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光
(泗洪縣青陽中心小學,江蘇 泗洪 223900)
教學改革將新模式和新理念帶進小學數學課堂,積極調整教學方法,引入先進思想,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和義務。游戲化逐漸為大眾接受,在教育領域也大有作為,將游戲化同教學結合起來,就得到了游戲化教學的新理念。
游戲化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一般指將游戲形式或元素融入非游戲內容,以達到期待的效果。借助游戲思維、游戲形式以及游戲元素等,非游戲形式能夠得到豐富,任務的趣味性得到發展,最終,游戲的效果和收益將實現提升。
目前,游戲化教學可作為教學活動或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另一種是借助游戲理念設計教學。在這個活動中加入游戲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于理論知識的認知與見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體驗。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將會不知不覺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由于游戲的加入也可以時刻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而借助游戲理念設計教學則是指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將一定的理論知識以游戲的方式加以呈現,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理解解讀數學知識,雖然學生在玩游戲中并未意識到,學生在完成游戲任務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和聯想,這時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進而加強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無論是在教學活動中加入游戲還是借用游戲理念設計教學活動,其主要教學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因此游戲化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為了教育質量而非游戲本身,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時,必須要避免過度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而缺乏教育性的問題發生。
這兩者對游戲的依賴程度不同,教學與游戲之間的關系也有所不同,最終呈現出的課堂效果各有特色。教師為了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還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加以規劃,并不是說所有教學內容都符合游戲化教學特征。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以基礎知識為首要內容,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學科,形成數學思維,為長遠數學學習做好準備工作。目前,創新教學形式引入新思想、新風格以及新模式,是教學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既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機遇,也給教師帶來一定挑戰。借助游戲化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興趣,是諸多教師認可的數學教學方法。而且,小學數學包含諸多可游戲化內容,如圖形教學、數字比較等,均給游戲化提供了平臺。新穎的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帶動更多孩子融入課堂,給小學數學教學注入新鮮活力。
課堂、教師以及學生是教學工作的三個重要環節。如果要實現游戲化和數學教學的良好融合,就不能不把握住上述三點。這也就是說,游戲化數學教學應當抓住當前小學課堂、教師教學以及學生群體的特點。總的來看,小學數學課堂內容豐富,教師敢于創新,學生樂于融入,這是十分積極的教學環境。把握這些要素,游戲化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利用游戲進行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喜歡和接受的內容,才能夠給學生帶來更有效的課堂體驗。
一堂課的開端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本節課程中的學習質量,所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必須要快速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完成學習任務。而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相對較差,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才能夠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過于嚴厲要求學生加強課堂注意力,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學生會認為教師難以接觸,所以會害怕教師,敬畏教師,反而不利于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但是如果教師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就會讓學生快速沉浸到課堂學習氛圍中,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引導過程中,學生如果可以主動參與其中,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具優勢。
例如,在有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經驗,對于“面積”這一概念完全是陌生的,并且學生也并不了解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樣的作用。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游戲化任務,讓學生對比一下課堂中講臺、黑板、課桌、書本等事物的大小,并且讓學生從大到小將這些事物進行排列。組建游戲比賽,看誰最準確最快地完成游戲活動,通過這樣簡單的小游戲,就能夠快速讓學生主動觀察教室中各類物體的大小,并且進行嘗試的對比,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觀察之后就會對面積擁有基礎概念。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如果老師想要將課本鋪滿整個課桌需要多少本書本?”通過這一問題延伸面積單位這一概念,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意識到,如果擁有了面積單位,就可以很順利地計算出不同事物的面積大小,方便人們生活與計算。
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引導過程中利用游戲化教學法,還可以將游戲化教學法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游戲講解教學活動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將會不知不覺學習認識理論知識,加強記憶和知識的掌握深度。以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2)》為例。本節通過從上面、側面以及正面觀察物體,旨在引導學生形成空間思維,幫助學生學會使用三視圖。課堂內容相對簡單,但掌握存在一定難度,要求學生有良好的空間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此類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思維,向課堂環節注入更多游戲,以此調動學生的思維。首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利用卡紙組裝多個等棱長的小正方體,再通過擺一擺和畫一畫的形式熟悉三視圖的操作方法。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繪畫游戲,小組之間互相指定模型(包括給出該模型的三視圖),另一小組利用手中的正方體進行搭建,最快搭出指定模型的小組視為勝者。游戲可采用車輪戰的形式,最終贏家能夠獲得相應的獎品。在動手搭建以及思考三視圖的過程中,學生的熱情得到帶動,從被動聽講轉化為主動思考,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率頗有助益。
在下課之前,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設課后討論式游戲,真正將游戲化教學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后自主學習中,都可以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完成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有關于“分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發音杯”的自主實踐游戲,讓學生回家后尋找7 個大小相同的容器,隨后將容器中注入由多到少不同量的水,讓學生敲擊容器,嘗試調整水的多少,讓容器發出音樂音階的聲音,完成一曲簡單的音樂演奏。并讓學生自主總結分析容器中的水占據容器的幾分之幾,才能夠讓容器發出不同的音色。利用這樣豐富有趣的教學游戲引導學生加強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生活化概念,所以在游戲化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機結合,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情境。以此幫助學生從生活角度認識數學知識,也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感知和實際應用能力。
