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明
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薛理明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學,福建平潭350400)
化學是一門學科性與實驗性相結合的學科,用生活化教學打造初中化學有效課堂,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初中化學知識和學習成為學生認知世界的手段。打造化學有效課堂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提高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就化學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加以探討,有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給予教師更多參考。
生活化教學;初中階段;化學課堂
初中化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學知識正在投射到學生的學習之中。但是由于化學是由實驗得來的專業化學科,其化學教學需要回歸生活才能便于學生理解。因此,《化學課程標準》專門強調,化學學習必須聯系現實生活,就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以及化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加以探討,才能實現初中化學課堂的高效率教學。在現代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現象,精心進行化學教學設計和備課,才能使初中化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使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彼此契合,雙方心情愉悅。
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導入化學教學進程,這些知識導入的過程非常新穎,整個教學過程也很奇特,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和教師一起學習。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有很多,教師只要和學生一起帶著審視的眼光查看化學教材,就能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把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新奇的化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化學學習是不斷開拓和進取的過程,也是不斷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化學學習中分析化學現象,并且指出生活中具體的化學現象,才能使學生的思考變得更加豐富,使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有共同的話題。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或者直接從生活實踐中找到化學知識的影子,這都是善于捕捉生活中化學現象的一種體現,也是教師經過長期的教學體驗能夠養成的一種核心素養。找到生活中的化學元素,補充這些元素的點點滴滴,每一次都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的過程。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都等待著學生們發覺,學生們就會感受到化學知識寶庫的魅力,愿意把化學知識和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作為有效的學習路徑。化學是一門寶藏一樣的學科,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化學現象都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具體的影子,有的還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問題的解答。教師帶領學生開啟化學學習之旅,并在細心和耐心的指導之下組織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更完整的個人化學知識體系。
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節時,教師可預先在教室墻角投放干冰,制造云霧繚繞的仙境,頃刻間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還可以通過短視頻播放用裝有二氧化碳的滅火器撲滅發生自燃的小汽車驚險畫面。教師以這種生活化的方式導入教學,并利用這些生活化的情境,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就能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從而獲得要學習的知識。再如,教師通過一種特殊的導入環節,利用化學實驗進行小組合作,探索實驗現象的一個嘗試。探究往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大約容積三分之一的水后,瓶子經振蕩變癟的秘密。通過小組活動,學生2~4人組成一組,由教師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經實驗現象分析、推斷得出二氧化碳氣體可溶解在水里,最終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有了更充分的了解。這些化學現象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很有意思的,每一次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化學實驗,或者課前使用多媒體進行化學實驗現象的導入,都會使學生們對化學學習抱有好奇心,希望能夠從生活中學到化學知識,并能應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服務于社會生活,有利于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這些實驗的過程,學生們更喜歡學化學,而且也從生活中捕捉到了化學的影子。在養成這一習慣之后,學生們就習慣于用化學的思路看待世界,常常會發現很多化學學習的主題。而借助生活化的教育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果,這是目前很多學生和教師都較看重的一種方式。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理解化學原理和過程,并在完善化學學習反思的過程中了解化學知識與現實世界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都是提升化學學習意識并想改善現有學習狀況的體現。
初三大部分學生之所以對化學學習有一定的畏難心理,是因為認為化學方程式很難記憶、書寫,化學現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事實上,這種現象大可規避。對于化學教師來說,捕捉生活中的現象就能夠達成化學學習成功的一半,聯系現實生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化學現象背后的內涵。通過介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現象,幫助學生回憶化學知識點和難點,從生活中捕捉更多的化學現象,能夠完成對教學難點的深刻理解和突破,并且對生活現象和化學教學之間的聯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耐心、細心,更要循序漸進。如果學生一開始的理解不到位,教師可以先進行必要的啟發和引導,不能在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就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而是要聯系生活實際不斷地降低化學知識點理解的難度。
比如,在化學課上,教師可以先進行課本上知識的講解,通過對知識點仔細透徹地解讀,讓學生了解相應的化學知識和實驗原理,為實驗課上進行實驗做好準備。教師可通過問題的展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出問題的結論,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提高學習成績。例如,初三化學第八章《生活中的酸堿鹽》,教師講解酸和堿中和反應原理這節時,其中就涉及之前已學過有關酸、堿化學性質的知識。教師通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實驗,觀察沒有明顯實驗現象,提出稀鹽酸能否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映問題,學生結合學過的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提出實驗方案。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獲取可行性的實驗方案,并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由實驗現象綜合分析得出結論。這樣不但降低了學習難度,還很好地鞏固已有知識,掌握新知識。學生通過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的學習,也能應用反應原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裝有濃硫酸的槽罐車發生事故造成濃硫酸泄漏,消防隊員先采用石灰緊急處理;人的皮膚不小心被蚊蟲叮咬(分泌蟻酸)引起瘙癢、紅腫,涂些肥皂水或牙膏可緩解疼痛、瘙癢。你知道為什么嗎?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一方面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自己發揮探究化學實驗現象的主體性,從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興趣的激發,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也提升了其對化學概念的生活化理解能力,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化學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每一次的學習都能夠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更多生活化的思考,就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符合對實際生活認知的要求。為制定生活化的教學計劃,教師指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煞費苦心,其備課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由于初中化學的生活化學習更強調結合生活內容,學生開始漸漸適應了生活內容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無論是進行化學實驗還是學習化學理論,學生如果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特殊化的舉例,那么就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適當的佐證,這是一種非常新穎的化學學習方式,也是其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證明。
