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玉春
(甘肅省岷縣梅川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岷縣 748400)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已全面推進,在教育教學中更加提倡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進行有效互動。合作學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貫穿于各個學科之中,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這種教學方法好評如潮。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合作教學的方法非常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能夠化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完善當前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發(fā)揮、暢談無阻,進行思維交流、語言交流,對知識全面掌握深入理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
在眾多新型教學模式中,可以說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同時也能見證合作學習帶來的優(yōu)質效果,為課堂教學增加了更多的亮點。所謂合作學習指的是將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理劃分,為學生們安排共同的學習任務,每個小組有專人負責,每一個學生也會有不同的學習任務,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參與和討論完成最終的任務,在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相互幫助下完成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當中,合作學習不僅能夠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還能鍛煉學生相互配合、積極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思想意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合作學習還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小組學習中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學習意識,鍛煉學生之間的社交能力,縮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習中能夠親自體驗,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深刻含義。
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依然在應試教育中的上空盤旋,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使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始終處于被動學習,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枯燥和無趣,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淡化。而新課改的全面提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新時期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成為課堂上的重要角色,鼓勵學生課堂互動、課堂交流,讓學生們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尊重學生之間個性化差異,師生之間構建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合作學習的應運而生有效彌補當前教學中存在的漏洞,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大膽發(fā)言、創(chuàng)新思維、互幫互助,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善于分析的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老舊模式,告別教師講、學生聽、記筆記、做練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同時,給予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和時間,半開放式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們擁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打開思維,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合作學習還給學生更多提升能力的機會,在學生相互配合、協(xié)作下共同交流探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團隊合作過程中并不一定順利進行,中間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難,這就需要學生積極面對,學會克服,培養(yǎng)學生不畏懼、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感受團隊力量,提高學生們交流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據(jù)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合作學習時,在進行學生分組這一環(huán)節(jié)缺少合理性、計劃性,分組合作學習顯得比較盲目,并沒有達到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當學生們分組投入學習后,看似課堂上沸沸揚揚,學生們討論得比較激烈、熱火朝天,實則并沒有將心思投入在學習之中,討論的話題并不是教師給出的問題,導致課堂紀律雜亂無章、難以收場。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理解性較強的學科,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理解能力,在語文知識中對一句話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解釋和含義。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監(jiān)督,針對性地探討與交流,交換思維,通過一個問題的探討能夠引出多個知識點,使學生將語文知識學通、學透。但是,實際教學中這種形式化現(xiàn)象,使學生們的參與性下降,不僅沒有看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反而容易拉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成為語文教學路上的絆腳石。
合作學習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解釋,其實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們自主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通過商討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于貪玩的年齡,對自己沒有過多的要求,缺乏自我管控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但凡有些松懈,學生們就開始管不住自己。合作學習是讓學生圍在一起討論問題、學習知識的,當幾個學生圍成一團,這種學習模式非常輕松,學生們就放松自我,開始說話、開玩笑,這樣一來嚴重影響到那些愛學習的學生們。教師沒有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被動,久而久之會出現(xiàn)班級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學生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最終違背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初衷。
教師在班級中扮演多重角色,是班級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每個小組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始終會認為只要安排學生分組,就等同于建立合作學習模式,而隨意分組并達不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反而會對語文教學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教師在分組時按照幾個女生一組、幾個男生一組,或者前后桌自由組合,這樣的劃分沒有太大的意義,各組之間比較分散,也沒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內(nèi)部組員過于零散,造成合作學習難以在教學中順利進行。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共同學習,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思維也基本處于固定模式,但是合作學習涉及多個人,在這個小團隊的共同學習下又會有怎樣的學習效果呢?集中整個團隊,一支竹篙是很難渡過汪洋大海、在海上乘風破浪的,如果眾人劃槳開動大船,必能闖過那片汪洋;一根筷子輕輕一折就會斷,如果有十雙筷子會難以折斷、緊緊抱成一團……這就是團隊的力量。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們凝聚在一起,同舟共濟、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頭使,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達到語文教學的新目標。在課堂上,小組之間可以通過公平競爭參與學習任務,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團隊掙得榮譽,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認真做好筆記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當然,記筆記也不能盲目記錄,要記錄知識中的重點內(nèi)容、關鍵詞、知識點,并自己學會整理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記錄筆記的好習慣。筆記的記錄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將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鞏固,深化知識不斷積累,溫故而知新,成為合作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離不開學生的交流、討論,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語言表達、交流溝通關系著小組合作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勇敢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給予學生思路,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力,展開想象、舉一反三,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摸索的階段,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主角,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希望能夠表現(xiàn)自己,得到教師及學生們的關注和認可。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們實現(xiàn)當主角的愿望,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進行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們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和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關注。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回答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們展示各個小組的學習任務,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學習成果。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贊揚,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主動表現(xiàn)帶來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感,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中《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知識點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們布置學習小任務,讓學生們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作下,收集一些關于地球知識、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資料或案例。這樣一來,在這節(jié)課開始前,教師讓每個小組展示一下自己收集的資料或案例,與同學們分享和交流。在展示完畢后,教師根據(jù)各小組展示的內(nèi)容和分享心得逐個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們自信滿滿地投入學習之中,對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新時期教學理念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學生長期以來被動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認識到自主學習的好處,學會正確學習。在課堂上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下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理安排好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并且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劃分合作小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如果學生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那自主探索也成為空談,所以,自主、探索、合作,這三個是相互捆綁的,缺一不可。只有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有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才能接受到自主學習的信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才能進入到合作學習之中,在合作中自然而然就會自主探究,學生們會自主性參與進來。
例如,在學習《書戴嵩畫牛》這篇文言文時,對于蘇軾的詩詞,學生們應該很熟悉了。雖然之前接觸過很多關于蘇軾的詩詞,但是題跋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篇文言文就是題跋。《書戴嵩畫牛》這篇文言文的生僻字、生詞比較多,教師便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教師安排每個小組學生對課文進行試讀,在這過程中及時標注出疑難生字、詞,對在試讀過程中的讀音是否正確、吐字是否標準以及斷句是否有異議的地方進行記錄。其次,試讀后,將問題在小組內(nèi)進行整理,并通過查閱工具書的形式完善內(nèi)容,小組成員共同誦讀這篇課文,達到小組成員節(jié)奏把控到位、步調一致的朗讀效果。最后,教師可以組織每組學生進行一個小型的朗讀比賽,在誦讀過程中要求讀音正確、節(jié)奏感強、斷句準確、語氣情感拿捏有度等多方面綜合評價,最終獲勝的小組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并在參與比賽過程中感受到集體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融入學習之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痹谝酝鶄鹘y(tǒng)教學中,學生們經(jīng)常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比較封閉、壓抑,而合作學習就是為學生們打開的那一扇窗,讓學生能夠開放、透氣、自由、輕松,思想更加開闊和敞亮。教師需要摒棄老舊思想觀念,以學生“學”為主,在課堂上扮演著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傾聽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時候一些學生沒有機會說,或者自己想說的答案讓其他學生說了,從而出現(xiàn)失落的情緒,影響到學習效果。為了能夠解決這一現(xiàn)狀,需要教師和組內(nèi)的小組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留心觀察各個小組中組員的動態(tài),適當?shù)剡M行調整,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在進行討論時,教師可以先讓發(fā)言較少的學生回答,先給那些想發(fā)言沒有回答過的學生機會,這樣就能讓整個教學得到平衡感,增強教學的真實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是當前根本任務。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改善以往教學模式,引入帶有新意、趣味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之中,正確指導語文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不斷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的語文水平、思想認知以及學科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