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西團鎮中心幼兒園,江蘇 鹽城 224100)
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之中,教師常常發現一些幼兒對美術活動不太感興趣。于是,這些幼兒在美術活動之中常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假如教師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解決,那么就會使得幼兒難以發現美術之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若能把故事融入美術活動中,就能有助于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還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美術學習能力。對此,幼兒園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故事引入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使幼兒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進行美術活動,從而打開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之門,進而發展幼兒的繪畫能力、制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幼兒的年齡還小,他們對一些有趣味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因此,幼兒園美術活動應當凸顯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興趣盎然地進行美術活動。可是,在實際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不少幼兒教師不能夠打造具有趣味性的美術課堂。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較單一。長此以往,幼兒對美術教學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如果這一問題不能被及時地解決,那么幼兒的美術興趣、美術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對此,幼兒園美術教師應當充分地意識到美術教學活動具有趣味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改革。換言之,如果幼兒園美術教師不能意識到美術教學活動應當凸顯趣味性的價值與意義,不能有效地提升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那么美術教學活動就會一直處于乏味的狀態。與此同時,幼兒難以體驗到美術教學的樂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跨學科的思想,把故事這一生動有趣的體裁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使形式多樣的故事與美術教學融合起來,從而增加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進而使幼兒興趣盎然地學習美術課程。
在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很多美術教師往往注重單向講解,不能夠積極主動地與幼兒進行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缺乏互動性的美術課堂,既不利于增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也不利于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對此,幼兒園美術教師應該意識到增加美術課堂互動性的必要性。那么如何使美術課堂教學具有互動性呢?須知,故事教學法是一種以故事為載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果教師把故事教學法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之中,就能夠取得十分有效的教學效果。這不僅有助于改善美術教學活動的氛圍,還有助于教師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有鑒于此,幼兒園美術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故事教學法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使幼兒在故事的啟發下暢所欲言、盡情表達,從而增加美術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眾所周知,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究欲,把具有新意的事物擺在幼兒面前,他們就會變得欣喜若狂。所以,幼兒園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應該善于向幼兒呈現具有新意的美術課程,以此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好奇心。然而,在實際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園美術教師往往不能夠把新穎的內容呈現給幼兒,存在老生常談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把新課改落到實處。針對這一情況,幼兒園美術教師應該創新教學內容,把各種新穎獨特的小故事引入美術教學活動中,使幼兒接觸到具有新意的美術課,從而提升美術教學的新穎性,進而使幼兒愛上美術課程。
如今,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成為美術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不僅意味著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意味著教學質量的加強。只有真正地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才能夠為幼兒提供高品質的美術課程,也才能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美術的魅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若只是對美術知識進行講解,那么這樣的課堂注定不是高效的。對此,美術教師應該對美術教學活動進行豐富,為美術教學活動“加料”。須知,故事具有引人注目、耐人尋味等優點。對此,美術教師可以把故事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聽故事、講故事、畫故事,從而使美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進而為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注入活力。
如今,“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廣大教師的心中。受這一教育理念的啟發與影響,教師意識到,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始于學生,有益于學生。例如,就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而言,美術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把各種各樣的美術知識講授給幼兒,更重要的是凸顯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幼兒有一種成就感、幸福感。對此,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改變以美術知識為本的想法,并把故事等有趣的元素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中,使幼兒在美術課堂教學之中也能聽到有趣的故事、發現有趣的場景,并使幼兒把故事內容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推動“以生為本”理念的落實。
