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芙蓉
(蘭州市第九中學,甘肅 蘭州 734500)
新中考模式下的教學對化學學科提出了在中考時增設實驗操作考試,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日后的考試中,增加化學實驗過程,其目的是能夠使在教學中化學教師能夠積極地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基于此,從長遠來看在課上增加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加強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接受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化學實驗動手能力。新中考模式下,強化了對于實驗教學的地位,大大地調動了師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在加強對于中考考題一系列的實驗后,還可以讓學生做其他有意思的化學小實驗,從根本上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加強教師對于教案的設計能力。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的出現(xiàn),順應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在讓學生進行實驗的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已知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及團隊合作能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立足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歡樂的課堂氛圍,更能夠調動學生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加入到課堂中來,在良好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讓學生們主動地思考化學問題,進行化學實驗。而化學學科作為學生上了初中才接觸的學科,學生對此都是一臉茫然的。而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它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本身又帶有神秘色彩,對于學生也會有一定性的吸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實驗教學,充分地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實驗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大膽地進行化學實驗,并能夠在課后自主進行。當然,讓學生接觸化學實驗的前提是能夠保障學生自身的安全,著重地講述實驗過程的重難點讓學生加以注意,積極地幫助學生克服影響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各種不利因素。
例如,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什么是可直接加熱的儀器,如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告訴其主要用途和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項等;不能加熱的有錐形瓶、集氣瓶、滴瓶等。實驗教學前教師要向學生們講述清楚實驗規(guī)則和安全要求。如“滴水著火”“魔棒點火”等實驗的進行,當教師做完實驗后可問學生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親自進行這個有趣的化學實驗。當激起學生對于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教師應該再次強調其中的操作重點,讓學生們認真操作,促進化學實驗的順利進行,實驗過后,還能夠讓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產生愉悅滿足的快感,從而使化學實驗興趣進一步加強。這時,學生對于接受化學理論知識的興趣也會提升,讓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加強對于理論的學習。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對于化學實驗來講,教師應當在演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化學規(guī)律,以此認真總結和思考,得出理論知識。教師在演示實驗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要做到的就是應該挖掘實驗演示的功能,在演示過程中展開創(chuàng)新,增加有必要的趣味實驗,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實驗的快樂。同時,課堂中的實驗演示作為教師傳播知識的途徑之一,在選擇實驗演示時,應當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前提,規(guī)范操作為保障,幫助學生獲取實驗技能。
例如,教師在新課的導入教學中應增加一些活躍的氛圍調節(jié)課程,吸引學生的眼球,將趣味的實驗融合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教師在講解《空氣》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空氣的存在并可以問學生們在生活中如何能體驗到空氣,也可以選一位同學上臺去吹一個癟的氣球,扎緊后用力按壓氣球,隨著氣球的爆炸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同時也感受到了空氣的壓力,這樣可以通過學生加入課堂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授《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述本課時只是用教材中枯燥的化學公式和文字講述,并不能讓學生對此有著直觀的認識,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們觀察銅與氧氣發(fā)生反應時會變成什么樣子?并與金子作對比,會產生什么?即說明了“真金不怕火煉”的道理。通過一些直觀、簡單、安全的趣味小實驗幫助學生獲取到化學知識,在操作規(guī)范的同時引導學生探究化學實驗,讓學生自己做實驗,自主地對于實驗過程和步驟進行筆記,對于實驗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并得出與教材相同的實驗結果。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的改革下強調化學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同時新中考模式下的化學實驗,也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并在實驗過程中驗證。教師在實驗操作時可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于生活中見到卻不理解的現(xiàn)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不僅能夠作為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方法,還可以充分地引導學生對于生活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教師講解《酸和堿》這一課時,讓學生討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時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此時學生會考慮到教師曾經講過的理論知識酸與堿接觸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但未曾動手實驗證明此反應是什么?此刻教師便可以針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相對應的化學實驗和分組,在每個小組得到化學器材時便可以動手實踐和小組內部討論。實驗過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進一步地提出思考問題,課堂中趣味化學實驗中采用小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實驗興趣,更是能夠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鍛煉,使學生們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產生思考。
