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春
試析豐富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教學方法
時春
(甘肅省靜寧縣新城小學,甘肅靜寧743400)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育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為學生們帶來良好的課堂體驗,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數學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數學教育新的發展契機。下面筆者結合小學數學教育實際情況以及小學生認知能力和數學教材特點,對如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展開分析探討,希望對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做好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豐富,成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從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角度來看,想要豐富其教學模式,就要做好各項教學準備工作,這需要教師實現對知識、學生、環境等內容的研究,并根據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以確保應用的教學模式可以真正做到即完成了知識教育,又完成對學生的素質培養,為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保障。
在新課改理念下使很多學校開始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其中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創新具有重要影響,其與教師和學生密切相關。但是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教學中存在一部分教師,直接將好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運用,完全忽視學生的特點和教學需求,這一做法體現出教師對新課改改革理解不夠深入,只理解表面的含義,采用新教學方法,而沒有掌握新課改的真正意義和目的。這種為了改革而改革的行為,會對學生高效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任何教育階段,多媒體技術都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互聯網為學生學習帶來了豐富的內容,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會采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們呈現很多教師無法用語言講解透徹的知識,這種新型教學手段,究其本質學生在課堂中仍然是被動接受知識,這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區別并不大,這樣的教學模式實質并無變化。
數學學科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應試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自己為教學主體,學生要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因此使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學生們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在面對需要深度理解和思考的內容時學生很難獨立做到,對于數學定理和公式學生死記硬背,而并不理解其形成的過程。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創新教學模式作為教師重要工作內容,以有效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實現小學數學教育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注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做好對因材施教原則的落實,因為該原則是素質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小學教育工作予以發展的必然選擇。所謂“因材施教”是指一切教學行為都必須要按照“材”的內容予以設計,這里提到的“材”就是以教材為載體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教學創新時一定要保證按照知識內容的特點進行設計,保證知識內容可以在創新教育模式下全面、系統地展示出來,才能夠讓學生真正聽得懂、學得會,這才是教育工作創新的意義。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時,一定要以“因材施教”理念為基礎,保證每一次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和選擇都能夠真正為知識教育提供服務,以確保教育工作的創新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以生為本是指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根本,這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要求,同時也是推動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選擇。從教育工作的本質角度來看,教師進行的一切教育行為、活動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所以,當教師們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時,就必須要保證自己進行的理念、行為創新,都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讓他們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和興趣需求,因為只有如此,教學工作的創新才能夠真正科學、有效。目前,部分教師存在盲目跟風進行教學創新的情況,這種忽視學生主觀需求的教學行為是無效且毫無意義的,教師們一定要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保證教學工作可以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幫助他們答疑解惑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實現教學工作的進步。
寓教于樂是素質教育理念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將其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創新原則,可以在保證教學工作創新有效性的基礎上,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和數學素質培養帶來助力。從小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興趣,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并愿意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當中,由此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效果。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多融入符合學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之外,還必須要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知識探究學習的空間,保證他們可以真正有機會感受和體會數學之美,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對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
以游戲化方式創新課前導入環節是指將游戲教學模式與課前導入環節結合到一起,借助游戲豐富的元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基礎的認知,并在該認知的引導下產生學習興趣。考慮到小學生的心智發育特點,教師在進行游戲化導入時,先對他們當前的興趣需求予以調查,以確保設計的游戲化導入模式能夠與學生的興趣需求保持統一,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做好鋪墊。例如在進行《克和千克》的教學之前,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興趣需求的基礎上在班級中設計了“量一量”的游戲。游戲中,先為學生準備兩個秤,第一個是以克為基礎單位的天平秤,第二個是以千克為基礎單位的體重秤。之后,先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橘子,讓學生通過表面觀察判斷兩個水果哪個更重,蘋果、橘子大家各有選擇。接著,用天平秤進行了測量,發現看上去更大的橘子卻沒有蘋果重,這讓他們有些意外,并產生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又組織學生進行了“體檢”的游戲,游戲中他們要測量體重、身高等,同時將數字記錄下來。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王明的重量和蘋果的重量都是35”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認識到小學生的認知情況和特點,基于此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興趣點相契合,創設趣味教學情境,這樣學生會主動參與其中,從而構建高質量數學課堂。