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東
小學五年級數學問題式教學的開展策略
梁宇東
(南平實驗小學,福建南平353000)
五年級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高年級階段,這一時期學生進入到快速發展期,教育教學活動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在五年級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問題式教學形成關注,以問題為導向,活化課堂,創新教學。本文筆者首先針對問題式教學的內涵與教學問題展開分析,然后分析問題式教學的價值,指出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構建問題式教學需關注的一些要點原則,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希望能夠給廣大五年級數學教師帶來啟發。
小學數學;五年級;問題式教學;構建對策
數學課程在小學階段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需要學習。而到了五年級時期,學生經過幾年時間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對相關的數學常識形成了掌握。而在五年級數學課堂上,就需要關注到教學模式的創新構建,要從傳統的教師主導模式當中脫離出來,以問題式教學為手段,構建起問題式的數學課堂。在問題導向下,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探究思考和實踐練習,發揮出學生學習能動性,讓數學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要想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對問題式教學模式進行有效運用,那么需要先對其基本內涵以及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形成認識。
問題式教學,這是一種起源于國外的教育理念,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醫學教育中,有學生提出了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即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也就是學術界所稱的PBL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就是以問題為基礎,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練習等,都融入具體的問題當中,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將其中包含的理論知識挖掘出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這些理論知識形成掌握。從本質上來說,問題式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近些年來,隨著國內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群體都在尋找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創新教學活動。問題式教學,就受到廣泛關注,并且有不少教師對該種模式展開實踐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之所以提出運用問題式教學,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五年級數學教學表現出來一些問題,與預期當中的教學效果未能達成一致。而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反思,可以發現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活動的開展,仍然處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當中。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很多時候對于數學知識的講解,還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說明,學生在課堂上未能參與進來,發揮自身的學習作用。學生自己的學習作用沒有得到發揮,那么就會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二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不足。思考是學生學習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思考,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形成探究和分析,實現更加深入的理解。然而從五年級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課堂上教師對于數學知識處于直觀化講解模式中,未能給學生設置問題啟發思考,這就導致學生自身的思維作用沒有得到發揮。三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程度不深。在當前課堂上,學生的數學實踐主要是以理論性的練習題為主,沒能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中對學生實現實踐指導,這就造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不夠靈活。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有必要對教學方法展開創新,而運用問題式教學,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
針對五年級數學課程的教學來講,目前存在一些客觀問題,這導致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未達預期。運用問題式教學,能夠化解存在的問題,體現出顯著的教學價值。作為數學教師,需要對其形成理解。首先,問題式教學,可以轉變課堂的知識傳遞流程,重構學習結構。在傳統課堂模式下,數學知識是從教師流向學生,也就是教師通過口述、板書等形式,將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在問題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從問題中自主發現數學知識,知識傳遞變為了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傳遞流程的轉變,可以讓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更高,掌握更加牢固。其次,問題式教學能夠增加教學趣味,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傳統的課堂知識講解模式,整體來說比較單調,這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不高。而問題式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討,這樣能夠讓學生展現出較高的積極性。最后,問題式教學,實現了“理實一體化”的構建。傳統課堂教學,理論知識講解和學生實踐練習分為了不同的環節。而問題式教學是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和解決,實際上就包含了理論知識學習和應用兩個環節,這也就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融為了一體。
問題式教學對于五年級數學教學可以起到顯著的教學作用,但是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部分教師對問題式教學的運用,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通過對教育學術界成果的研究發現,部分教師在運用問題式教學時陷入到了一些誤區當中,比如采用的教學形式單一、問題缺乏趣味等等,這就導致問題式教學沒有發揮出實際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想要問題式教學得到有效運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
一是多元化原則。問題式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宏觀性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對具體的形式做出限定。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就需要關注到問題式教學實現形式的多元化構建,要基于多種不同的形式構建起問題式教學課堂,讓問題式教學富有變化,能夠呈現出不同的形式,這樣能夠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興趣,不會很快喪失學習熱情。
二是趣味性原則。雖然問題式教學本身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興趣轉移很快,而且興趣具有明顯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問題式教學的運用,就需要體現出趣味性,要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選擇契合學生興趣的元素構建教學活動,這樣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生活性原則。以問題為載體開展數學教學,在問題的設計上,還需要注意到生活化構建,也就是問題的設計,要盡量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尚小,社會閱歷和生活積累都很少,因此認知水平有限。如果設置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很難融入學習中。這就需要以生活化原則為規制,設置生活化的問題,開展問題式教學,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有效參與進來。
