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小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神經內科)

認知障礙疾病是指原本正常的大腦認知功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持續性的損害,有或沒有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減退、行為改變的綜合征。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認知障礙疾病患病率也逐日上升。研究顯示,我國現階段60歲及以上人群認知障礙患者高達5300多萬,其中癡呆患者1507萬,輕度認知障礙患者3877萬。從1990年到2016年,我國癡呆患病率增加了5.65%,遠高于全球同期1.7%的增幅,預計到2050年,我國癡呆患者將超過2000萬人。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啟動了認知障礙疾病專科建設項目,指導各級醫院記憶門診開展工作。
記憶門診開設目的是為了讓認知障礙相關疾病患者獲得規范化的診療。基層醫院認知障礙疾病患者通常在內科就診,普通內科醫師缺乏認知診療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認知障礙相關疾病誤診漏診比例高,導致患者無法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很多認知障礙患者或家屬受到疾病的困擾,苦不堪言,而無處就醫,得不到專業的診療和指導。而在大部分未建設認知??崎T診的三級醫院,患者通常在神經內科就診,規范化診療程度也相對不足。事實上,導致認知障礙的疾病種類是非常多的,不同的疾病治療方法有差異,預后也不一樣。首先,醫生需要通過病史詢問、查體和輔助檢查獲得精準診斷;其次,癡呆患者經過綜合管理、積極治療,可以延緩加重,延遲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為進一步推動認知障礙疾病的規范化診療進程、契合國家發展戰略,開啟認知障礙診療中心的規范化建設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很多醫院開設的是記憶門診,有的醫院開設的是癡呆門診或老年記憶門診或神經心理和癡呆門診等等。
有很多民眾不清楚記憶門診看什么?不知道記憶門診接待哪些人群?還有的認為記憶門診就是看癡呆的,有強烈的病恥感,因此對記憶門診諱之莫深,不愿意到記憶門診就診。其實,記憶門診涉及的診療范圍很廣。對記憶力下降、健忘、反應遲鈍、語言表達困難、計劃性變差,性格改變、睡眠行為異常等常見癥狀均可看診。接診的常見疾病有阿爾茨海默?。ɡ夏晷园V呆)、血管性癡呆、路易體式癡呆、額顳葉癡呆、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癡呆,麻痹性癡呆,皮質基底變性、感染后認知功能障礙,營養缺乏性癡呆,代謝性癡呆,正常顱內壓腦積水等。記憶門診可以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診斷、評估、治療、隨訪、康復的專病化管理等;也可為健康人群提供記憶體檢和相關咨詢服務。也就是說記憶門診接待與認知相關的患者疾病的診療以及健康人群的認知相關咨詢、保健和大腦體檢。
記憶門診診療范圍是認知障礙相關疾病,而導致認知障礙的疾病種類很多,而不同疾病的發病方式、起始癥狀、伴隨癥狀、演變過程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認知障礙的患者是老人,很容易合并其他疾病,還有些疾病根本就是沒有被患者或家屬意識到,而這些疾病可能也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也會影響到疾病的治療效果?;颊邅砭驮\提供的大多是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生活不能自理這些癥狀,而這些癥狀并沒有特異性,也指向不了某一個疾病,患者也不是貼著某一個疾病的標簽來看病的。醫生需要花時間去獲得這些信息。然后,通過體格檢查,發現更多的疾病信息,去聚焦某些重點,選擇恰當的輔助檢查,進行最優檢查手段的組合。最后通過輔助檢查去驗證、去鑒別診斷和了解合并癥的情況。和其它疾病的診療程序類似,認知障礙疾病看病通常也需要問診、查體、神經心理評估和開展輔助檢查。常用的輔助檢查腦電圖和事件相關電位屬于神經電生理檢查,可以評估腦功能的客觀情況;腦CT或核磁檢查可以發現或排除顱內的病灶,如腦缺血灶、出血灶、腫瘤、白質病變和腦積水等,由于核磁的空間分辨率高,優先選擇核磁;查血可以了解血常規、肝功腎功、血脂、血糖、甲狀腺功能、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感染情況等,因為這些方面有異常都可能影響腦功能情況。
(1)知情者陪同就診:由于認知障礙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明顯記憶力減退,病史自己講不清楚,有的還缺乏自知力,需要對患者病情了解的照料者或家屬陪同來看病,介紹患者的病情。比較常出現的情況是子女偶爾回家發現父母有記憶或反應力下降的問題,而陪同來看病,但對疾病如何發生的一問三不知?;蛘呖梢灶A先收集一下患者起病的表現、癥狀如何演變的。但由于不少疾病起病隱匿,家屬即使在身邊,如果觀察不仔細,也容易忽視病情的發展。總而言之,病情介紹得客觀具體精煉,有助于病情診斷。
(2)帶上既往檢查結果:由于患者和家屬大多不是醫務人員,對檢查結果的認識容易出現偏差,自己轉述也講不清楚。筆者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詢問某些檢查,比如腦核磁血管成像,家屬說做了,不嚴重,后來結果拿來一看,一側大腦中動脈嚴重狹窄近乎閉塞,屬于非常嚴重的情況。甚至于醫生問到的檢查,患者或家屬以為做過了,卻是張冠李戴,項目都沒有弄清楚。所以帶上既往的檢查結果交給醫生查看,更有助于醫生了解病情。
(3)要準備充分的看病時間:對于認知障礙疾病的診治,需要詢問病史,查體之外,要完善認知評定、查血、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需要花費時間,有的家屬著急希望半天就查明所有問題,這是很難辦到的。否則,對患者的病情難以做到全面了解和評估。
(4)定期隨診:患者首次就診后,醫生會給予一個治療方案。但是用藥是否有效果,是否發生了不良反應,病情是否隨著時間的延長在加重,藥物是否加量或調整,需要定期隨訪、進行評估,才能讓治療方案精準有效,保證安全。其實很多癡呆疾病隨著時間的延長,病情會逐日加重,服藥更多是延緩疾病加重或加重的慢一些,病情有加重之后,要增加藥物劑量或增加藥物種類。這些都需要通過定期隨訪來完成。
(5)不適隨診: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藥物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無法預知,有的患者始終沒有不良反應,有的患者小劑量服用也不耐受;還有就是患者發生了一個疾病,并不能杜絕其他疾病的發生或合并存在。所以患者出現了任何的異常,需要及時到醫院來隨診,讓專業的醫務人員來判定發生情況的嚴重與否,是否需要及時處理還是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