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紅
(泗洪縣明德學校,江蘇 泗洪 223900)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在社會中獲得更高的關注度,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過程中,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傳統“灌輸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存在一定的限制,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記憶理解數學知識,對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課本層面。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狀態缺乏積極性。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開展各類數學教學,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豐富學生實際教學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發揮出個人主觀思維,促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匱乏,所以課堂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將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當前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是廣大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打造活躍課堂就成為促進小學數學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打造活躍課堂對于小學數學發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小學生自我管制能力相對薄弱,在簡短的45 分鐘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5 分鐘。45 分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很快將會失去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耐心,如果教師仍然采用較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將進一步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下降。所以如何吸引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深度是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打造活躍課堂則剛好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注意力會被教師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法吸引,還能夠讓學生受到他人的感染,而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互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更加充足,課堂教學內容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展開有效的互動討論,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更深入的印象,加強學習成效。
創造創新能力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指標,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每一名學生只能夠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記憶教師講解的教學知識,難以將個人主觀情感和思維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所以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匱乏,不會主動結合教師的講解問題加以思考。而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形式,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學習思維進行相互影響,這樣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形成頭腦風暴的教學效果,學生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在不斷的活動任務中進行思維探索,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獲得有效的引導和拓展,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小學生來說,團隊合作意識相對匱乏,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很少為學生組織團隊和做活動,所以學生缺少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經驗,這樣就導致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不善于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思維相對固化,也不善于聽從他人的意見。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主動合作的學習平臺,這樣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其他同學進行知識的共享和討論就不再那么突兀,可以快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發揮個人獨特的思維見解。
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已經習慣了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完成各類數學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維不夠活躍,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合作學習的構建,則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學習小組內部盡情暢想,發揮個人主觀情感與思維,課堂教學將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并且教師在完成學習小組的建立之后,還可以展開多元化的組間競賽,進一步促進課堂的活躍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幫助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提高對知識的實際體驗。
例如,在“100 以內加減法”的課堂練習中,傳統教學教師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計算練習,但是學生在練習過程當中情感受到了忽略,長期的被動學習狀態將會導致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此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習小組之間構建比賽,教師隨機在黑板上寫下加減法的練習題目,隨后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進行綜合練習,最后比一比哪一個學習小組計算得最快最準確,出現的錯誤問題最少。這樣傳統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就成為豐富有趣的比賽,增強了學生的實際體驗,使學生飽含興趣地完成練習作業。不僅構建了活躍課堂,還突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為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小組人數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每一名學生都有其專屬的任務需要解決,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責任感。而在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還可以在小組內部指認一名小組組長,這名小組組長不一定非得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擔任,可以讓學習后進生擔任。這樣就給予了學習后進生組織他人進行團隊合作的機會,后進生可以全方面了解不同的學習思考和學習看法,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教師和同學眼中的重要性,給予學生更全面的學習信心,讓后進生可以快速掌握他人的學習方法,為后進生提供全新的學習思路和學習經驗,有利于推動后進生不斷發展自我,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思維獲得了解放,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探索與互動。但是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很可能會出現各類學習失誤,而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不夠全面。此時教師就應當加強教學引導,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學生一旦喜歡上教師,那么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也將會更加活躍,從而達到構建活躍課堂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長方形面積計算法則的教學中,課本中很詳細地為學生講解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在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計算公式層次。為了增強學生的思維探索,教師就可以構建小組討論話題:“同學們能否通過小組討論獲得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原理?應該如何解讀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完成一階段的辯論和探索之后,教師就可以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小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和缺陷。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后,可以將學習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拓展,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創造性能力。
再例如,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隨機加入學生的討論活動中,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于學生的理解,提出針對性意見和看法,就能夠幫助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能夠讓教師通過小組合作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針對性,增加教學元素,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
分層化教學也是打造活躍課堂的有效教學措施,每一名小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儲備都有所不同,所以班級中學生將會出現不同的學習成績。教師的傳統教學中采用統一的教學目標針對班級所有學生進行教學,將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此時教師就應該合理利用分層化教學,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隨后根據教學要求劃分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可以在個人基礎之上獲得提高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和課堂互動時,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和積極發言,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將會有效表達個人獨特的思維理解,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與之同時,教師在分層化教學中還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開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出一定的開放性問題,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根據個人的學習經驗和自我認識表達主觀思維。例如在有關于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單元練習中的“神奇的音樂杯”作為教學活動,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中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隨后讓學生將杯子中裝水,將杯子排成一排,每一個杯子中的水從多到少依次排列,讓學生敲擊杯子聽杯子敲擊發出的不同聲音,讓學生對水的多少和聲音的特點產生一定的學習認識,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水與杯體容積的比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調。隨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發表個人看法和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教學活動的實踐性和直觀性,還能夠豐富學生的主觀學習思維,以更加開放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索,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無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出任何的看法和意見,教師都先不要著急對學生的看法進行評價,即便學生提出的內容過于幼稚,教師應當問詢學生看法的原理與原因,重視學生的邏輯結構,這樣才能夠從學生的邏輯思維角度出發,與學生共同探索其在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糾正思維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教學改革中,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重新定位,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者轉變為教學的引導和促進者,要求教師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可以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小學教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所以抽象思維能力不足,但數學知識本身屬于抽象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體事物展開聯系,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數學知識,尊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為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情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化場景,教師就需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建立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這樣才能夠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畏懼情緒,鼓勵學生大膽主動地向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個人主觀看法。課堂教學從原本單一的教師教學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推動課堂教學順利展開。
例如,在10 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本教學內容屬于小學一年級教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有效集中,學生思維能力還不成熟,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學要求為學生列舉數學知識,將很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很少在教學活動中與教師展開課堂互動,所以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的元素展開聯系。如動漫人物,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學生喜歡的動漫人物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在黑板中展示10 個不同的動漫,隨后將學生喜歡的動漫人物進行隨機排列組合,讓學生分別數一數,每一個動漫人物小組中共有幾個人。隨后再將動漫人物小組進行隨機結合,再讓學生利用數數的方式數出每一個小組的人數,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10 以內加減法的運算技巧和運算過程。隨后教師就可以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聯系,向學生提出生活化問題,如:“今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水果,媽媽一共買了3 個蘋果,2 個橘子,3 個梨,那么今天小明一共有多少個水果可以吃?一共又有多少種水果?”通過構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展開聯系,活躍學生的課堂學習氣氛,促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并且還能夠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帶入至日常生活中解決實踐性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如果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加以聯系,那么就快速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一旦被引出,將會對數學知識產生全新的概念與認識。讓學生可以結合經驗對數學知識加以解讀,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教學中有話可說。所以教師在教學開展之前,必須要對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契合點加以研究,將小學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構建真實的生活場景,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例如,在與統計相關知識的教學中,統計對于小學生來說,只不過是單一地將一些數字進行簡單的統計與組合,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較片面單一。為了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就可以改變教學策略,為學生設計長期性統計任務,如學生在回家后每天統計自己家晚飯所用的金錢數量,隨后讓學生統計一個月家中花在晚飯上的總錢數。讓學生預估自己的家庭花銷情況,不僅可以讓學生初步建立金錢意識,還能夠讓學生將統計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打造活躍課堂是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必須要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主動學習,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