對于五年級數學教學,數學教師以切實理解問題式教學的內涵,把握相關的要點原則,然后對教學活動展開優化構建,讓問題式教學切實融入數學課堂之中。
問題式教學的實施,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形式選擇,而問題清單,就是一種值得關注的形式。所謂的問題清單,就是指以清單的方式,設計一系列問題,構成一張問題清單。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將問題清單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清單上的問題,展開自主學習,基于清單上的問題導向,對涉及的數學知識展開探索,從而形成掌握。比如教學“倍數和因數”這一節知識的時候,就可以設計這樣一系列問題:1.數字4和2是什么關系?2.數字8是2的幾倍?3.什么是倍數?4.什么是因數?5.12可以等于哪兩個數字相乘?6.倍數和因數有什么關系?可以像這樣設計多個問題,將相關的數學知識點融入問題中,然后將這些問題編制為一張清單。到了課堂上,教師將問題清單發給學生,先讓學生對清單上的問題進行閱讀,了解基本的問題之后,就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教材,對照問題,從課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基于問題展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同時要注意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因為學生的水平不同,部分學生在根據問題清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無法有效理解相關知識。因此,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就要給予學生指導幫助,讓學生可以順利突破學習障礙,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除了運用問題清單這種模式指導學生開展問題式學習,還可以基于問題情境創設形式,指導學生展開實踐,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有效利用,從而對相關數學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需要立足生活化原則,從生活中選擇素材,構建生活問題情境,指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展開數學實踐。比如教學“小數除法”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構建起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一天,媽媽買回來了4個冰激凌,一共花了12.8元,那么平均每個冰激凌是多少錢呢?基于這樣一個常見的生活素材,融入小數除法的知識,構建起問題情境,讓學生代入情境展開思考,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問題,那么可以得出12.8÷4=4.2元。除了構建理論性的問題情境之外,教師還可以構建模擬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表演,在表演中對數學知識形成利用。比如教學“分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起“分一分”的模擬表演活動,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小餅干,然后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4人,并發放一些小餅干。接著設定具體的分一分活動,如每人分四分之一,每人分八分之一,再設計分數的加減計算,如小明和小紅一共有幾分之幾的餅干?小剛的餅干比小花多幾分之幾?通過這樣的實踐模擬,將分數加減法融入進來,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分數知識的掌握。
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對于問題式教學的運用,教師還需要關注到問題的創新變化,要對問題展開多元化的創新構建,從一個問題延伸出更多新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得到切實有效的鍛煉。比如教學“軸對稱”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提出問題:正方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基于這樣的問題,還可以繼續延伸拓展出新的問題:如果知道某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只畫出了一半,那么能否將圖形補充完整呢?又比如對于“小數除法”的教學,就可以設計問題:8.8元買了4瓶飲料,每瓶是2.2元。如果以這個價格買5瓶飲料,那么一共要花多少錢?立足基本的問題,延伸拓展出新的問題,指導學生對新的問題展開思考探究,運用教學過的知識,解決這些新的問題,從而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對于數學教師來講,就要注意到這一點,要有效創新課堂提出的問題,讓數學教學活動得到深化。
在五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免會遭遇一些疑難,對知識點的理解存在障礙。要想學生對數學學習中的疑難形成突破,就要學生提出自身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解決疑難。比如對于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長方體有6個面,而兩兩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因此實際上只需要計算3個相鄰面的面積,再乘以2,就能得出整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不過在實際中,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認識不到這一點,在計算中容易漏掉某個面的面積,從而導致表面積計算出錯。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拿出長方體紙盒,將長方體紙盒拆開,將6個面全部標注出來,然后再還原,讓學生觀察6個面的相互位置,對長方體各個面的位置關系和面積關系形成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就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的學生就會提問:如果長方體的長和寬相等,那么是否意味著上下兩個面,是正方形?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就可以立足長方體紙盒,將長和寬標注出來,然后還原,讓學生觀察長和寬構成的面處在什么位置,這就可以發現長和寬構成的面,就是長方體的上下兩面,因此學生提出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將問題式教學運用到五年級數學課程當中,在提出問題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到提問的直觀性。因為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是比較有限的,超出其認知水平的問題,會導致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理解,在思考上就容易產生偏差。所以,可以對信息技術予以利用,依靠信息化載體提出問題,以直觀的方式,將問題展示出來。比如教學“平移”的時候,單純通過理論說明,很難讓學生對平移的概念形成理解,不容易把握其中的原理內涵。這時,教師就可以立足信息化多媒體,在多媒體中展示一張方格表,在其中設置一個具體的圖形,然后讓圖形在方格表中移動,向學生提出問題:圖形發生了什么變化?圖形移動前后,圖形本身的形狀是否產生了變化?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利用平移知識進行思考,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具體案例,將平移知識運用起來,找到問題的答案。
對于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的教學,基于問題式教學創新教學活動,這是新時期教育形勢下需要關注的一個要點。作為五年級數學教師,要對問題式教學有正確理解,把握相關的要點原則,然后立足問題清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問以及使用多媒體等形式,以問題為基礎有效創新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問題的導向下,對數學知識展開有效的自主探討和學習,加強數學知識的掌握。
[1] 黎霜.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03):38.
[2] 馬燕青.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以《圓的面積》為例[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10):151-152.
[3] 邱靜.小學數學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0):129-130.
[4] 張勤.問題導向式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四部曲[J].家長,2020(05):100-101.
[5] 劉欽.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問題式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7):36.
[6] 王瑋.抓住問題深度引導——小學數學問題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4):38.
G622
A
1002-7661(2022)01-01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