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芳
(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 361000)
初中數學是銜接小學和高中的重要紐帶.初中階段學生數學觀念的形成對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要想提升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走出書本,注重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發展.而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學生的數學核心能力之間是彼此影響、交叉的.基于此,文章立足初中數學,從初中生核心能力培養這一視角出發,進行深入探究.
素質教育的發展推動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有序開展,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單純依托書本知識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無法保證學生的有序發展.所以,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開展要以數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為依托,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但在實際教學開展中,依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和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知識點更多、更枯燥,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好玩、好動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由此無法深入把握數學知識.另外,教師脫離學生實際情況設置的數學課堂,不能讓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把握,更無法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只顧課堂進程,沒有給學生留出分析和思考的時間,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的下去學生便會對數學學習失去熱情.
初中生自身智力發展情況、教師單一化的教學加劇著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數學的邏輯性特征需要經過學生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才能透過現象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了習題解答上,而且教師也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影響著學生的深入學習,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緩和了緊張的課堂氛圍,但依然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充滿枯燥和乏味.應試教育體制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且教師單純的注重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以至于教師的辛苦講授起不到任何的效果.而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基于學生思維、數學知識學情開展教學,注重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但要想真正提高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教師必須要對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意義充分了解,如此才能夠提高教師對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全面認識,從而為教師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全面落實奠定基礎.
很多數學教師習慣將灌輸式教學與題海戰術結合起來,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但是由于這樣的課堂較為枯燥與乏味,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生越來越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班級中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過大,形成了班級中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而且此種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固化,也越來越缺乏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對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教師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與應用層面,在該過程中不僅學生可以更深層次理解數學知識,完成對知識的構建,還能夠讓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與數學知識應用體驗,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在過去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未受到重視,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依賴教師,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教師的教學理念會得到轉變,會設計更多發展學生核心能力的教學活動,如此一來,學生在得到充分訓練之后,可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將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的提高,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了扎實基礎.
對初中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內容,如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教師應在課堂中準確把握培養時機,在逐漸深入的訓練中,強化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讓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更為順利的推進.
現代化教學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學習.雖然初中數學教材知識點繁多,有大量定理、公式需要背誦,但我們只有實現機械記憶向理解記憶的轉變,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公式的推導中來,才能抓住知識的本質.同時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將其應用于其他知識學習中去,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潛移能力.比如在新人教版初中數學知識點《有理數加減法》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整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是什么?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是否適用于有理數?這是一種學習方法在不同知識點的應用.新舊知識具有一定聯系,而學習方法也是相同的.
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學生自主經歷的知識產生、發展比教師強制性的灌輸記憶更牢固.學習本身就是學生自主探究、發展的過程,而教師只要做好學生的答疑解惑者即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在新知識講解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并善用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要通過變式問題訓練學生,提升學生的一題多解能力,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教學《從算式到方程》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善用問題一步步的引導、啟發學生.比如教師構建猜年齡的教學情境,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年齡乘以2在家減去5的得數告訴教師,教師便可以猜出大家的年齡,然后隨機選擇班上的兩名同學開展活動,然后學生會追問:教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我的年齡的呢?教師給出兩種方案;算術和方程并板書寫出來.教師繼續追問:算術和方程解答問題哪個更好理解呢?他們之間的不同點是什么?在上述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構建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出本節內容,然后通過啟發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和深入探究,通過層級問題的設置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學生的思考中把握了數學知識點間的關聯.
數學思維能力包含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等多項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整體思維、局部思維以及框架思維三個方面進行.基于初中生理解能力、思維模式的不同,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呈現了多樣化狀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知識,以完成對數學知識點的歸納和整理.比如在教學數學知識點“平行、垂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有關證明題內容,從平行和垂直的性質以及平行線和垂直線的判定以及證明平行和垂直的方法等都要求學生進行整理.待完成基礎知識整理之后,讓學生分析這些證明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思考自己在解答問題中容易忽視的條件以及在推導中運用到的邏輯推理,經過學生的整理,其知識理解更透徹.另外探尋平行、垂直的關鍵點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上述數學案例僅僅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角,學生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形成自己地解題思維.通過對中考數學題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當前的考試方向不在是單一知識點,更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這就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只有基于數學例題開展分析和整理,通過有效聯系鞏固和強化,才能靈活應對考試中的各項難題.
初中數學教材中涉及到了幾何圖形相關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所以想象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而在眾多培養手段中,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散思維的機會,十分有利于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知識,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助力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比如在教學“數軸”一課時,教材中涉及到了使用數軸點表示圓周率π,這對于想象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學生無法通過文字描述在大腦中構建對應的畫面,會導致他們的學習進步與教學進度不一致,此時,教師可以借助課前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將教材中的示例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再加上教師給予的詳細講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效果.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針對那些易錯的同類題目和變形題目,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其展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也是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現對學生直觀想象能力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