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佩玉 崔 麗
(哈爾濱廣廈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2],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3]。其中,高校思政課專業化隊伍建設涵蓋其中,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化隊伍建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深層次的問題等待解決,提高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基本任務,二者都是高校教師提升專業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徑,但是二者難以兩全。相對于教學來說,科研更能體現初教師專業化素質,因為科研課題是教師職稱評定的關鍵所在,然而,思政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需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教師要在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基礎上,才能有精力完成科研活動。現實中,思政課教師更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通常選擇參加磨課大賽、精彩微課系列等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提升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教學工作上,導致科研時間安排不合理,科研活動參加較少,出現科研能力相對較差、科研意識淡薄等現象。隨著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快速補齊,許多碩士參與到隊伍之中,其科研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而高校科研工作體系尚未完善,使得許多新入職教師忙于教學任務,忽視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意識到需要提升科研能力,但學院沒有進行相關科研能力工作的培訓、指導,使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教學與科研難以兩全,教師專業化發展陷入瓶頸。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任務,這項任務不僅要貫穿于學生的課堂上,更要體現在學生的實踐中。相對于專業課教師說,思政課教師更要做好課程思政的工作,結合學生的專業課,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有些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班主任的工作量,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形成新思想。然而,大量的教學任務消耗著教師的時間精力,導致教師難以將思政工作與學生專業進行有機結合,難以推進專業化發展。此外,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任務繁重,同時兼顧教學與班主任的工作,但課時費標準系數卻不高,科研上相對處于弱勢,基金項目難以申報成功,導致思政課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影響工作積極性。相對來說,新入職的教師對工作有著極大的熱情與動力,致力于提升自身能力,喜歡學習、挑戰工作中的難題,在工作之初,能夠守住自己的初心,干勁十足,易于獲得成就感與收獲感。然而,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若思政課教師待遇長期處于低水平狀態,就會影響教師的自我成就感與收獲感,教師將難以守住自己的初心,甚至低素質的教師會喪失自己的職業操守,作出不負責任的教學行為,損害教師聲譽與學生利益,最終影響教師專業化隊伍建設。
隨著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快速補齊,思政課教師的學科背景趨向多樣化。對于這種現象,高校提倡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學科背景,采取不同的授課風格與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提升自身專業化素質,強化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進而不僅提升教師自身學科發展,又能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然而,自身學科發展與職業能力提升難以兼顧。有些教師重視自身學科發展,希望能夠夯實自身學科知識,學術上取得一定的造詣,攻讀更高學位,卻忽視了基礎教學能力的提升,敷衍式完成課堂教學,機械化的完成固定教學任務,不愿將自身所學專業知識融入教學改革中,故步自封,職業化能力難以提升。反之,如果教師將自身學科知識融入教學改革之中,實時更新改進自己的學術知識,將使得教學活動更富有特色,教學能力不斷增強。然而,有些老師忽視自身學科背景,不愿改進自身的學科知識,一心投入到基礎教學能力提升之中,教學能力得到一定的成績,但失去學科背景的支撐,使得教學活動缺少特色,難以進一步研究,職業能力陷入瓶頸。
隨著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思政課教師專業化建設的要求也提上日程。面對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國家、高校、個人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即國家政策支持、健全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學校科學定位、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技能拓展、提升自身專業化素質。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工資待遇不高,導致一些教師認為付出與回報難以形成正比,逐漸消磨了其自身工作積極性。因此,國家政策支持尤為重要,要推進相關體系的建立健全。首先,要完善教師發展標準,建設教師專業化發展認證制度,高校教師專業化相關的考核制度有待進一步建設,健全專業化考核制度有利于完善教師專業化發展制度保障。其次,要注重思政課教師發展機制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確保思政課教師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的有效落實,給予思政課教師一定的政策補貼,并在項目申報、職稱評定等方面對思政課教師予以政策幫助,讓思政課教師在專業化發展平臺上能有所作為。最后,成長機制的建立是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的重要保障。如完善思政課教師相應的分配、獎懲、競聘、考核、激勵等方法和機制,保障教師高效發展。要確保教師的工作業績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激發教師從業熱情,推動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
高校作為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陣地,可以根據教師學科背景,科學定位教師所屬教研室,合理構建思政課教師隊伍結構,加強思政課教師專業化發展。高校可以利用國家相關政策,擴大引進人才的規模、加強引進人才的力度,爭取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業化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學科建設。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學科背景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專業化的培養,可以采取導師“一對一”方式,進行教師合理化分配,建立有層次有深度的思政課學科。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目前思政課教師相關的專業資格認證尚未完善,難以根據專業化標準進行隊伍分配、形成具有梯度化的教師隊伍。因此,需要建立思政課教師專業化資格認證制度,通過職業證書的考核來明確思政課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進一步確保思政課教師擁有專業化素質,不斷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
現如今,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尚未完善,新入職的教師存在知識薄弱、經驗不足等問題,因此,技能拓展成為思政課教師加強自身專業化建設的首要選擇。一方面,學習交流是培訓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有自我教育的意識,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并將其應用于學生的課程講授之中,隨時記錄整理,總結課程經驗、吸取教訓,提升自身專業化素質。此外,學校也要進行崗前培訓,邀請專家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發揮教師的特長優勢,拓展教師處理問題的視野,強化教師的專業化能力,不同高校之間開展教學案例分析等學習交流,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教學辦法。另一方面,樹立專業化意識是教師培訓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學情,針對性開展教學設計,采取針對性的培養方式,進行具體化的實踐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增強自身的職業認同感,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