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岐
(南陽師范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反向促進了網絡文化的蓬勃發展。目前,高校教育和科研活動中,對網絡技術的倚重日趨加強。大學生也將網絡視為除課堂之外能獲取學習資源的主要渠道。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網絡上的信息十分繁雜,存在不良信息和思想對大學生的正確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現象,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挑戰。因此,高校應采取有效措施,結合網絡優勢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互聯網有著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點。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來自世界各地的思想觀念和文化都融入其中,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極易對青少年產生誤導。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吸收信息時缺乏足夠的判斷和選擇力。不良信息使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用網絡技術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一方面,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可以與課堂教育形成互補,利用網絡優勢,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性日益加深。網絡中關于熱點問題的討論,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并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的意識。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在接受常規的教育方式時共鳴不足,甚至因為內容過于枯燥刻板而產生抵觸情緒。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理論與現實聯系不足。而結合網絡文化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夠借助學生對網絡依賴的行為習慣,便于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陣地轉移到學生的“視線范圍”;另一方面,網絡作為載體,能夠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大學生課內外的全過程。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單純的課堂教育,課堂外思想政治學習相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也相對滯后。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需要打破常規,拓寬教育渠道。網絡科技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內,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隨時隨地獲取知識。這為開展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加了更豐富的元素。當前,主題網站、興趣社區、即時通信平臺、專用學習軟件等形式豐富多樣的途徑層出不窮,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網絡環境中,構建網絡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多元。
在網絡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十分豐富,有著微博、微信、社區、短視頻軟件、專用學習軟件等諸多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以滲透在諸多載體中,傳播速度快,效果明顯。另外,由于載體的多樣性,監管難度較大,也會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傳播到用戶中,對人們產生消極影響,需要相關部門對于網絡環境和信息發布予以監督管理,凈化網絡環境。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強的隱蔽性。主要體現在網絡教育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隱藏在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環境和媒介中,在大學生瀏覽和獲取網絡信息時,不知不覺地就已經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相較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育,該方式能夠減少大學生的排斥,以平和的心境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傳統的教育受限于時間和空間,人們受到的教育以及接觸的教育資源有限的,網絡的發展,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桎梏。教育者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網絡信息中,而大學生可以通過電腦和移動終端獲取到相關信息,進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
隨著數字校園的推廣,高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校園服務平臺,涵蓋新聞發布、公告和通知等功能。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在現有的校園網絡平臺中,搭建網絡學習平臺。首先,高校可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教育平臺,結合時事政治設計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思維向大學生進行貫宣和教育,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核心素養。其次,設立熱線和網上信箱,通過匿名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緒,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再者,學校可以通過郵件或者鏈接的形式,向學生宣傳和弘揚正能力信息,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圍。此外,在學校網絡平臺中建立討論區,為大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平臺,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觀點和情感更加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排斥,影響教學質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國家、社會和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通俗易懂,容易接受。隨著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日益增加,教師可以結合網絡熱點問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學生對于網絡熱點問題感興趣,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較好,例如:“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等,教師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習和了解網絡語言,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總之,教師要利用好網絡平臺,通過網絡熱點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大學生群體使用QQ、微信和微博等軟件的比例極高,日常學習和情感交流在常在這些平臺進行。針對該現狀,高校教師可以組建QQ群、微信群以及微博論壇等,互通信息,增加交流和學習的渠道。在初中和高中,教師會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但是在高校教育環境下,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十分龐大,精力難以涵蓋到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通過 QQ和微信等載體可以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使教師能夠對學生學習情況更加了解,從而優化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QQ群和微博等發布“正能量”的信息,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正面信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無論教育形式如何變化,都需要學生能夠自主地將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中,保證教學效果最大化。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學習極大程度上還是一種自發行為,主動學習是大學生自主選擇的結果。為此,學校不僅要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還應提升大學生對網絡教育的認識,為學生搭建好相應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中,達到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養的目的。
高校應借助網絡文化,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不同階段的大學生,開展差異化教學,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督促和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在校園網絡中構建學生學習平臺,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手段促進網絡文化的構建,為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