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彬
(泉州市惠安廣海中學,福建 泉州 362100)
學生了解化學知識,主要是通過化學概念,要想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將學習的化學原理有效應用在實踐中,就需重視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理解,并適當拓展概念內涵。對于很多學生來講,他們在學習化學概念時,雖然對其印象比較深刻,但是并不了解概念本質,因此教師在展開概念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并能夠對其進行靈活運用。
學科素養為新課標的產物,主要指學習某個學科,或者是針對某個學科展開教學實踐時形成將學科特征作為主要基礎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思維品質、經驗方法等,學習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疊加知識,而是具有學生主觀上的思想意識,主要通過思考方式體現。初中化學學科素養實際體現了化學這一學科的育人要求以及教學目標,可以將知識轉變為能力,然后將能力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主要包括:首先,宏觀意識和微觀意識。這兩種意識的形成,能夠使學生通過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認識物質,了解物質多樣性,并且對物質進行分類,進而使學生從微觀角度和宏觀角度解決問題。其次,變化和平衡思想。引導學生對物質變化規律和運動規律形成正確認識,了解物質出現化學變化過程中需通過規律和基礎實現,感知化學變化從本質上來講為能量轉化。再次,創新和探究意識。學生在進行探究過程中會獲得有價值發現,并且在探究中可以進行合作,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勇于表明自身想法與觀點。最后,社會責任以及科學精神。化學學習中,學生需形成嚴謹態度,并且積極探索未知世界,并且形成綠色化學思想理念。
概念屬于思維的一種呈現形式,可以將客觀事物具有的本質性、一般性特征反映出來。然后對事物存在的共同特點進行概括和總結,進而形成概念。化學概念建立在化學這一學科逐漸發展基礎上,實際上是化學事實以及化學現象抽象性思維形式,可以將相同類型事物進行化學運動時的本質屬性以及規律體現出來,深化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屬于學生加強對化學知識、化學技能理解與掌握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有效手段。進行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主要是由于化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時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講授化學概念知識時,教師會運用直接講授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然后進行記憶和背誦,課堂中的多數時間都會運用在例題講解和知識訓練中,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了解僅停留在表面,在此情況下,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學習興趣并不大,并且概念和實踐之間也會出現脫節問題。
首先,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初中階段,學生在思維模式上正逐漸從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并且由原本經驗型逐漸向理論型發展。在這一時期中學生抽象思維相對較差,面對問題時比較容易出現表面化、片面化等問題。并且多數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時,會將大量時間運用在練習中,對于概念的學習會有所忽視,學習概念知識時,往往會運用死記硬背方式,運用時也會生搬硬套,最終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也并不明顯。其次,從教師角度進行分析。化學屬于理科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重視問題實踐,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練習中,對于概念教學并不是十分重視,講授概念時往往會一帶而過。在此情況下,學生難以透徹理解概念,學生內化概念知識難度較大,并且知識學習也難以形成體系性,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不良影響,學生不能將概念知識有效運用在問題解決中。
學生在學習概念以后,需將其運用在生活中、生產中,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創設情境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例如在學習《微粒的觀點看物質》這部分內容時,會涉及“微粒”的概念,微粒是指極細小的顆粒,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離子等以及它們的組合。為幫助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對應生活情境,具體實施時可以為學生列舉在環境中出現的微粒污染。如在患病以后,治療時往往會使用輸液方式,在走動時,往往會出現較多纖維、塵埃以及細菌,進而輸液過程中,微粒往往會通過進氣管道進入到藥液當中,進而導致藥液中的微粒明顯增加。為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產生更清晰、明確的認識,教師構建情境時可以通過視頻形式為學生展示,進而使學生在學習概念知識時可以和視頻內容結合在一起,進入到對應情境中,深化對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能自覺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將學習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在生活實踐中。
化學是一門將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探究實驗的實施,可以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探究中形成嚴謹心理,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質疑,逐漸拓展自身視野,使自身在思維上更加靈活。將探究實驗運用在化學概念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探索精神發展,也能使其對于化學概念的內涵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探究實驗的運用。