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愉悅、輕松,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會主動探索和思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益于學生吸收和消化數學知識。在《觀察物體》這節內容學習中,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先拿出課前準備的紙盒,讓學生觀察物體的大小、形狀,并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看似簡單的教學環節,卻為單調的數學知識賦予了趣味性。學生們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看到了一個紙盒,盒子上有小豬的圖案,還有的學生提出,在紙盒前面可以看到小豬的腿,這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大家可以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呢?”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出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并帶著問題參與到新知識學習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后面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信息化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育信息化,構建高質量數學課堂。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在一定思維能力下才能夠完成學習的。但小學生的思維發育會因個人存在差異,例如有些孩子的思維和智力發育得較晚,這就會導致他們在學習中會因為思維能力不足而遇到困境。在這種教育前提下,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指導,以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基礎的師生互動教育模式由此得以出現。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教學時,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對于圖形的運動僅靠學生想象是很難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選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為學生設計了具有創新的課堂互動學習模式。在該模式當中,學生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觀察圖形運動的方式及其特點。同時,教師還會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堂當中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圖形的運動方式,如空中的風箏在平移、推開的窗戶在旋轉等。這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對圖形運動知識的認知,同時還了解了生活中圖形運動的過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由此得到提升。
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課堂訓練環節過于單一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想要實現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做好對課堂訓練模式的創新,給學生們帶來良好的活動體驗。例如在學習了“可能性”這一知識點后,在課堂練習環節設計“摸球游戲”,并由此與學生進行了具有趣味性的互動體驗。在互動過程中,筆者是游戲執行者,學生是游戲參與者,他們需要同通過猜球、摸球、對比結果的方式對可能性知識予以感知,并進一步實現對學生的認知強化。隨著游戲進程的深入,學生摸球的數量會從2個逐步增加到5個,這會讓他們感覺到隨著小球數量的增加,游戲的難度越來越大,可能性的概率也越來越小,學生對于可能性知識的認知效果由此得到提升。在完成課堂訓練之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筆者還會專門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的訓練感想說出來,由此做到以訓練為基礎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維交互,讓他們可以在更好的狀態下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謹性較強的學科,其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法則、公式、概念等,這對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捕捉閱讀重點內容,在閱讀重點內容的基礎上找規律,形成正確解題思路。先引導學生找出數學文本中的關鍵詞,理解關鍵詞的同時反復閱讀內容,正確理解題意后思考解題思路,最后計算結果。閱讀能力不只局限于語文學科,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閱讀不只局限在語文學科,在數學學科中閱讀同樣重要。比如在《分數除法》這節內容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新知識,理解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系,并可以靈活運用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媽媽每月工資是5000元,其中五分之二用于房貸,剩下的是生活和其他費用支出,生活費占其他支出的三分之二,請計算每月生活費是多少?”這個題目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們的解答興趣很高,先找出題目中五分之二、三分之二等關鍵詞,之后進行解答。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生活化方式進行課后作業模式的創新是讓數學知識回歸本質的一種選擇,其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并為學生們打造積極的實踐探究機會,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考慮到小學生有限的行為能力,教師在以生活化方式進行課后作業創新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們的課堂表現情況,確保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保持一致,從而保證課后作業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這節內容后,課后作業以“如何節約用電”為主題,在該任務中,學生需要回家調查自己家最近6個月的電費情況,并制作出扇形統計圖。之后,他們要以統計圖中的數據為基礎進行之后6個月的用電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用電。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提升,提升生活質量,同時還能夠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從而使小學數學教育也因此獲得了顯著提升。
總之,小學數學學科教育工作的開展,教師要將創新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徹底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實現小學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數學課堂活動的實施,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內容,引入豐富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從而做好對學生學習能力、教育目標的分析,保證設計和應用的每一個創新性教學模式都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輔助與服務,從而真正做到在提升他們學習效果的同時,也可以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發展,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良好的支持。
[1] 于瀟.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J].華夏教師,2021(5):81-82.
[2] 武秀蘭.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J].讀與寫,2021,18(5):191.
[3] 仁欠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0):70-72.
[4] 蘇桂娟.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途徑研究[J].才智,2020(1):192.
[5] 何玉蕊.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創新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3(5):143-143.
[6] 王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9(2):108.
C42
A
1002-7661(2022)15-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