生活化的命題永遠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成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是每一個化學教師達成的共識。目前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的化學探究性實驗,這些實驗可以由學生親自完成,也可以借助短視頻或實驗錄像等進行模擬。實驗中的很多生活化的內容都可以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并且進行各類實驗探究的過程,有時還可以在課堂上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帶動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實驗活學活用的奧妙。教師的開放性實驗和演示實驗能夠幫助學生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鞏固和加深化學實驗知識。為了能夠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平時也應該思考如何讓化學知識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學生的心里。通過日常的學習,再加上教師的實驗演示就能使生活化的化學課題變得更簡單易行,學生們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之下自己完成某些化學課題。
當然教師在舉例子的時候也應該有一定的講究,舉的例子應該讓學生們能夠很快地理解或者能牽動學生的心,從而使其不再悲觀厭世,著重解決化學基礎知識層面的學習問題。比如,在學習《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這一節時,教師有意將一個不斷冒著氣泡的魚缸放在課堂上,問學生這是干什么用的?家有養魚的學生會回答說:“這是氧氣棒,給魚提供氧氣的。”教師也實時介紹了這節課的內容。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氧氣的性質,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再一次鞏固了氧氣的化學知識,然后指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相關實驗,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這一過程就是在生活中理解化學實驗和知識的過程,學生們愿意在家里進行類似的實驗知識,或者在課堂上進行實驗進程的回憶及模擬。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
開展生活化的化學課題探究是比較高難度的學習進程。由于很多化學知識在具體的應用和發展過程中,能夠帶動社會生活的發展和進步,教師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注重觀察,同時也把生活化教學和情境教學連接在一起,并能夠在生活化教學中完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當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某一問題時,由于這一問題與生活化的課題相結合,教師只需要簡單地點撥,學生們就愿意展開積極地思考。思考結束之后,學生們還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再次回味,或者和同伴們一起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寫出自己認可的方程式,或者把化學知識和某一具體的過程聯系在一起,編寫一個有趣的化學故事。主題式的學習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致,而且使其久久回味;故事類的化學學習能夠讓學生們的思維變得更活躍,也能夠使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行之有效。
現代化學教學過程在生活化學習模擬的過程中,化學實驗拓展了學生的學習領域和學習思維,教師也能夠在課堂上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這些知識點的分析和研究最能達成化學實驗體系的緊密聯系,根據不同的化學內容實現各類不同的化學實驗和模擬過程。生活化化學實驗往往是由教師自主探究和摸索出來的,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知識,還能在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各種趣味性的提問。學生能以身邊的事物為線索整合化學知識點,并且將這些知識點串聯成有規律的體系,實現化學性質和本身物理性質之間的聯系,建構屬于個人的化學知識結構。在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最能引發學生的關注,也適應了新課程改革背景的要求,使其應用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在現實生活中,化學問題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環節,很多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認知不同,認為化學就是一些簡單的元素現象。但事實上,很多化學知識與化學實驗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奇妙的,教師和學生就這些問題簡單地展開探討,更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主要應該從化學現象入手,使化學實驗和化學現象都能夠進入到生活的情境之中。學生們對化學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也就愿意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主動梳理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空氣的成分》的內容時,可以提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保證一個小組中有基礎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基礎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分組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分組后,可以對學生日常所吃的膨化食品包裝中的氣體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可能會問一些這樣的問題:“我們平時吃薯片時,包裝里的氣體是什么?”“這種氣體有什么用途?”在這段時間內,學生會產生好奇心,會進行探究與交流。生活化的實驗或者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把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用化學實驗的方式講述出來,最能貼近現實生活,而且還可以在化學實驗中加入更多與實際生活非常有關聯性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化學現象。
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知識的難度屬于中等難度,但是在學生學習時常常會忽略這些知識。這是因為很多化學現象是學生習以為常的,平常并不能看到這些化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或者視而不見。因此教師應該適當地學會提醒學生,讓學生明白,化學學習和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之間是彼此聯系的關系,很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最后又應用到生活之中。為了能夠找到最貼近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內容,教師和學生常常就化學知識展開細致探討,利用生活化的實驗或者已有的實驗提綱準備化學學習的內容,用生活化的化學學習實驗更好地解釋化學現象,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最能夠達成化學教學的效果,這是目前很多化學教師都愿意積極討論的內容,更好地達到生活教育的效果,并且了解現代化學教學趨勢中的意義,對學生積極地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并且以主觀能動性帶動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化學教學實踐的效果,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每個化學教師都希望能夠在生活化教學的同時,完成更多與化學實驗相關聯的嘗試,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魅力。
[1] 李俊.巧妙運用“有效提問”提升初中化學教學實效[J].知識文庫,2021(11):126-127.
[2] 徐惠怡.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6):75-76.
[3] 吳海戈.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課堂情境教學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02):15-16.
G622
A
1002-7661(2022)12-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