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意義和策略淺談
李敏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通過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分析,發現其中很多內容與勞動教育有關,高中思想政治這門學科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因此也將其看作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學科。高中思想政治課可以通過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合作,挖掘更多的勞動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更系統的勞動教育以及采取新課標提倡的議題式教學方法等策略,實現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高度融合。
勞動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實施策略
關于教育方針,2018年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勞動教育首次被納入其中,并不斷獲得教育界的關注。為了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勞動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自我進行認識、鍛煉和改造。因此將勞動教育確定為現階段重要的教育內容,也要求其他課程結合自身的特點將勞動教育有機地融入其中,努力將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作用結合起來,形成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勞動教育體系,為國家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要想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其重要的陣地,要率先落實教育方針。結合這門學科的特點,深度地剖析其課本中隱藏的勞動教育內容,經過開展實際教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達到勞動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目的,進而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勞動素養、加強勞動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材里面包含著豐富的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因素,這門課程具有的勞動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學科不具備的。在教學時,教師需要精研教材中各個模塊的內容,對教材中與勞動教育相關內容的掌握形成系統性,挖掘各模塊內容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夠順利地開展教學,在教學中尋找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這個過程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例如,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本教材中有很多與勞動意識培養相關的內容。第四課第二框第一目《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主要闡釋實現中國夢需要的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每個人都要明確,在努力奮斗實現自己夢想的這個過程也是在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第四課第二框的第三目《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懂得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必修二第一課第一框的第一目《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開篇就說明了勞動和物質資料生產的重要性,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學習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明確,作為一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必須要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各個市場主體在參與市場活動的時候必須要堅持有序的原則。
必修三《政治與法治》這本教材中勞動教育的內容比較隱晦。第四課第一框第一目《我國的國體》圍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探究了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以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使學生明確“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幸福人生”的道理,培育學生向新時代的勞動者成長,努力追求自己的政治權利。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五課第二框主要講述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產力離不開基本的勞動要素,包括三大要素,在生產力的三個要素中,“勞動”一詞撐起了生產力的中心作用,人們改造自然、創造財富的能力終究依托于勞動。
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些隱性的知識也是幫助教師更好、更系統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寶貴素材。所以,授課教師應該在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分析教材,以求更好地解讀教育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勞動和教育二者在人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這門課程與勞動之間是互相輔助、互相促成的關系,共同致力于幫助學生達到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是兼具實踐性和創造性的一種教育活動,要想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必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同時還要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結合,努力將思想政治小課堂與社會實踐大課堂進行融合,構建出活動型的學科課程,喚醒學生的勞動意識,激發學生的勞動情感。
努力發掘學校中可以進行勞動教育的實踐資源,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應該巧妙地運用教材,因為這門課程在實際教學時以教材為主要依托,因此要想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必須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相關資源。教師在明確培育勞動意識的相關內容之后,現實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目前的認知水平設計好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之外,教師可以使用學校的其他資源組織教育活動,比如在勞動節前期舉辦慶“五一”系列活動,各班組織一次“我勞動,我快樂”主題班會。
家長必須明確,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并不僅僅是學校、教師的任務,父母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他們的影響更直接更有用。現在的青少年普遍不愛勞動、缺乏勞動意識、不會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被淡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和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達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尋求家長的積極配合,可以讓家長為學生提供一些勞動的機會,平時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果家長是農民,應該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到田地做農活,感受糧食的種植并非易事;如果家長經營店鋪,應該讓學生在空閑時間陪同家長一起進貨、賣貨,體會錢財的來之不易。這些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洗衣、做飯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師應努力挖掘社會中的勞動教育資源,課堂教學中采用一些社會熱點資源,結合社會熱點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這種方式能夠使勞動教育的內容及時得到更新。但是要想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必須要回歸實踐,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深化和鞏固,并且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這樣的勞動教育方式才能夠持續發展下去。高中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既具有理論性也具有實踐性,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所以教師在日常進行教學時應該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活動相結合,在保證學生學到基礎知識之余可以積極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必修三第六課第三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時,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平時對政治生活關注較少,對參與政治生活、參與民主管理、當家做主等政治問題和政治術語等更是了解甚少,所以學習本課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社區,了解社區的工作內容。這樣的活動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們政治參與的實際本領,提升勞動實踐能力。