以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為例。本節引導學生形成“角”的概念,以校園插圖作為導入,提高了課堂內容的生活化特點,反映數學最終服務于生活的特質。教師可以把握這一特點,積極將生活和教學結合起來,借助游戲的橋梁,提高課堂的應用性和趣味性。“捉迷藏”是兒童之間流傳已久且廣受歡迎的經典游戲。教師引入“捉迷藏”,將主角設置為各種各樣的“角”,通過提供線索,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找出這些“角”。該游戲簡單易上手,互動性強,十分實用。基于“角具有一個頂點,以及從頂點發射的兩條射線”,教師提供課本、桌子、半圓儀以及皮球等物品,學生則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其中蘊含的各種“角”,找的最多的同學為勝者。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十分喜歡此類游戲,因而會對課堂產生更多興趣。借助游戲,教師能夠有效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不但有利于當下課堂上調動全體學生,也有利于為學生構建實用性強的數學思維,為其真正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奠定基礎。
再例如,有關于“元、角、分”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就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需要使用到的金錢單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數學認知與數學應用能力,就可以將生活化元素帶入至課堂教學中,從而構建生活化游戲。如教師可以帶領所有學生一同在課堂教學中制作模擬貨幣,每一種貨幣都必須要擁有貨幣中的基本要素,讓學生嘗試制作貨幣,從而加深對于貨幣面值和相關元素的認識。隨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組織買東西的模擬游戲,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隨后在小組內部以抽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售貨員負責給商品定價,向顧客銷售商品并找取零錢,而顧客則需要利用有限的金錢購買更多種類的商品,最后比一比小組內部哪一名售貨員賣的東西最多?哪一名顧客買到的東西最多?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商品和金錢的使用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售貨員在定價時必須要參考當前商品的市場價格,防止學生為了贏取比賽而制定過高或者過低的價格。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模擬生活情境,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保證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金錢的認知和使用。最后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聯系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引導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使用金錢購買商品,通過現實生活的實際應用全方面增強學生的金錢感知和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所以在該教學時期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為學生設計多元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游戲,為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加以引導,讓學生可以在游戲活動中多感官協調應用,達到更良好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充分調動頭腦雙手完成對數學知識的主動探究,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以“圖形的拼接”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過生日這一教學情境:“同學們,今天小明過8 歲生日,小明和爸爸想要用蠟燭擺出不同的形狀,讓蛋糕變得更加好看。”如果同學們是小明的爸爸,想要用蠟燭擺出哪些形狀?能不能以同桌為單位進行小組討論,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擺出的形狀更好看,更加多元化。隨后學生通過同桌之間的合作交流,很快將會把蠟燭擺出不同的圖形,如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梯形等。這樣學生就會對圖形的基本構成和基本形態擁有了初步的認識,就能夠為學生的基本圖形思維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以“對稱圖形”的教學為例,學生在之前的拼接游戲中已經對圖形擁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繪畫技能運用于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畫出不同的對稱圖形,如蝴蝶、足球、乒乓球拍等。最后比一比哪一名同學畫的對稱圖形更加巧妙精美,并且讓這名學生登上講臺分享自己是如何畫出高質量對稱圖形的。利用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游戲教學效果。
最后,以“方程法”教學為例。數學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思維,而方程法就是數學解題過程中的重要思維之一。借助方程法,學生能夠有一定的抽象思考能力,也能對數量關系產生一定理解。但初期的方程思維并不易于理解,許多學生無法接受這種方法。如面對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更愿意使用“抬腳法”這類更直觀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應當了解到學生的困惑,利用游戲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如何設未知數,是擋在方程思維和學生之間的“攔路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玩“角色扮演”的游戲,使其置身題目之中,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和未知數。如“某餐廳設有12人桌,最多容納240 人,問有幾張12 人桌?”班上同學可以分為12 人小組,通過疊加小組的方式,理解容納人數與桌子數之間的關系。最后,由教師提出x 的概念,即x 代替未知的桌數,隨后列式計算。親身體驗題目條件,學生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化抽象為具體也是游戲化教學的魅力。
教學評價也是在教學活動中尤為重要的教學組成元素,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每一名學生的游戲表現都有不同,為了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就必須要改變教學評價策略,不要再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而是需要針對學生的游戲過程加以評價,看哪一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加積極,發現了其他同學沒能發現的關鍵性條件,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如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與之同時,部分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往往無法發揮出個人的學習優勢,教師應當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鼓勵式點評,讓學生可以反復回憶自己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在未來的游戲活動中加以改善,能夠幫助學生重新建立學習信心。而對于學習后進生來說,往往更加樂于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此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即便學生沒有在游戲活動中獲取良好的知識印象,教師也需要肯定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勇于發現、勇于探索的精神,真正為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游戲化教學能夠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更生動有趣的課堂,帶動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入游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其與課堂的匹配度,積極運用新模式、新思想,打開數學教學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