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麗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陂中學 364000)
在初中階段,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中考中占據一定的位置,對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著重于重視成績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講解,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學科素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科素養會使之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對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其得到綜合性發展.
受傳統因式教育的影響,教師授課主要以教材和知識大綱為主,并著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體驗,理論知識的講解不僅固化了教學的氛圍,同時也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便會使初中生喪失對本學科學習的興趣,產生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心理,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以及效率停滯不前.教師在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講解完成之后,題海戰術使教師與學生常用的檢測學生學習成果以及鞏固知識的手段,大量的習題為學生帶來了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其在對待習題時變得十分消極,只注重做題的數量而不究其原有,使得習題發揮不出它真正的價值.課堂教學氛圍的僵化以及題海戰術,使得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無法得到有效地培養,學習質量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對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開展生活化得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現狀,為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升做鋪墊.
物理課程和其他的文字類學科有所不同,這門課程需要學習者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應用他們.由此可見,這門學科的最終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習者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培養學習者應試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思考.當學生感受到了學習這些知識的樂趣時,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深入學習,隨著對物理知識掌握程度的加深,逐漸感受到這門學科的魅力.因此,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授課活動中,可以將課堂聯系現實生活,從實際出發,將生活當中涉及的各類事物與物理的特性產生聯系,讓學生養成以物理世界為生活現象的好習慣,這才符合素質教育的初衷.
教育始終要面向現代化,因此好的教育要以培養綜合型人才為基本目的,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行業之間的競爭更是如此.因此教育者不能過分地注重培養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學生的分數再高,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實中解決實際的問題,那他們接受的教育就不能算為成功.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育者就要摒棄以前落后的教學模式,重視思維的培養.因此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有意識地培養中學生的邏輯思維,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作為教育者,不應只關注教授學科知識,更應該關注學生以后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育人觀念,及時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并主動了解中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用他們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授課.而初中物理中有很多邏輯性較強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可以有效地鍛煉思維能力.因此,物理教師要懂得抓住每個思維培養契機,充分地聯系生活實際,讓同學們感受到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物理知識,夯實物理基礎.
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預習對于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預習學生部不僅可以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會通過預習發現自身的薄弱環節,同時也會使其在聽課時更具針對性,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對此教師在對新知識進行講解之前,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使其依據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在生活中找到相關聯的內容,從而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通過預習體會學習的樂趣與價值,同時也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以滬科版初中物理《聲音的特征》為例,在對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之前,可以為初中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比如: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傳播聲音的介質有哪幾種?以生活為原型,說一下聲音具有哪些特征……從而使其依據所布置的任務開展預習活動,生活中的聲音有很多中,不同種聲音之間存在著音調、音色以及響度之間的差異,使其通過預習對知識內容有所了解,并在對生活中的聲音進行描述時更具科學性,從而使其正確的科學態度得到培養,同時也會激發其求知的欲望,為學習效果的提升做鋪墊.
教師在授課前都要先制定出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而在制定這個教學方案時,教師要重新對授課的內容進行有效地梳理和提煉,這個過程就是明確課堂目標的過程.有明確的課堂目標做指引,教師才能有計劃地進行教學.首先要對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行有效分析,對比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并做一個簡單的判斷,看以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對這些知識理解到何種程度,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以保證教學方法的適宜性.其次,教師要讓課堂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影響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進行有效分析,作出一些基本預設,設計相應的解決措施.
例如,在學習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跟“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相關的內容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時候,能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即讓學生了解聲音的產生原理和基本的傳播方式.而本課的內容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就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生活中常見的相關物理事物為切入點,讓初中生親自感受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之初用多媒體播放自然界當中常見的聲音,如海浪的聲音、瀑布的聲音、森林中鳥叫的聲音等等.接著以“自然界的聲音都是怎樣產生的”為主題展開具體講解,接著再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展開講解,如讓同學們用一只手敲打桌子,另一只手放在桌面上,感知桌子的振動,這樣就能印證“物體振動產生聲音”這個結論,從而完成本課的部分教學.其他部分的內容同樣用這種聯系生活常識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充分激發初中生的求知欲,當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時候,就能進行主動的思考,從而了解相關物理現象的產生原理.
物理觀念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能量觀念等,作為教師應準確劃分學習的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選擇對應的情境引導學習的思維,在了解知識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理論的基礎上,設置適當且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情境.以往的物理教育模式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把提升成績作為教學的重點,從而忽視了學生實際感受,對于理論知識,也只是令其死記硬背,絲毫不關注學生是否理解.長此以往,不僅不會使成績得到提升,反而會逐漸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改變這種教育方法,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模式,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抽象的知識內容更生動具體,同時激發其學習興趣,改善僵化的物理觀念.
以滬科版初中物理《動與靜》為例,在對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組織學生坐好不動,使其猜想一下自己處于靜止的狀態還是運動的狀態,大部分學生會依據自身的認知,認為自己處于靜止的狀態,因為不動就是靜.據此,教師們可以多媒體播放汽車運動的視頻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組織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視頻中哪些事物是動的,哪些事物是靜止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表明自己的想法,汽車在行駛所以是運動的,樹沒有動所以是靜止的,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有關參照物的概念,使其對知識內容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時發現在生活中有許多現象都與物理知識相關聯,使其形成物理觀念,使其物理觀念素養得到培養.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雖然理論課程占絕大部分,而實驗課程的課時很少,但是實驗課程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物理學科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初中是提升能力與培養素養的關鍵階段,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至關重要.在對知識的內容進行學習時,可以組織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動手實操從而依據實驗的步驟的正確性以及實驗結果進行有效地分析,因此動手實操是培養實踐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在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實驗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其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實驗探究能力.
以滬科版初中物理《讓電燈發光》為例,在對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準備的實驗集采:一節干電池、電路板、小燈泡、開關、導線等,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電路進行連接,使小燈泡亮起來,在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會使其對開路、通路、短路有所了解,并對其滲透短路的危害,使其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并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可以在家中幫助父母連接電路或者對電路進行排查等,從而使其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提升能力與培養素養的關鍵階段,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促進其對知識的掌握更要促進其能力的提升,教師是要克服應試教育理念的弊端,順應新課改的發展,通過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其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形成物理觀念、提升探究能力以及形成科學思維等,使其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同時使其通過在生活化的熏陶下,感受物理學科知識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感以及學習的價值,使其在日后的學習中更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