在新中考模式下的化學考試不僅僅要求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更注重了學生在進行實驗室操作的掌握,加大了對于實驗考查的力度,更加重視考查學生對于化學實踐能力的解決。在以往的中考考試中都只是注重筆試很少進行實驗的考核。以往的考試上也不體現(xiàn)出實驗操作的成績,所以,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只是注重對于化學知識的傳授和對于解題能力的訓練,忽略了學生自主的動手實驗,學生的實驗技能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和提高,只是一味地看實驗和背實驗,所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有許多操作不當?shù)牡胤健6矣械慕處焺t會認為,在認識儀器和基本操作的教學上花太多時間不利于以后的教學,對于此只是以偏概全讓少數(shù)學生學會了即可,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
例如,當學生們一開始接觸實驗室,教師首先要先帶領學生參觀實驗室,認識實驗室中基本的實驗器材,并利用課時詳細地講述學生對于該階段要接觸的實驗儀器的用途和操作原理,并示范每種儀器的要領,教師通過利用自身規(guī)范的示范,讓學生們進行模仿與練習。同時,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反復地對于要使用的儀器進行操作示范,不斷地循環(huán),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并要求學生在課后也能對于該儀器進行掌握。如在實驗臺上,儀器都要擺放整齊有序和保持清潔,對于要用的藥品要及時地放回原處并標簽向外;對于加熱的酒精燈,應用燈蓋進行熄滅等基礎操作,使學生產生規(guī)范操作的意識,強化規(guī)范安全意識。
教師要與學生多交流,接觸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在實驗操作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學習時要先預習,那么在實驗上也要預習,預習在實驗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讓學生們先預習,了解所要講述的知識,隨后在實驗室才能夠鞏固該知識,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領會實驗的目的和實驗步驟,掌握其實驗的要領,所以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進行制定預習目標,讓教材內容與學生預習知識相互融合,在減少學生課上了解知識時的負擔,也達到了在實驗中鞏固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蠟燭及其燃燒探究》這一課時。在進行本課的實驗操作時,教師則會發(fā)現(xiàn)一些課堂中存在的現(xiàn)象。如有一部分同學會按照預先自己的預習完成實驗操作;那么另一部分一些學生則看著桌上的實驗儀器和藥品卻不知如何入手,隨后在教師的講解中只是象征性地點燃蠟燭進行操作,并不知道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什么?要求在實驗的過程中關注哪些問題?只是草草地結束實驗即可。那么,對于后者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在課后作業(yè)時布置相關的教學知識,并硬性地讓學生復習下一章節(jié)的知識要點,在開展實驗教學時,雖然學生都只是剛開始接觸化學,不懂得如何有條理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進行操作要領,這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引導,學生再進行預習學案,在預習中了解知識,并在之后的實驗課堂中加強對于該知識的理解。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于課本中重要的實驗進行教學,根據(jù)中考的出考點反復訓練,同時根據(jù)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實驗操作點進行反復練習。當學生在實驗時出現(xiàn)的各種操作錯誤,教師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及時地指出錯誤操作引導學生進行二次實驗,對于容易出錯卻簡單的操作點,要讓學生們拿筆記記下并進行歸納,讓學生遵守實驗的常規(guī),強化其學生在操作時的安全意識。在實驗室進行操作時,學生應抓住機會,對于自己不理解或是總出錯的操作點進行反復的試驗。
例如,歷年來教師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進行操作時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總是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錯誤的實驗:學生在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總是忘記用鑷子拖拽,而是直接用手撥游碼而導致操作扣分;又或是在傾倒液體時掌心沒有對著瓶上的標簽,而且試劑的瓶蓋沒有倒放在桌面上而導致扣分;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當實驗完畢后,先移除酒精燈,而后才把導管從水中抽取出來導致的水逆流、試管破裂;又或是學生在化學實驗結束后,并沒有將所用的玻璃器皿進行清洗干凈,桌面也沒有整理,擺放完畢而影響了下一節(jié)課的實驗等問題,這些都是學生在操作過程時常犯的錯誤。對于學生在操作常犯的錯誤上,教師要集中時間進行訓練,要讓學生盡快地掌握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化學作為理科學科之一,強調嚴謹性、科學性,當學生在筆試過程中對于現(xiàn)象的表示時一定要用詞準確,在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上一定要規(guī)范用詞,講究嚴密性和嚴謹性。利用其化學性的術語,準確地表達操作時要用到的儀器、藥品,或是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化學組成結構等。為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身作則,注意自身言語是否規(guī)范、用詞是否準確,同時與學生達成協(xié)議,在教學中如果教師用詞不當,學生一定要及時地提醒教師用詞準確,二者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
例如,教師在做“白磷燃燒”實驗時,對于白磷燃燒產生的氣體是什么?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時,學生便會說“燃燒時會產生一股白煙”,這是學生最明顯、最直觀的表達,也是更接地氣的表達。教師就要教會學生磷燃燒的生成物是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那么,在描述磷燃燒現(xiàn)象時不能用白話說是一股白煙,而是用嚴謹?shù)幕瘜W術語: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體,生成白色固體。所以在教學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們注重思維的表達方式,以嚴謹?shù)幕瘜W術語表達,規(guī)范學生的化學言語,讓學生們通過觀察和操作的過程,用簡單準確的言語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還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范學生用語,重視學生操作過程。
新中考模式下加入要考查學生化學實驗的操作能力。因此,教師在對于化學知識講述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通過實驗鞏固知識、實踐理論。通過靈活的實驗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實驗興趣,讓學生樂于做實驗。同時,作為一名初中的化學教師,在學生的化學啟蒙階段要讓學生們對化學產生興趣,在教學中以靈活多變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化學教學方法適應課堂,活躍課堂,讓全體學生都加入化學學習中來,在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通過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實踐知識,以此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