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濤 副主任醫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肝病中心)
在中國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目前達到了驚人讓的30%以上,且可增加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發病風險,甚至癌變,其殺傷力不可說不強。那么,脂肪肝作為一個如此大眾且狡黠的潛伏者,有哪些因素促使成為其潛藏對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圍觀脂肪肝的高危因素,看看您是否會成為它的下一個候選人。
1.肥胖: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高70%~80%的肥胖癥合并有脂肪肝,所以肥胖與脂肪肝的關系最為密切。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23超重,≥25肥胖;
腰圍:>90cm(男性),>85cm(女性);W/H:>0.9(男性);>0.85(女性)為肥胖;
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20%為肥胖。
皮下脂肪厚度測定法,拇指、食指相距3cm,捏起皮膚,其厚度≈脂肪厚度。分別在腰、腹、臀部檢查,若超過2.5cm即為肥胖。
2.飲酒: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長期嗜酒者肝組織75%~95%有脂肪浸潤。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
3.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喜歡吃肥肉、油炸、油煎食品等
脂肪肝比較喜歡油,更愛好劣質油,劣質油經過反復高溫油炸,裂解成游離脂肪酸,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脂肪肝。
4.熬夜——脂肪肝作為一個潛伏者,與黑夜的默契度較高。
熬夜導致晝夜節律的打破,使腸道中的帶有鞭毛的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相對豐度大大提升,增加了膳食脂肪酸的攝取以及脂肪的儲存,最終引發脂肪肝。
5.缺乏運動、久坐——越不愿動,脂質消耗少,自然堆積多
人體主要通過體力活動消耗多余熱量,沒有被消耗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動過少比攝食過多更重要。當脂肪沉積于皮下時,表現為肥胖;當脂肪堆積在肝臟時,就出現了脂肪肝。
6.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同氣相投
脂肪肝與糖尿病實為難兄難弟,另外甲亢、痛風、高脂血癥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也均可增加脂肪肝的發病風險。
7.家族史——先天決定更容易選擇你
有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和脂肪肝家族史者,其脂肪肝的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但遺傳因素只有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基礎上才起作用。
8.營養不均衡——節食——別以為你瘦就高枕無憂哦
蛋白質攝入不足或者氨基酸攝入種類不平衡,導致機體缺乏合成載脂蛋白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影響肝臟的脂代謝,導致脂肪在肝臟大量沉積,從而誘發脂肪肝。
9.特殊時期——妊娠期脂肪肝:常發生于妊娠36~40周,多見于初產婦及妊高征患者。在妊娠后期,由于激素異常增多,肝脂肪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脂肪在肝細胞及其他組織器官迅速堆積,結果使肝細胞腫脹并發生脂肪變性。
看了以上的危險因素,您中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