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劉 麗,蘆廷峰,張 蕭
(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國際合作的深化,國與國之間出現了白熱化競爭。歸根結底,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于教育的競爭,尤其體現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在學科交叉教學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深化了多元的知識結構,還推動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創新,但技術的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教群體的基礎技能水平。高等教育和技能與交叉學科在的各個領域的普及和使用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故而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和技能在促進創新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為此,我國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就要在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的過程中豐富培養模式,特別是加強對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偏重應用型培養目標的高校來說,其基本職能就是培養技術型人才,而要達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這一戰略要求,高校就要承擔起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重任,為社會輸送高水平技能人才。因此,高校要將自身所具有的多學科優勢發揮出來,及時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及模式,并以多學科交互協作為基礎,培養應用技術型的創新人才,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基礎得到進一步強化及發展。
多學科交互協作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與融合,具有創造性、跨學科性、互補性特征。現階段,多學科交互協作也標志著知識創新和科學發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明顯不同于我國傳統的高校教育。一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是傳統教育的重點所在,而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的開展基礎是現有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重點;二是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對教師有較高的素質要求,要求其具有創新思維,并且對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有所掌握,以培養復合型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目的;三是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不再以教師為主導,而是構建出一種師生共同學習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致使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下培養的人才都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設置的專業課程也有問題存在,體現不出時代性。學生能否形成創新性思維,成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其關鍵在于設置的專業課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時代性,也在于創新性的知識是否融入其中。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接受的都是灌輸式教育,如果到大學之后,還不改變這種教育模式,就會打擊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學習不是為了興趣,而是被動地去學。而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自身的專業知識深厚,積極參與應用實踐,并且具有創造性思維。當學生是以興趣為前提來學習求知,才會產生創造性思維,并將理論知識全部吸收,對自己未知的知識領域進行積極探索。
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注重的是創新應用能力以及技術水平,所以要取決于多個方面,包括人才培養理念、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術水平等。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的師資隊伍主要由三類人員構成:一是教學型教師。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他們的重要任務,而學生也只是對其中的基本概念、技術原理有所了解,沒有在系統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對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加強培養。二是科研型教師。這類教師的特點是擁有高學歷。自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碩士和博士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在高校學習期間,他們主要對理論知識加強學習,再加上工作經驗不足,所以他們再傳遞給學生的也會是一些理論研究成果,也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在知識的灌輸中,學生一直是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阻礙,同時還難以提升創新應用能力。三是企事業兼職教師。這類教師是高校特意聘請過來為學生講授應用實踐知識的,盡管他們都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也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是沒有全面掌握理論專業知識,學生跟著這類教師學習,可以學習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但是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做到舉一反三還是無法實現的,高校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充分的重視起來。
基于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背景,那些能掌握專業技能且能靈活處理工作崗位上遇到的復雜問題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由此可見,在制定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方案的過程中,其根本導向就是企業和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需求,高校應該深入調研當前的社會需求,制定科學的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另外,在多學科交互協作課堂教學實踐以及創新研發的過程中,必須要實施產教融合手段,確保設置的課程體系是合理的,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
一是以高校自身情況為前提,對現有的院系和專業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不同專業之間的交叉要增加;二是整合實驗設備資源和師資力量,最終達到共享資源的目的;三是分配好以往用于建設學院、學科的經費,使其成為科研經費和教學經費,在重視科研的同時也要對教學部分高度重視起來。
在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背景下,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一定技術水平的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是根本要求。要創設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創新探索。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并且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能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加強溝通和交流,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手段,對于社會上的新方法要不斷借鑒吸取,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此才能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行動。高校要基于自身特色來開設創新課程,并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創新應用課程教育體系,使學生成為應用技術型人才。
高校應該主動走出去,為學生尋找培訓和實習的機會,可以尋求擁有較強創新意識的企業,學生通過大量的應用實踐就能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進來,使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根本提升。還可以和本地企業加強聯系,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促進教師與企業之間進行技術和科研合作。將學科知識技能競賽作為載體,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高校可以開展“創新能力大賽”“挑戰杯”等活動,組建多學科的競賽團隊,這也是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
在多學科交互協作背景下,要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就要依靠教師隊伍,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單一的師資結構對多學科交互協作教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為了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和科技競爭,就應該在建設各學科的過程中將本學科以外的師資適當的引入進來,學科知識得到互補、融合。不僅如此,還要對專業教師加大培訓力度,給他們提供繼續學習和深造的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
基于多學科交互協作背景,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總結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并對其進行仔細剖析,進而調整好管理機制,確保多學科的專業教育與創新應用教育相結合,加強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并建設一支具有多學科交互協作背景的教師團隊,為社會培養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