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森海 謝加良 李 鳳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大學理學院 361021)
2020年全球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開展線上教學成為必選,“停課不停學”應運而生.新模式打破時空的限制,使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解決大中小學生無法返校上課的問題,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學平臺不穩定、家中設施不齊全、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低下等.因此,在后疫情時代,有專家提出,將“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盧博、路艷瓊指出,“在課前、課中、課后,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教學的重點在三個環節如何互相配合.”
安德森的知識分類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效學習的條件和外部行為表現,尋找學習結果的特殊規律,為教學設計提供理論依據,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僅重視教材中的方法與步驟,缺乏實踐的指導意義.安德森指出,學習要先經歷陳述階段,再轉化為程序化知識.這更符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基于安德森的知識分類理論,按照知識分類,將高中數學分成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探究線上線下的分配,進行混合式教學.我們將概念、定理以及命題歸納為陳述性知識,而運算、圖像以及應用概括為程序性知識.基于此,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可能.
混合教學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線上與線下課堂存在差異.教學之前,要選取合適的教學軟件,要能夠打卡簽到、直播錄播以及回放、視頻連麥互動、方便資源上傳、測試和作業管理,及時將學習數據進行分析和反饋.
陳述性知識教學一般以圖式理論來對事實性知識進行表征,引導學生建立圖式,構建知識的整體框架,深入理解知識的本質,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
2.1.1 陳述性知識課前
陳述性知識的課前,分為教師備課和學生自主學習兩部分.
教師備課包括學情分析、微課的選擇、資源上傳和收集數據.學情分析是指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性格、學習動機、學習情況的基礎進行詳細的了解.而微課指借助科技手段,以8-10分鐘的時間,將概念性知識與事實性知識以碎片化的形式進行呈現,但優秀的微課,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一方面可以選擇示范課、精品課等,另一方面可根據學生的需求,錄制微課.另外,老師用直播的形式,直接進行教學.最后,老師上傳微課、課件以及檢測性習題等教學資源并及時監督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以及整理學生小測錯題情況,對于學生錯誤比較多問題,在課中統一講解.
2.1.2 陳述性知識課中
陳述性知識課中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1)知識導入,講授重點:學生的自主預習,采用直接提問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對于概念性知識,教師對概念、易錯點、重點、以及本質進行深入講授.
(2)講解知識,完善框架: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對概念知識有一定認識,教師需要深入講解重難點與易錯點,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經典案例,合作探究:教師圍繞著概念性知識的例題,引導學生合作與探究,深層次理解概念性知識的本質.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不同層次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體現探究式課堂真正的效果,但教師要注意管控好班級整體紀律.
(4)線上資源,疑難解惑:學生學習微課與自主預習過程中記錄疑難,結合學生線上小測情況,對易錯點及時講解,讓學生深入理解概念性知識的核心內涵,提高課堂的效率.
程序性知識是對概念性知識有全面的掌握后,讓學生擺脫陳述化知識的依賴,隨后進行程序化練習,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實現知識的自動化.因此,老師除了要讓學生進行經典例題的講解與運用,讓學生不斷加強變式化的學習,做到舉一反三.
元認知知識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了程序性知識之后,才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除了要求學生認識數學主體,了解數學問題類型與難度,能夠對解題的策略作出判斷.
2.2.1 程序性知識課前
教師對程序性知識課前進行“線上線下”的教學,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1)概念檢測,師生互動.線上教學時,教師應在平臺與學生連麥視頻,進行互動.若進行線下課程時,教師則要對學生進行測試,檢驗學習效果.
(2)概念應用,變式遷移.在學習概念知識后,老師設計變式題目,進行遷移拓展,講清楚例題與變式題的區別與聯系,引導學生由概念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與元認知知識的轉化.
2.2.2 程序性知識課中
首先,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以4人為宜.探究過程中會出現“聽不懂”、“說閑話”的情況.針對“聽不懂”,老師要巡視觀察,提供個性化指導;針對“說閑話”,可采用分層教學,將全班分為A、B、C、D四個層次,每個層次選取一名學生組成4人小組.其次,由A、B層次學生帶領C、D層次學生進行研討.C、D層次學生學會后,到臺上進行口頭展示或者板書演示,將被動化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最后,班級學生進行點評,教師跟進,強化知識點的理解.
混合式教學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將線上優秀的資源引入到傳統課堂中去,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不公平的現象,讓人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同時,線下傳統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因此,線上與線下有效的融合,能促使學生的自學、組織、團隊、溝通、表達與競爭能力顯著提高.同時,教師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也為其他學科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