然成長、自主游戲、自主探索,這樣才能發現“低姿”的趣味。
[1] 談雷.淺談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投放策略[J].山西青年,2020(009):71.
[2] 王春華.娃娃家搬家——小班幼兒游戲中的材料投放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2):2.
[3] 陳潔.讓環境與孩子激情對話——關于小班結構游戲中材料提供和環境創設的思考[J].知識文庫,2019(9):1.
[4] 李杭.淺析低結構材料在戶外體育自主游戲中的運用與指導——以小班戶外自主游戲"卷簾"為例[J].讀寫算,2018(030):42.
[5] 陳莉.游戲中低結構材料的有效投放[J].考試周刊,2014(99):2.
[6] 楊靜.小材料釋放大效應——低結構材料在區角游戲中的有效利用[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19):1.
[7] 劉艷紅.小角色,大舞臺——小班角色游戲時同伴沖突的觀察和教師的應對策略研究[J].教師,2016(9):2.
[8] 陳悠.低結構角色游戲材料投放促進小班幼兒自主性發展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G612
A
1002-7661(2022)01-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