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勝
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策略
張新勝
(江蘇常州市第一中學,江蘇常州213001)
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上逐步滲透美育,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切入點,實現數學教學與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文中以核心素養理念為著手點,分析高中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重要性,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的策略,可以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數學教學;美育;滲透策略
數學作為典型的知識性學科,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推理演繹能力等,忽略學生學習及今后發展中美育的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美育,本身可以起到育人、感化的作用。數學之美體現為簡潔形式、合理布局、對稱圖案、完整結構等方面。因此,需要分析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具體策略。
數學學科通過自身獨特方式裝飾與美化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生活中可以看到數學美的身影,結合核心素養理念,高中數學美育有著自身獨特之處,其特征主要如下:
美的主要特征就是簡潔性,這也是數學美的基本特征。數學簡潔之美,即數學表達形式與理論體系結構的簡潔性,也是數學結構美的主要特征,而不是數學內容簡單。數學符號是數學簡潔性的重要手段,最典型的就是阿拉伯數字的廣泛應用。
如,常見的圖形面積公式,普遍形式簡潔、廣泛應用。梯形面積公式,可以變為三角形面積公式,又可以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種有區別又有聯系、對立且統一的特點在數學中隨處可見,從中可以看到簡潔美的審美思想。
數學統一性特征,即部分與部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協調性。數學結構美的主要標志就是統一性,可以準確揭示數學概念本質。數學邏輯推理嚴密,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出現錯誤,保證思辨的統一性。
如,圓錐曲線中橢圓、雙曲線及拋物線,它們本身屬于互不相同的曲線,但卻可以運用統一定義進行表示,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圓錐曲線相關軌跡
數學中中心對稱、軸對稱、鏡像對稱等都可以給人產生舒適美觀的感覺;代數中多項式方程虛根也是成對出現,利用矩陣表示線性方程組等,可見對稱作為形式美,呈現出均衡的對稱美。
同時,數學本身具有嚴謹性,數學語言遠比日常語言要求精確,直接體現為數學定理與公式是準確且唯一的。如果學生缺少嚴謹的數學思維,實際解題時就會出現錯誤。數學嚴謹美不但體現出結論的嚴謹性,還體現出研究與證明過程的嚴謹性。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實際教學時側重培養學生對稱美與嚴謹美。
數學課堂上開展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挖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富有美感的數學內容、多樣化的數學活動都可以培養其學習興趣,學習過程中直觀感受到顯性數學美,如簡單的數學公式、對稱性圖形等,但含有很多隱藏的數學美,需要數學教師進一步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美。因此,通過在數學課堂上滲透美育內容,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態度,促進其數學思維發展,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價值觀。
數學學科知識點抽象且復雜,相當一部分知識點理解難度較大,使得部分學出現畏懼心理,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美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知識點中蘊含著大量美育內容,數學教師要善于挖掘美育素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直觀感受數學美,提高數學學習興趣,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教師需要主動挖掘教材中蘊涵的美,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學生個體認知能力會影響到數學學習效果,數學教師制定教學方案,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融入美育內容可以加深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感受美與欣賞美,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數學價值觀直接反映出人對數學價值的主觀印象,直接體現出人對數學的直觀印象。數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養與提高學生數學文化,教學時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數學學習態度,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逐步形成高尚的數學價值觀念。
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需要數學教師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落實核心素養理念,實現培養與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要想提高學生數學美育教育效果,數學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挖掘其中關于數學美的內容。教師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學習美育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審美素養,奠定數學教學中融入美育的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學課堂上輕松滲透美育。數學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美育意識,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的美育素材,逐步引入數學故事、數學史等內容,既可以豐富數學內容,挖掘學生學習潛力,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調整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數學美育意識,提高自身美育素養,實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的目的,奠定美育教育的基礎。
如,數學教師教學的主要渠道就是板書,教師會將重要知識點通過板書形式展示給學生,與課堂語言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數學教師板書時要合理布局板面,保證數學公式、定理及知識點的規范書寫,引導學生準確掌握重點內容。板書中繪制幾何圖形時要準確、美觀,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的美。具體教學過程中美觀的板書讓學生感受美,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再如,數學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對數學美的興趣,要在課堂上創設合適的審美情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直觀感受到數學美,產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技術,創設相應情景改變單一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之美。講解“等比數列求和”知識時,學生不容易理解無窮數列求和這一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教學道具給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景。可以取一正方形折紙作為數列值,折紙邊長看成“1”,經過對折、反復折疊后,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無窮數列知識點,整個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數學的美。通過折紙方式將數學審美變得直觀,降低重難點知識理解難度,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順利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側重知識點講解,本身并不重視審美教學。即便課堂上開展所謂審美教學,也只是簡單讓學生觀察圖形、公式等,數學審美培養停留在感官層面。數學教師不但讓學生從感官層面體驗數學美,還需要引導學生感性認知數學美,逐步形成完整的數學審美體驗。不同年齡段學生對數學美理解存在差異。

