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園
幼兒園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實施策略
葉雅園
(廈門市同安區陽翟幼兒園,福建廈門361100)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打破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不同群體的活動中去。戶外混齡游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兒童之間的年齡限制,通過利用戶外這個更廣闊的活動空間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增進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交流,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革新模式。本文在探索戶外混齡游戲價值的基礎上,從游戲條件的創設、教師的指導等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對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游戲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
幼兒園;戶外角色游戲;混齡;戶外混齡游戲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首次提出混齡教育理念,她認為不同年齡階段幼兒之間的交往可以擴大幼兒彼此的交往空間,有助于促進幼兒交往技能的掌握、交往態度的把握、親社會行為及健康個性的形成。在2012年我國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強調,教師應為不同幼兒提供更多參加活動和游戲的機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同時,還應打破傳統觀念,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不同群體的活動中去。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其打破了幼兒年齡和空間的限制,使不同年齡的幼兒得以共同進行集體活動,讓他們在更廣闊的戶外環境中自主選擇游戲主題、游戲角色、游戲同伴和游戲材料,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從而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認同和采用。因此,本研究基于《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視角選取幼兒園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于傳統的按年齡分班進行的室內游戲活動,它將戶外角色游戲與幼兒混齡游戲兩種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在接近真實的社交環境中開展游戲,融合了戶外角色游戲與幼兒混齡游戲的特性和優點,還能讓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在融合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獨特的價值。
戶外角色游戲將幼兒的游戲場地從室內擴展到室外,不僅保障幼兒擁有更充足的游戲空間,并使得幼兒的游戲環境更加貼近大自然,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環境適應能力。而且,相較于室內游戲環境而言,戶外角色游戲環境更加豐富多變,充滿一定的誘惑和刺激,對于精力充沛的幼兒來說,到廣闊的戶外活動空間開展角色游戲活動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新鮮感,他們會感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快樂。
混齡角色游戲打破了按年齡進行分班的限制,使大、中、小班的幼兒得以突破班級束縛,共同參加混齡角色游戲活動。幼兒在混齡角色游戲中要求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挑選游戲材料、玩伴、內容,從而可以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在認知水平、情緒情感、個性和社會性等各方面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狀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和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相處,每個幼兒接觸到了更豐富和復雜的人際交往對象,有機會體驗著不同的人際交往經歷,相對于單一的同年齡階段幼兒,他們可以從這些豐富的人際交往對象身上和人際交往經歷中學習到更多積極的經驗。比如,幼兒在混齡角色游戲中和不同年齡的玩伴發生思維碰撞,進而使幼兒得以培養更具社會化的交際行為,典型的一種現象就是年紀大的幼兒和年紀小的幼兒在一起的時候,年紀大的幼兒可能就會照顧年紀小的幼兒,耐心為年紀小的幼兒提供榜樣示范,年紀小的幼兒可能也傾向于向年紀大的幼兒虛心求教、咨詢,以期獲得年紀大幼兒的指示和幫助。
如前所述,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對于幼兒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園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本文試著從游戲條件的創設、教師的指導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幼兒參與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時間必須得到充分的保證,才可以通過游戲體驗到和不同年齡幼兒共同玩耍的快樂,教師也才可以全面把握幼兒的真實狀況并及時進行指導,從而真正實現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意義。因此,這就要求幼兒園必須科學合理地設計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時間,不僅要規劃出專門的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時間,還要保證這個游戲時間是足夠的、充分的。幼兒園最好能夠固定一周里的某個時間段或者某周時間段作為全園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固定時間段,每次也必須為幼兒提供合理的游戲時間,使幼兒得以通過游戲得到鍛煉。一方面,幼兒園應嚴格遵守《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每日必須為幼兒提供不小于1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有的幼兒園把每周五上午10∶00-11∶00作為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時間,也有幼兒園把這個活動安排在某天的下午,具體每個幼兒園要根據自己所在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而定。
游戲條件的創設除了時間外,還包含空間因素,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有序開展需要開放、多元的空間,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重視對游戲環境的設計,進而為幼兒參加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提供適宜的空間保障,使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必須對幼兒園戶外整體環境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整合,合理統籌,進而為幼兒參加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提供良好的戶外活動區域,保障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教師可以在整合玩沙區、玩水區、攀爬區、平地、自然區和中大型戶外運動設備區的基礎上,參考幼兒人數,按照區域活動的布置原則規劃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區域劃分及大小,盡量給幼兒提供廣闊但又科學合理的戶外游戲場地。
幼兒園幼兒之間年齡差距較小,但在身心特點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混齡角色游戲時,必須注意梳理不同年齡幼兒的獨特心理和共同特點,充分尊重幼兒心理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科學設計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模式,進而使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例如,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參加以“醫院”為主題的混齡角色游戲,但是如果教師沒有認真把握幼兒心理特點的話,不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會引發不良后果。中班幼兒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戶外混齡角色游戲過程中只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信息,不懂得如何進行角色分配,甚至會在角色分配時發生爭吵,影響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順利開展。而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已經初步知道在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中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他們厭倦一成不變的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模式。