故事具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多姿多彩的畫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等。把故事融入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之中,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教師的重要要求。有鑒于此,幼兒園教師應該主動地培育幼兒的審美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幼兒園美術活動中,不少幼兒教師并不能有效地培育幼兒的審美能力。久而久之,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不能充分地捕捉美、感知美、體悟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若能把故事融入美術活動中,就有助于突破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構建美的情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審美素養。有鑒于此,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故事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從而提升幼兒的欣賞能力,進而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的年齡還小,自覺性、自制力不高。如果他們對所學內容十分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并樂此不疲。相反,倘使幼兒對所學內容感到毫無興趣,那么他們就可能學得比較懈怠。兩者高下立判。對此,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顯得至關重要。不過,在實際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之中,幼兒教師往往沒有有效地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久而久之,幼兒對美術課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須知,故事是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文體。故事與美術活動的融合,不僅有助于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幼兒園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故事滲透到美術活動之中,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當前新課改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對培育幼兒的創新思維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主動地培育幼兒的創新思維,使幼兒的腦海中綻放思辨之花。然而,不少幼兒教師在培育幼兒創新思維這個方面缺少有效的策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優化現有的美術教學方法,把故事滲透到美術教學活動中,既能豐富幼兒的美術體驗,又能提升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考慮到故事與美術活動相結合產生的益處,幼兒園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活動之中自覺地融入恰當的故事,從而為美術教學注入能量,使幼兒善于動腦筋,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從而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能夠產生許多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點燃幼兒學習興趣之火。幼兒園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主動地把故事融入導入環節之中,從而在剛剛上課的時候就帶給幼兒很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引導幼兒以泥工的方式捏一捏可愛的小兔子。為了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教師在導入環節中就向幼兒講述了《小兔子乖乖》的趣味故事。聽了這個故事,幼兒們都覺得小兔子太可愛了。于是,他們都想擁有一只小兔子。其次,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幼兒以泥工方式捏一捏小兔子。可見這樣的故事導入法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美術興趣。
情境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應該善于創設情境。須知,故事具有引人入勝的好處。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借助故事創設生動良好的情境,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有助于點燃幼兒的學習熱情。基于這一意義,教師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主動地利用故事創設情境,使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美術創作,從而點燃兒的美術學習熱情。例如,在美術教學中,為了點燃幼兒的繪畫熱情,使幼兒的課堂參與度得以提升,教師就借助故事創設了良好的情境。首先,讓幼兒進入主題為“我和我的朋友”的講故事情境之中。于是,很多幼兒講述了與好朋友之間發生的一些趣味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幼兒們把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講得十分有趣。其次,教師讓幼兒結合這些真實的小故事,利用水彩筆為自己的好朋友畫一幅生動的肖像畫。此外,教師還讓幼兒選擇故事中的一個有趣的或難忘的畫面進行繪畫。有的幼兒畫了與小伙伴們一起捉迷藏的精彩畫面,有的幼兒畫了與小伙伴一起玩過家家的有趣畫面,還有的……總而言之,幼兒們把這些發生在他們與好朋友之間的小故事巧妙地畫成了一幅幅生動精彩的圖畫。
故事具有情節美、畫面美、語言美、構思美等特點。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借助故事引導幼兒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鑒賞,并讓幼兒將之畫下來,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鑒于此,幼兒園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美術的時候,應當主動地向幼兒講述恰當的故事,使幼兒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畫筆將他們畫出來。如此一來,這不僅有助于增加幼兒美術學習的自覺性,還能培育幼兒的審美素養。例如,在畫一畫有關人物形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給幼兒講述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等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師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們眼中的白雪公主、小矮人。于是,幼兒們紛紛發言。有的說:“白雪公主有一頭烏黑的頭發,很漂亮。”有的說:“白雪公主的皮膚白白的,眼睛大大的。”還有的說……再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結合《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這個故事,對白雪公主以及小矮人的形象進行了認真描畫。如此一來,這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幼兒的繪畫能力,還使幼兒在傾聽故事、進行畫畫的整個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美、品質美。
教學研究表明,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故事進行有效運用,不僅有助于挖掘幼兒的繪畫潛能,還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美術能力。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主動地把故事這一體裁與美術活動結合起來,使幼兒的繪畫潛能在故事的刺激下得以充分地顯現出來,進而為幼兒美術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例如,在幼兒園美術課上,為了挖掘幼兒的繪畫潛能,美術教師就講述了一個有關《年》的故事。在傾聽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幼兒對“年”的由來產生了初步的認識。其次,教師對幼兒說:“通過《年》這個故事,你們對春節有了哪些了解呢?”于是,有的幼兒說:“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有的幼兒說:“春節是一個十分喜慶的節日。”……其次,教師讓幼兒們根據《年》的故事情節,把“年”的由來畫一畫。在根據故事畫“年的由來”的過程中,幼兒的繪畫潛能得以迸發出來。他們在把《年》的故事以繪畫形式畫出來的同時,也產生了畫一畫過年時候各種慶祝的熱鬧場面的欲望與沖動。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幼兒又畫出來了打燈籠、貼春聯等場景。如此一來,這就把故事中的“年”與現實中的“過年”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也有效地發掘了幼兒的繪畫潛能,發展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綜上所述,故事是一種集情節、畫面、人物、思想等因素于一體的體裁。把故事融入美術活動中,是提升美術活動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通過借助故事導入了新課,激發了幼兒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借助故事創設了真實生動的情境,點燃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借助故事塑造了鮮活的形象,培育了幼兒的審美素養;借助故事發掘了幼兒的潛能,激活了幼兒的藝術細胞,提升了幼兒的美術能力,從而使幼兒園美術活動的質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進而使幼兒在美不勝收的情境中傾聽故事、繪就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