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秀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馬關鎮中學 741500)
第一,教學觀念滯后.教學行為是教學觀念的外在表現形式,教師具備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形成與其相契合的教學行為.目前,雖然新課程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多數教師依然束縛在“應試化”的教學觀念中,片面地認為教學就是傳授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忽視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能力、思維、情感態度發展,致使課堂教學目標單一化、片面化;同時,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沒有擺正師生之間的地位,依然將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這與新課程下“生本理念”背道而馳.
第二,教學方式單一.初中化學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唯有指向“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結合“以生為本”的原則,靈活運用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一大批新型的教學模式隨之出現,并彰顯促顯著的價值.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依然固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致使化學課堂始終停留在“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下,不敢將課堂歸還給學生,沒有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在這種單一、滯后的教學模式中,不僅制約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也阻礙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三,評價模式滯后.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指向既定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展開科學、全面地評價.通常,科學的教學評價,是教師設計、調整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但在當前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在實施評價時,依然以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以學生的化學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弱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態度等方面;同時,在傳統的評價中,過分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忽視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任務教學法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建構主義者的研究理論“主動探究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在這一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隱藏在一個、或者幾個具體的探究任務中,接著引導學生圍繞探究任務進行探究、分析、解決,最終在這一過程中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新的特點,即:(1)教學過程以任務作為主線.在任務驅動的教學中,教學任務是主線,所有的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任務開展.在開展教學之前,化學教師指向“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結合初中生的認知起點、思維發展水平,科學設計出具備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任務.接著,以化學學習任務作為主線,引導學生以“知識探究者、建構者”的身份,思考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最終在任務的引領下,完成相關知識的探究學習;(2)真正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以往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聽從教師的指導開展學習.而在任務驅動的教學中,教師開始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圍繞任務進行探究學習;(3)教師作為主導.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的身份逐漸從“課堂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教師不僅要科學設計教學任務,還應科學指導學生圍繞任務進行探究,并幫助學生克服任務探究中面臨的困難,與學生共同參與到任務探究學習中.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下,促進任務驅動教學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首先,有助于喚醒初中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高效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融合,為枯燥的化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使得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感悟到學習的樂趣,極大地喚醒了初中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其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新課標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真正實現了教師的“教”,與學生“主動探究”的深度融合,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探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并促使其在探究中,發展了創新、探索和分析能力等,真正提升了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最后,顯著提升了化學課堂教學質量.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學生在任務探究的過程中,深化了重難點,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在主動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也促進了知識的遷移和內化,真正實現了化學的高效學習.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任務”是學習的動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所以“任務”的設計非常關鍵,教師在設計任務要針對教課內容的培養目標,來根據學生的掌握到的知識、能力來組織教學.分析教學目標要以學生主體為出發點,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互動和實踐獲得知識,體驗學習過程,豐富學生情感.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常有這樣的困惑,學習化學有什么用?什么情況下回用到化學?這就是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沒有很好的將化學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教師在確定任務目標以后,把每個學習內容都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激勵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到的知識去解決這些任務.例如,在教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以實驗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實驗完成影響鐵生銹相關因素的探究,遷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的實際現象來理解其中蘊含的化學本質.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演示實驗變為學生自主探究實驗,讓學生靈活地運用實驗器材和藥品進行設計和操作,從實驗中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教師通過設計任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加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任務的指引下,進行思考,學習,得出重要結論.
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在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了,那么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就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的教學的模式,為學生創建情景任務.初中化學教師在創建的過程中要把教學的內容和情景的創設相結合,注重化學史,注重與材料、環境等方面的結合,給學生們創設一個比較真實的情景任務和教學情景.任務的情景可以是問題情景、主題學習或者是探究性的實驗.教師在創設時要注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的內容的特點等等方面,要面向全體的學生.他們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極具價值.比如教師在教學“濃硫酸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任務實驗:拿兩個相同的杯子,一個杯子里倒入濃硫酸,一個杯子里倒入水,在用蓋子分別把兩個杯子密封蓋好,兩天之后,觀察這兩個杯子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任務驅動情景創設過程中,創設內容盡量生動有趣,豐富多彩,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任務當中,主動參與到教學任務中,學生感受情景的同時,領略真實的任務,提高教學效果.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而服務的.任務驅動很好地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活動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學的統一體.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階段,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的形式、內容和方向,對于不能完成任務或是偏離任務主題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更正,必要的時候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學生體驗完成化學任務的樂趣.“任務驅動”教學已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們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魅力,有效參與任務的分析和實踐.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共同學習,教師是學生實踐活動的伙伴,要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中的任務.教師還可以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和化學成績,將學生分為多個合作學習小組,而后,提出合作學習任務,促使學生主動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努力解決遇到的問題,積極發揮出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在初中化學的任務驅動教學中,待到學生完成探究任務之后,還應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機會,引導學生以小組作為載體,將本小組任務探究學習的成果展示出來.學習小組在展示學習成果的同時,其他小組成員必須要一邊聆聽一邊思考,在思考中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
同時,學生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教師還應圍繞學生任務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任務驅動學習進行評價時,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將學生的任務驅動學習過程都納入到評價中,圍繞學生在任務驅動學習中的表現、問題解決情況、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學習中是否產生新的觀點等展開評價,真正實現全過程評價;另一方面,在優化任務驅動評價時,不僅僅要開展“教師評價學生”,還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列出具體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按照相關的標準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形成清晰地認知,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最后,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內涵,教師在優化評價時,還應堅持激勵性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實施鼓勵和肯定性評價語言,使得所有學生均可在針對性的評價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初中的化學課堂帶來了創新的同時,也為現在廣大的教師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將學習置于真實的環境中,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到知識的遷移能力,學習到掌握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獨立探索,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