1.主動提高自身審美能力,以便更好地欣賞數學美。同一樣事物不同人會產生不同感受,數學教師要主動且系統地學習美學理論,可以從數學角度觀察與欣賞美。
2.順利表達數學美,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聽懂與理解數學美,而不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論講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呈現出數學的美。
3.數學解題時感悟到數學思維的美,解題時可以探索與發現數學美。數學解題時將復雜問題逐漸簡單化,逐漸體現出數學的簡潔美。同時,構建數學模型解決類型問題。
4.與數學新課標結合起來,開展形式豐富的數學建模活動,通過數學實踐感受到數學美。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時,學校和教師主要關注學生數學成績,希望借此能夠幫助學校提升升學率,為學生謀求一個好的未來,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的真諦和最初目標。當務之急是對當前數學教育觀念進行改革和創新,在培養學生數學技能和專業知識外,還要注意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和提升,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教育的實質,在加深自身情感體驗的同時進行審美熏陶,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人格的完善。高中數學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美學素材,要求教師需要發現與主動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通過挖掘提煉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美學因素,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切實感受數學之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學習代數時,高中生相繼學過一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這三個知識點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可以通過表格的形式展示數學的統一美,幫助學生連貫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減低學生學習負擔,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具體為表2所示。

表2 一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聯系分析
此外,高中數學解題時對稱思想較為常見。解題時利用對稱關系形成解題思路,獲得解題靈感。如,代數學習時可以發現數學表達式存在結構對稱性特點,通過這一特點可以準確找到解題方法與思路。數學課堂上的對稱美體現在多方面,如曲線點對稱、橢圓及雙曲線的圖形都存在對稱美。如果學生從對稱美角度出發解題,可以獲得新的解題思路。
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與生命成長的需求,實現對學生最大程度地解放,挖掘學習潛力,豐富數學學習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合作,實現輕松學習。數學課堂美育教育時,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個性美,形成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或質疑。人總是對美好事物充滿向往的,將數學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提高數學學習活動的吸引力,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如,可以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參觀本地大橋或其他標志建筑物,切實感受到建筑之美,同時,還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通過觀看橋梁,理解曲面、圓形及圖形理解等幾何圖形,還能感受到材料的搭砌、梁的搭建、整體布局等,體會到等差比列的知識,明白生活中數學的價值。利用審美實踐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美的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情感認知,引導其主動思考,加深學生數學理論的理解,通過審美實踐逐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來源,逐步培養學生人文學科方面的修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了解知識點如何產生并發展的,逐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又能滿足學生情感層面的需求。數學教師滲透美育內容時,要選擇合適的美育素材,與數學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整合數學知識與美育素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奠定高效數學課堂建設的基礎。優美靈活的代數解題法就好比一篇邏輯縝密、思想明確的文章。它教會學生用審美的觀點對代數解題法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借助數形結合法解答并處理數中的每一個難點。而數形結合的思想又恰好將代數問題的條件和結論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在為學生分析其代數意義的基礎上直觀展示幾何特點,使數量之間的關系刻畫更明確,空間展示更直觀,并利用代數和幾何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幫助學生找出解題的正確思路。正所謂代數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代數化,在這種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神奇與美妙,享受整個解題過程,從而真正愛上代數學習。
總之,數學中蘊含著大量與美相關的內容,這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及變化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側重培養學生發展思維,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需要選擇合適的著手點,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實現培養與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一線數學教師需要主動挖掘數學美的素材,編制相應的數學教學方案。在數學課堂中融入美育內容,既可以豐富課堂,又能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學時需要盡快改善這一薄弱環節,在數學教學中有機融入美育內容,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1] 賈麗杰.探究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103-104.
[2] 杜維達.核心素養視域下利用數學思想破解高中數學教學難點的案例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0):4-5.
[3] 陳婉玲.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教學實踐研究——以“三角函數”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1(30):22-23.
[4] 張亮.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0):20-21.
[5] 袁花香.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美育的調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
G40-014
A
1002-7661(2022)15-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