例如在學習“溶解度”相關概念時,可以了解到固體及少量液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 克溶劑里(通常為水)達到飽和狀態時能溶解的質量(在一定溫度下,100 克溶劑里溶解某物質的最大量),在未注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該氣體(其壓強為1 標準大氣壓)在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溶劑里的體積數。學生在理解這一概念時,可能會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可以通過實驗形式為學生講授,并且使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對于學生來講,固體溶解度實驗在操作時比較容易,因此可以針對固體展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準備天平、試管夾、量筒、溫度計、試管架、中型試管、燒杯、電熱板、鐵絲以及磁攪拌子。燒杯為600ml,將燒杯中裝置熱水,使燒杯處于半滿狀態,然后放在電熱板上,將電源開啟以后火力應調到最小,然后對燒杯中的水進行加熱,并且將硝酸鉀倒入到試管當中,劑量分別為2.0g、3.0g、4.0g、5.0g,再在試管中加入5.0g 的水,試管通過水浴方法進行加熱,最后對試管中的固體進行觀察,通過對試管觀察進一步了解溶解度相關知識。在講授概念知識時,通過探究實驗的運用,能夠使整個教學內容更具吸引力,學生在學習化學概念時對其產生更深刻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實施探究實驗以后,教師對實驗現象進行系統分析,進而使學生形成對化學概念的初步認識。
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小組合作的實施,盡量不運用講解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前提,再針對各小隊之間存在學習程度差異較大的情況加以調整,使各小隊在人力資源配備方面達到基本平衡。在學習任務下達后,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同時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例如在學習“化合反應”這一概念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具體實施時,一個學生可以扮演單質,而幾個學生可以進行化合物扮演,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應探討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與特點,然后進行正確表演。另外幾個小組在觀看表演時,可以對表演進行改進。學生在設計游戲和觀看游戲時,不僅可以獲取知識,也能強化自身情感體驗,并且學會對化學概念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同時化學概念相關游戲中,學生學習熱情可以獲得明顯提升,探究能力可以獲得明顯增強,從而逐漸形成較好學習品質。
進行化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類比的形式講授,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概念,也能對概念屬性產生深層次認識。如對于復分解反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會關注概念中提到兩種化合物彼此相互進行成分交換,然后生成新化合物,但是在針對反應類型作出判斷時,會由于理解片面出現一定差錯。因此在學習完概念以后,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實例對其進行對比分析。進行概念教學過程中,應使用正向例子,也需使用反向例子,對于反向例子來講,其能夠發揮提供鑒別信息的作用。
概念知識在涉及多個關鍵詞情況下可以結合關鍵詞順序對其進行分析,并對關鍵詞進行逐層剖析,進而使學生深化對概念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并且促進學生整體分析能力的提升。就“元素”來講,主要指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從哲學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電子數目發生量變而導致質變的結果。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由一種原子組成,其原子核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構成一切物質。學生在理解這部分知識時,會將其主要關注點放在質子實際數量上。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逐層分析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可以先設計一棟樓房,樓房中房戶為元素,然后讓學生展開逐層剖析。首先,小區當中的門衛屬于哪個粒?其次,房戶當中的元素,會讓哪個粒子到自己家中?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時學生便能得出H2O 不能進到小區當中,并且NH4+和NH3分子也不能進入,最終獲得原子和其形成離子能夠組成元素。就每戶元素中需將什么粒子納入其中的問題,學生應結合原子中包含的質子數量進行分類。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進一步將問題提出:“為什么不能理解為一種原子,需要將其理解為一類原子。”并且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進行系統分析。運用這種層層剖析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概念知識的整體理解能力與判斷能力,逐漸對化學概念形成完整認識。
對于概念來講,其比較重要的特點便是簡單且明了,進行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對概念進行認真剖析,把握好關鍵字和關鍵詞,進而在記憶和理解概念時更加順利。
如“有機物”學習時,有機物的概念為“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有機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還可能含有氫、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在學習這一概念時,應把握關鍵詞,即含碳化合物、碳氫化合物、衍生物,然后再從細小的點對其進行把握,也就是涉及的一些物質。就化學肥料來講,其概念為用化學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關鍵為化學方法、作物生長、營養元素,然后對其進行細致分析,了解到只含有一種可標明含量的營養元素的化肥稱為單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鉀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且可標明其含量的化肥,稱為復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化肥的有效組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度量化肥有效性的標準。品位是化肥質量的主要指標,它是指化肥產品中有效營養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通過這種利用關鍵詞語進行引導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概念時從細節入手,并且對問題產生更深刻印象。
總之,化學概念具有明顯抽象性,對于化學知識的深入學習可以發揮指導作用,因此初中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應對概念教學充分認識,并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可以將化學概念有效運用在化學問題解決中。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探究實驗中深化學生概念認識,趣味游戲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聯系對比中強化學生概念認識,逐層剖析中加強學生整體理解等多種方式展開概念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