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紅
(江西警察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警務英語》作為公安院校的專門用途英語,其教學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資源。而在之前關于警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更多關注英語語言知識如何具體應用在警務技能實戰中的路徑研究,各種教學理念在警務英語教學中的探究,以及信息技術下網絡教學資源和平臺如微信、慕課及翻轉課堂在警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索,還有從教學模式層面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警務英語教學中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教學理念革新還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新利用,都在于關注警務英語的“工具性”。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課程思政背景下,我們不應該忽略公安院校的警務英語課程更能擔負起“人文性”和“價值觀”大任,潤物細無聲地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導向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塑造。
本研究以課程思政背景下警務英語課程教學的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警務英語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并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師要求、教材和評價體系五個方面來探索《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施。同時借助信息技術下的多種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將思政教育靈活滲透到警務英語課程主題學習中,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辨能力,在提高學生涉外警務工作和交流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正面價值導向和人文精神及職業素養的鍛造,這對公安院校的其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警務英語》作為公安院校特有的一門交叉學科,授課對象為公安專業學生,基于此,警務英語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具有英語交際能力的國際化警務人才。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圍繞教材中公安業務知識如110緊急服務、交通管制、社區警務、犯罪現場勘查、出入境管理、國際警務合作等主題開展主題教學和實訓指導。而從近幾年警務英語教學中明顯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于警務英語課程的了解僅僅停留在用英語表達簡單對話層面上,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都不容樂觀。現如今的《警務英語》教學現狀不佳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市面上可供選擇的《警務英語》教材版本較少,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這就導致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要求,教學內容有些不適合指導學生公安實戰操練。學生對課本內容不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也堪憂。
大部分從事《警務英語》教學的英語教師并非公安專業科班出身,缺乏公安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只是把《警務英語》作為一門英語工具性的課程進行教學,對于教材中涉及的公安專業術語和執法流程了解不夠清楚,很難在具體教學和實訓中給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警務英語》作為一門兼具實戰操練的課程,在課程評價體系環節應該多評價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以往的課程評價過程中過于重視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公文寫作能力不夠重視,而實訓環節內容過于單調,無法真正考核學生在警務實戰中的口語表達和組織能力。
隨著近年信息化技術應用和各類教學網絡平臺的興起,警務英語課程也順勢而為開展了信息化技術指導下的警務英語教學研究,探討了利用信息技術下的新教學模式在警務英語課程中的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實踐成效。但對于思政視域下探討警務英語課程改革的研究甚少,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存在很多不統一的意見,缺乏具體而有創新的新時代新技術下的警務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且警務英語作為一門理論和警務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課程,包含一定課時的實訓環節,更多注重地是學生能運用英語進行日常的公安業務溝通交流。在課程思政大背景下,如何把語言技能學習、公安業務能力和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素養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是當下警務英語亟待解決的問題。
明確教學目標和德育目標,在以實現學生掌握運用英語語言技能開展警務實戰實踐的教學目標上,推進公安院校學生的警察職業素養和政治素質培養的德育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安隊伍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十六字方針作為思政教育主旋律,結合警務英語教學內容的不同專題,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有機結合,實現該課程雙重目標。
挖掘教材內容,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為了更好地開展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師需要重新梳理研究教材,從中挖掘課程思政內容,拓展課程思政范圍,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警察職業素養、法治意識等融入警務英語教學中。如在社區警務(Community Service)這一專題環節,既可以引導學生對國內外社區警務發展變遷作出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政府、公安對社區居民的服務和管理,增強文化自信,又能認識到人民警察在預防犯罪和維護社會治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也能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大局意識。在traffic control(交通管制)章節中,引導學生了解交警執法程序和違章違法案件的學習,讓學生能意識到作為交警應該在工作中秉持執法公正、為民服務。
創新多種教學模式和優化課程評價體系。隨著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革新,我們應該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多種教學資源平臺和軟件,在警務英語教學中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靈活創新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內容和思政內容,采取不同的思政融入方式。秉承“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課堂展示匯報、模擬新聞發布會、小組討論等實訓方式,巧妙地加以思政教育為引導或總結,既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也能在實訓中領悟警察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品格。
課程思政下的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大類,主要側重過程性考核,并把學生的行為評價納入其中,課程思政評價要有機融入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因素,體現評價的多元性和人文性。評價內容涉及語言學習的輸入和輸出、學生在網絡資源平臺學習情況、實訓情況、自主學習等。形成一套適用于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新課程評價體系。
最后要提升教師隊伍的人文素養和思政素養,作為對課堂思政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進行《警務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首先要提高警務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思想政治意識和綜合素質。教師首先要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責任,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起到正面引導和塑造作用,尤其作為公安院校的教師,其受眾對象大部分是將來從事公安行業的學生,更需要教師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敏銳的政治覺悟。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線上線下思政學習和培訓,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和相關理論、實踐的學習理解,提升自身政治覺悟,完善《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和發展,實現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警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僅給警務英語課程改革指引了新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結合公安院校秉持著“對黨忠誠、執法公正、作風過硬、業務精湛”的培養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探索思政元素與公安業務知識的切入點和融入點,構建思政元素與警務英語教學內容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傳授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意識,推進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警務英語教學改革新發展,為公安隊伍培養出對黨忠誠、執法公正、作風過硬、業務精湛的公安人才。在提高學生涉外警務工作和交流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正面價值導向和人文精神及職業素養的鍛造,這對公安院校的其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