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云
關于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架構的三點思考
孟靜云
(南京市金陵中學集團?人民中學,江蘇南京210000)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名著閱讀教學是關鍵性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名著閱讀教學進行全面優化,并且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促進課堂架構的構建,能更好地開發名著閱讀教學活動,有效提高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綜合效果。本文在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名著閱讀教學的應用重要性,提出了有效構建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架構的建議,旨在能提高名著閱讀教學效果,使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架構
閱讀能沉靜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文學的熏陶,從而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加以訓練。新時期按照語文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初中生的成長特點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化的設計和規劃,從而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學習能力,在名著閱讀基礎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鑒于此,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學生、文本和教師的關系,構建多維立體的課堂架構,從而提高名著閱讀教學效果,使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新時期在教學改革實踐中,要加強對名著閱讀的重視,通過有效的名著閱讀教學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使學生掌握有效閱讀的技巧,從而為學生創造感知文學藝術的條件。下面筆者就細化分析初中語文名著閱讀重要性。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教材編排情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感知名著中蘊含著的重要教育意義、人性光輝等,能在閱讀的同時學習和了解作者借助名著傳達的思想狀態,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效拓展閱讀面,使學生在系統閱讀的同時提高個人修養,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組織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對名著中展現的人生哲理和作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等進行深層次品讀,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認識水平。具體而言,就是在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會與學生共同對名著的精髓內容進行挖掘,能在組織學生閱讀的同時使學生感知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重量,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有效提高學生認知自我的能力。
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體系中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對名著閱讀教學組織活動進行系統的挖掘,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開展多元化的探索,能從學生、文本和教師的角度構建新的課堂架構體系,為學生有效參與名著閱讀活動服務,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能獲得良好的名著閱讀學習體驗,從而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下面筆者就從學生、文本和教師三個點思考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教學課堂架構的建設。
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課堂架構體系中,學生是參與名著閱讀的主體。教師在構建課堂架構體系的過程中,對名著閱讀的主體進行準確的定位,按照名著閱讀教學需求,選取合適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動機,能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名著閱讀學習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具體教學組織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從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組織學生參與名著閱讀學習,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都應該契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此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角度對課程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能以閱讀教學為主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有效觸發學生閱讀動機的基礎上,切實優化閱讀教學指導活動的整體水平。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朝花夕拾》文本的過程中,應該明確認識到學生生活在現代社會,缺乏對《朝花夕拾》名著中內容的了解,本身閱讀興趣不強,在實際參與名著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一般也不愿意主動針對文本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為此,在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就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學生閱讀動機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從而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整體效果。在教學引導活動方面,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先組織學生觀看與《朝花夕拾》名著相關的歷史背景介紹相關視頻內容,組織學生共同探索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魯迅在文學創作中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通過情境創設和故事背景還原有效激發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后,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故事背景參與到《朝花夕拾》的閱讀實踐中,并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篇目,結合自己對故事背景的了解,嘗試使用自己的語言對小說的情感表達和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重新表述,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看法。
如此在名著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架構建設方面就能顯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在名著閱讀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能主動針對名著方面的課程知識進行系統的閱讀和分析,從而優化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使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真正展現其價值。同時,教師開發名著閱讀教學組織規劃,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高度,從而使名著閱讀教學的積極影響效用得到充分彰顯。
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組織活動中,文本解釋是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只有能從多角度與學生共同對文本進行解析,對教學組織活動的方向進行準確的定位,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確保能在名著閱讀教學指導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初中生的綜合閱讀學習能力得到針對性的訓練。
1.從名著作者的角度深化文本分析
對于名著創作而言,不同作者在創作中的語言風格不同、文化思想也不盡相同,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結合不同作者的創作背景進行分析,并從不同的角度賞析文本,能對名著作品表達的思想內涵形成深刻的認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與學生結合創作背景的角度對文本內容進行多元化的分析,從而提高名著閱讀教學引導效果,使初中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認識得到進一步優化。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駱駝祥子》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從創作者入手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與學生共同針對老舍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思想進行深層次解讀。以此為基礎,教師與學生結合創作者的創作風格,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感知文本中創作者語言風格、審美風格等,從多角度賞析文本,了解《駱駝祥子》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從創作者的角度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解讀,就能對作者的創作主題思想形成多元化的認識,也能從多角度感知小說的藝術結構,對老舍以人為中心的創作特點形成深入的理解,確保初中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從名著故事情節角度深化文本分析