為了實現國家的教育方針,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課堂上,必須清除“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在新版課程標準中提倡的是議題式教學。要想議題式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明確其含義:使用議題引線、情境載體、活動路徑,中心是學科知識,培養目標是學科核心素養的一種新型教學策略。議題式教學首先要給學生呈現問題,通過學生的討論解決問題。然后就是進行情境化的處理,將課本的間接知識與生活中的直接知識相結合,在高中生的課堂中應該創設復雜的情境,這樣問題的不確定性更強,可以給學生們創造更多進行互動與合作的機會。例如,在講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框時,以“新時代‘新’在哪里”為總議題,以“結合家鄉和國家的變化,描述新時代的內涵”為子議題1,學習新時代的內涵以及邁進新時代的意義;以“商議并辯論家鄉是否富足”為子議題2,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不變”萬物皆變,變化之中蘊含著不變;以“我為家鄉新時代如何奮斗?”為子議題3,指出如何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一系列議題使學生明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每一位奮斗者都應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將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機融合,是把腦力和體力兩種勞動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將知識充分地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在進行勞動活動的過程中強化勞動認知,堅定勞動情感、增強勞動技能。對于高中的思想政治課來說,將勞動教育融入進去是拓展這門課程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可以使一些空洞的理論在親身的勞動中得到佐證,使教材中的理論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對勞動有一個科學的認知。現在的學生在內心將勞動劃分為高低貴賤的等級,認為體力勞動是一種低等的工作,是一種沒有能力沒有出息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家長一直給他們灌輸這樣的思想,像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后只能去掃大街”這類的話,教師有的時候會讓遲到的學生打掃衛生或者取消成績優異者的值日任務,長此以來在學生的心中對勞動認識就會產生錯誤。在新課標以及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對勞動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知道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使學生明確是勞動創造出了價值與財富,使學生明白不同的職業有其特定的價值,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進行勞動教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勞動情感,所謂的這種情感就是學生熱愛、崇尚、尊重勞動。鄉土資源相比于其他的教學資源在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上有著更大的優勢,教師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勞動教育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構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培育學生的勞動情感。教師在使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時,一方面在選擇資源時要考慮教學目標,切記與勞動教育的目標達成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學生勞動情感的培養,不僅使學生學到理論知識,更要學會如何進行實踐。鄉土資源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真實的情景,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從而真心地熱愛勞動,這樣就會增強學生的勞動情感。
培育學生具有堅強的勞動意志是在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達到這個目的學生就能夠克服困難,自己根據目的安排行動,是一種學生自發的行為。
勞動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品質。具有勞動意志的學生能夠自己打敗內心的懶惰,主動地進行勞動,而且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的韌性以及意志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可以使學生具有堅毅的勞動意志。教師在學生的勞動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保證學生的安全,確保活動可以正常地開展,慢慢地學生就會改掉之前的壞毛病,自覺地珍惜勞動的成果。對學生進行勞動意志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是在學生細小行為上的改變轉為內心深處的以及思維上的變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兼具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教師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僅要注重理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勞動能力,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才能夠達到勞動教育的目標。首先,教師的教學場所不應該局限于教室,可以在教室里以播放視頻、圖片等方式強化學生的勞動技能,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去田間地頭,在真實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其次,教師應該改革之前一課一課向學生傳授內容的方式,構建大單元教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勞動教育。最后,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既要注重結果,也不能忽略過程,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作為我國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中的重要一員——勞動教育,在促進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許多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教師應該不斷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意義以及現實價值,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勞動教育,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勞動認知,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發揮出高中思政課獨特的育人優勢,彌補現階段學校在勞動教育上的不足之處。
[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 梁廣東,楊鳳霞,趙爽,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三重維度[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 38(5):4.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4] 洪黎萍.高中思想政治課勞動意識培育研究[J].[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
[5] 張晴.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勞動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
[6] 王小芳.高中思想政治課勞動育人的意義與策略[J].教育觀察,2020(09).46-47.
[7] 楊永山.高中思想政治課落實勞動教育:何以可能[J].文理導航,2021(06).64-65.
G40-015
A
1002-7661(2022)15-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