對此,教師可以創新傳統的“醫院”混齡角色游戲,通過大班幼兒“以大帶小”“榜樣引領”中班幼兒開展混齡角色游戲,大班幼兒帶領中班幼兒學習自律性,不僅有利于培養大班幼兒形成良好的責任心,而且還可以帶領中班幼兒順利開展混齡角色游戲,進而獲得良好的預期效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一再強調: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和幫助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更優質的經驗,并且還要為他們提供必要且合理的游戲材料,從而使幼兒得以健康成長。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有相應的游戲材料進行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好材料的準備工作。此外,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幼兒與游戲材料互動的過程,游戲材料會影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和游戲活動效果。因此,選擇并投放科學的游戲材料是組織、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重視游戲材料的數量。幼兒園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一般是在全園范圍內開展的,讓三個年齡段的幼兒融合在共同的戶外游戲中,參與游戲的幼兒人數相對較多,所以,教師要在事先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供數量足夠豐富的游戲材料。例如,套圈圈游戲是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都非常喜歡的一種游戲,教師要在摸清全園幼兒人數的基礎上,提供足夠數量的圈圈,避免出現由于圈圈太少而導致的排隊、沒得玩、吵鬧爭執等消極現象。此外,根據幼兒模仿性強的心理特點,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幼兒,其他幼兒玩的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玩得到,因此,教師更需留意材料提供數量方面的充足性。當然,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幼兒對游戲材料缺乏興趣的話,不僅會影響游戲效果,而且還會引發資源浪費。因此,教師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供數量豐富且符合實際需要的游戲材料。例如,幼兒園前期在定點觀察的基礎上,發現每次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時將近有30個左右的各年齡層幼兒會來玩沙子游戲,因此,幼兒園就要事先準備足夠數量的玩沙工具讓幼兒的玩沙游戲有所依托,維持游戲的順利進行。相反,如果玩沙工具提供的數量不夠,可能就會出現幼兒不愿意玩的情況,即使徒手玩可能也會很快失去游戲的興趣。
其次,要重視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層次性和種類。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參與者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不同年齡的幼兒偏好不同,即使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的興趣需求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因此,在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中,教師還要重視游戲材料種類的選擇和提供。如果幾個年齡段的幼兒面對的是種類單一的游戲材料,甚至幾個學期開展下來的游戲材料都是那幾種,那么幼兒的游戲興趣難以得到激發,更不用說后續游戲進程的開展。相反,如果提供的游戲材料種類過多,可能會干擾到幼兒對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材料的選擇,況且根據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相關規律,如果在一個較小的戶外環境中擺放過多的游戲材料,反而會使一些幼兒難以集中注意力,影響到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效果。因此,在材料投放的種類方面,教師也需做好前期的調查準備工作,并在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開展過程中適時調整。比如,球類運動是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時常見的游戲活動,教師就可以盡量為三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提供小足球、小籃球、橄欖球等等球類材料,拓寬幼兒的選擇面,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以利于戶外混齡游戲的開展。
如上所述,戶外混齡角色游戲能否有效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是否適宜,這里的適宜還體現在提供的游戲材料是否具有多層次性,盡量保證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適合于幼兒的年齡差異性和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時必須先對幼兒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和梳理,然后開展層次性游戲材料投放,使每一個幼兒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從而得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例如,在玩套圈圈游戲的時候,教師提供給小班幼兒的圈圈可以大一點,允許他們站的位置離目標物體距離近一點;提供給中大班幼兒的圈圈則可以小一點,允許他們站的位置離目標物體距離遠一點。又如,走平衡木的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年紀較大的幼兒走較細。較高的平衡木,而讓年紀較小的幼兒走較寬,較矮的平衡木,通過教師這種有針對性的材料投放工作保證戶外混齡角色游戲的順利實施。
教師必須在詳細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了解幼兒的游戲興趣和水平,做好游戲前期的相關準備工作,但游戲過程同樣離不開教師的觀察指導。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中的表現、水平,了解提供的游戲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指導。例如,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小班幼兒在和大班幼兒進行共同游戲時,在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方面相對比較欠缺,不懂如何進行分工合作,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及時為小班幼兒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又如,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個別大班幼兒不懂如何和年紀較小幼兒共同協商游戲的主題,游戲的情節單一呆板,這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游戲角色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中去,推動游戲情節,從而促進游戲的發展。例如,幼兒在參加以“秩序”為主題的混齡角色游戲時,一些扮演“警察”負責維持秩序的幼兒在游戲開始時興趣很高,積極主動。但是,玩了一會兒之后,一些幼兒便會感到索然無味,被旁邊的滑梯吸引了,只剩下幾個“警察”在維持秩序,嚴重影響游戲的正常進行。此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并及時介入,走到那幾位玩滑梯的“小警察”旁邊,輕聲問道:“請問你們是警察嗎?”他們說:“是呀!”教師:“可是現在好像還沒到下班時間呢,警察怎么都不‘工作’了呢?”他們聽后很快便會發現自身的錯誤行為,馬上回歸游戲中的工作崗位,從而使游戲得以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目前已經有許多幼兒園將戶外混齡角色游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并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活動納入到了幼兒園的工作計劃當中。基于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在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游戲環境的創設、游戲材料的提供、教師的指導等方面出發合理安排規劃,使戶外混齡角色游戲得以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希望本研究能夠進一步充實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并為相關幼兒園落實開展戶外混齡角色游戲提供借鑒,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1] 陳欣茹.幼兒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的觀察與支持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7(24):1.
[2] 武建芬,孔琳燕.幼兒園混齡教育模式及實施現狀[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2):133-139.
[3]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蘇舒.幼兒混齡體育游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
[5] 鄒悅.幼兒混齡戶外游戲活動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7(7):3.
G616
A
1002-7661(2022)15-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