在文本閱讀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共同針對名著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在不同閱讀方式的影響下,學生能對小說中表達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駱駝祥子》名著閱讀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故事情節的變化,組織學生采用情境演繹的方法進行閱讀分析,將祥子與虎妞存在沖突的故事情節以直觀的方式演繹出來,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對祥子與虎妞的沖突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在對《駱駝祥子》名著進行解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重點與學生對農民和小市民的階級沖突進行細化的解讀,深刻認識祥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如此就能在教學中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借助情境演繹教學活動的組織構建,使學生能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對其中表達的情感以及老舍在其中滲透的悲憫情懷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名著的綜合閱讀學習效果,為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學生人文素養訓練提供良好的支持。
3.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深化文本分析
對于名著創作而言,在文本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名著創作者正是使用不同的細節描寫、心理刻畫和故事情節編排,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小說人物形象,使小說在不同的時代都能展現出巨大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與學生共同深入閱讀,了解作者在故事中傳達的先進思想,從而幫助學生對文本揭示的深刻社會教育意義形成多元化的認識。
例如,在《駱駝祥子》閱讀教學指導環節,教師就可以嘗試采用人物形象塑造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故事內容進行閱讀學習,并嘗試結合故事情節對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以研究,可以選擇主人公祥子和虎妞,也可以選擇小說中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對其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探索老舍在小說創作方面形象塑造的要點和技巧等,從而對老舍的創作技巧進行學習,確保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良好的培養和訓練。例如教師在對虎妞人物形象進行解析的過程中,就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虎妞沾染了社會流氓氣的故事情節、虎妞作為職業女性的故事情節、虎妞作為企業管理者的故事情節、虎妞追求幸福愛情的故事情節等進行分析,從深層次上解讀不同故事情節中表現的虎妞的性格特點,從而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深刻的認識。如此就能發揮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深化學習理解,能受到名著中重要教育意義的影響,對社會生活和社會沖突等形成深刻的認識,拓展學生眼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教學架構中,教師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組織活動的開展,能為學生高效化完成閱讀學習任務做出積極的指導,從而逐步提高教學組織效果,使初中生在名著閱讀學習活動中獲得針對性的訓練,有效保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增強。鑒于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從自身教學管理角度,從專業化指導入手,對課堂教學組織活動進行優化,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指導深化學生對名著閱讀學習的思想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名著閱讀學習的效果,對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實施針對性的訓練。
1.創新教學理念,搭建開放化閱讀空間
名著閱讀教學的改革創新需要新的閱讀教學理念作為指導,因此新時期在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進行全面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為學生搭建開放化的閱讀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新時代背景、從個人對名著內容的理解角度多角度詮釋名著傳達的思想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名著閱讀教學組織成效,確保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對《海底兩萬里》名著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入開放化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教師組織學生對《海底兩萬里》名著進行系統的閱讀,充分了解凡爾納筆下描繪的特殊海底世界,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入開放化的教學思想,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支撐下,為學生展示與《海底兩萬里》小說描繪情節相關的視頻內容,在視頻的作用下輔助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在對比驗證中引導學生對《海底兩萬里》小說中描繪的神奇海底世界形成更加形象化的認識,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如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活動中,通過開放化閱讀學習空間的構建引導學生對名著內容進行多元化的分析,幫助初中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在教師的輔助下能實現深層次閱讀的目標,從而有意識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
2.創新閱讀指導方法,優化教學層次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名著閱讀學習而言,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綜合效果,使學生能找到合適的閱讀學習方向,從而提高閱讀組織成效,切實保障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可以獲得針對性的訓練。因此教師在閱讀指導環節,要根據初中生的成長特點和閱讀學習規律,綜合分析不同的名著開展閱讀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方法,確保能對文本進行多元化的閱讀、有深度的閱讀,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指導效果,切實保障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得到高效化的訓練。
例如,在《海底兩萬里》小說閱讀學習活動中,為了能提高閱讀深度,保障學生的閱讀層次,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采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在精讀方面重點對主要故事情節進行閱讀,結合故事情節的閱讀幫助學生對尼摩船長、皮埃爾·阿龍納斯、康塞爾、尼德·蘭的人物形象形成形象化的認識,引導學生在有效閱讀的同時感知作者在創作中表達的情感思想和傳達的精神信念等。在略讀方面,則主要指導學生對《海底兩萬里》名著中作者對海洋部分的幻想進行略讀,確保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能快速地了解小說中呈現的故事信息和表達的情感,能對作者在小說中傳達的思想形成多元化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閱讀指導活動中,還要通過引導學生反思實現對閱讀主題的升華,幫助學生對名著閱讀中蘊含的教育思想和生態理念進行挖掘,從而使閱讀教學的人文教育作用、工具教育作用和生態思想傳達作用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閱讀提供重要的教育輔助。如此就能借助閱讀指導方法的創新,對學生的閱讀學習層次進行優化,學生在系統閱讀的過程中也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能逐步促進初中生閱讀學習能力的高效化培養。
綜上所述,名著閱讀是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提出的重要教學板塊,名著閱讀是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益補充。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而言,名著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架構與學生、教師和文本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從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借助新課堂架構的有效構建,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鑒賞能力等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對學生實施積極的引領。
[1] 謝長生.淺談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J].學周刊,2021,25(14):119-120.
[2] 杜得根.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考試周刊,2021,28(29):11-12.
G632
A
1002-7661(2022)01-01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