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帥(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對肝臟造成損害,長期或反復的炎癥刺激,會導致肝細胞廣泛的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早期由于肝臟代償功能較強可無明顯癥狀,后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并有多系統受累,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脾大、脾功能亢進、腹水、肝腎綜合征、感染、癌變等并發癥。所以對于肝炎的病人一定要定期隨訪,有問題能早期發現和治療。
引起肝硬化的常見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代謝性疾病;藥物或化學毒物等;寄生蟲感染;循環障礙;不能明確病因的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均可進展為肝硬化,大多數患者經過慢性肝炎階段,但急性或亞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可以直接演變為肝硬化。我國的肝硬化有一半以上是由乙肝病毒所致。病毒的持續存在、中到重度的肝臟壞死炎癥以及纖維化是演變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的重疊感染常可加速肝硬化的發展。
2.酒精性肝病:我國酒精性肝硬化近年來有升高趨勢,而且趨于年輕化,主要和一些人長期大量飲酒、嗜酒或和職業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硬化的重中之重。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僅次于上述兩種病因的最為常見的肝硬化前期病變。危險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癥、空回腸分流術、藥物、全胃腸外營養、體重極度下降等。
4.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是免疫紊亂所致,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5.遺傳和代謝性疾病:這是目前研究進展較快的一類疾病,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及基因檢測確診。在我國,以由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最多見。其他少見的由鐵代謝障礙引起的血色病,以及肝淀粉樣變、遺傳性高膽紅素血癥、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肝性卟啉病等。
6.藥物及化學毒物:長期或反復地接觸含砷殺蟲劑、四氯化碳、黃磷、氯仿等,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雙醋酚汀、異煙肼、辛可芬、四環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產生中毒性或藥物性肝炎,進而導致肝硬化。黃曲霉毒素也可使肝細胞發生中毒損害,引起肝硬化。
7.寄生蟲感染:主要有血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病等;由于蟲卵在匯管區刺激結締組織增生成為肝纖維化,可引起顯著的門靜脈高壓,后導致肝硬化。
8.循環障礙: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和各種病因引起的肝靜脈阻塞綜合征(布-加綜合征)、肝竇阻塞綜合征(亦稱肝小靜脈閉塞病)引起肝內長期淤血、缺氧,導致肝小葉中心區肝細胞壞死、纖維化,演變為肝硬化。
9.原因不明:由于病史不詳,組織病理辨認困難、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標準等原因未能查出病因的肝硬化,約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