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幼兒園中班室內游戲活動中桌椅運用策略的設計與實踐
孫丹
(杭州市余杭區閑林海文幼兒園,浙江杭州310000)
桌椅是幼兒園班級的基本設施,是幼兒最熟悉的伙伴,也是在室內最占位置的教學資源。基于在有限的空間中充分利用桌椅,根據中班幼兒的動作發展和桌椅材料的特點,分別在爬、走、跨、鉆不同運動內容中對桌椅利用策略進行了探究。研究認為,通過桌椅運用策略的設計與優化,可以改變以往室內運動中“擁擠、單調、隨意”的狀況,可以豐富室內運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思路,提高小空間室內運動的有效性。同時也提出了在桌椅運用過程中要重視安全意識的培養、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要提高設計的趣味性。
幼兒園;中班;桌椅;游戲:室內
桌椅是幼兒園班級的基本設施,是幼兒最熟悉的伙伴,也是在室內最占位置的教學資源。室內場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活動范圍,游戲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場地和桌椅開展好室內幼兒游戲活動?筆者基于文獻研讀和教學實踐總結對其行了探究,根據中班幼兒的動作發展和桌椅材料的特點,分別在爬、走、跨、鉆不同運動內容中對桌椅利用策略進行了探究,旨在交流與共勉。
鉆爬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項運動,也是室內游戲活動較常用的項目之一。根據室內空間的實際以及幼兒年齡特點,筆者在室內利用桌椅豐富爬類運動的趣味性,其主要的方式包括單個桌椅利用和多個桌椅組合運用兩種。其中,在實踐運用中可以將一個桌子或椅子作為游戲的道具,組織幼兒們進行相關距離的爬行游戲。當然,基于幼兒參與興趣的激發,筆者常常是將多個桌椅加以組合運用。例如,通過不同難度擺放設置讓幼兒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爬行運動。如,讓幼兒從多個并排的桌子底下爬行、在多個椅子并列上爬行,或在多個椅子下進行爬行等等。
案例1:蠶寶寶歷險記。其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游戲讓幼兒體會弓身爬、直身爬以及團身滾的相關動作,從而鍛煉其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活動前將教室的桌椅進行重新布置,具體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的組合方式圍成一個大圓形。正式游戲前,筆者先組織幼兒們進行熱身運動:模仿一些小動物的動作。游戲開始后,筆者通過示范動作后引導幼兒們模仿蠶寶寶爬行動作,在完成一定時間的爬行后再組織幼兒們進行弓身爬與直身爬動作的練習。游戲結束后組織幼兒們一起進行放松運動,同時組織幼兒們相互分享游戲體驗。
走有很多種形式,實踐中筆者利用椅子不同的面和邊緣擺放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難度的道路,讓幼兒在上面進行行走運動練習。幼兒在上述活動中會調節身體不同部位保持身體平衡,從而得到相關運動能力的鍛煉。實踐中,筆者發現桌椅已經占了活動室較大的位置,所以在組合時充分發揮桌椅各個位置的作用,通過不同的擺放和組合提高利用效果。如,將桌子進行疊高,利用桌面的寬度玩滑滑梯的游戲;將椅子放倒利用兩把椅子的前腿,組成寬約2厘米的踩腳處,幼兒在游戲時踩著椅子的前腿前進;將椅子倒扣放置形成一座小山丘等等。
案例2:齊心協力走長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參與游戲讓幼兒知道團隊的力量,知曉一個人力量要小于一個團隊的,同時明確堅持對于成功的意義。游戲開始了,孩子們排著隊,一個接一個。希希走到第二把椅子時椅子翹起來了,希希從椅子上下來了,起來后她又重新開始,但是沒走幾步椅子又翹起來了。另外一邊的婧婧走得很穩,只見他雙手扶住椅腳,腳踩在有椅背這一邊的邊緣處慢慢移動。移動到希希處就停了下來,走過去和希希說:“希希你不能走在那邊,你走我這一邊,這樣椅子就不會動了。”聽了婧婧的話,希希又重新開始了,她走到了婧婧這一邊,但是嘗試幾次后還是沒有學會。婧婧在后面和希希說:“希希你先把這只腳踩到上面,手扶著椅子的腳,站穩了之后你再把另外一只腳踩過去。”希希學著婧婧的動作一步一步走,雖然中途掉下來了幾次,但是希希還是走了下來,一直堅持到了終點,其他的小朋友們也在一旁給希希加油。
實踐證明,類似上面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椅子不同的面、邊加以設置相關游戲活動,通過對椅子各個部位的充分利用,從而有效提高室內游戲的有效性,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在前期的桌椅游戲當中都以鉆爬、走為主,下肢的鍛煉較多,涉及上肢的運動基本沒有。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加強了上下肢的均衡發展。如,將桌子駕在桌子上或柜子上,利用桌面形成一個坡度,組織幼兒雙手抓住桌面最高處進行斜面上移動練習。再如,利用兩個桌子形成的間隙,讓幼兒雙手支撐一定的時間從而提高上肢支撐能力。
材料是各類活動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活動起著很大的暗示與激勵作用。此次活動的主體材料是桌椅,雖然經過不同組合方式的設置,但是時間一長還是會出現厭倦。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加入了一些繩子、沙包、皮球等低結構的材料,從而提高幼兒參與興趣的持久性。
在實踐中,筆者還通過奶粉罐、沙包等材料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既滿足了幼兒求新的心理,又能克服因為空間狹小而帶來的不便。機械的運動對于孩子來說是枯燥的,而加入一個有趣的情境就可以大大引起孩子們對游戲的興趣。如在玩《穿越火線》時,筆者設置了一個奪寶奇兵的情境:在游戲前,筆者告訴孩子們在終點處有一件寶藏需要他們去取回。但是在這中間有一塊用繩子和鈴鐺組成的火線區,需要孩子們安全通過這個區域,并且在這過程中不能觸碰到鈴鐺,一旦鈴鐺響了就會驚動看管寶藏的侍衛,那就要退出游戲。
而在“叢林探險”中進行了闖關的活動,第一關是過草地(跨走),第二關是穿越荊棘(跨走),第三關是翻越山林(增加了高度),第四關是飛躍叢林(從一定高度下滑)。雖然只是簡單地創設了小情境,但是正是有了這樣的情境鋪墊,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自己代入角色,對游戲會有更大的興趣,更有積極性。
在桌椅擺放好后孩子們會檢查一下桌椅有沒有晃動,確保安全后才會進行游戲。在桌椅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通過調整自己的步伐大小、速度走過較窄的地方。而在有其他幼兒做危險動作時旁邊的幼兒會及時提醒,說明幼兒對事物的安全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并且能夠做出相應的調整,避免這些危險的事情。
在爬行的時候幼兒通過降低身體姿態過障礙、在“叢林探險”的時候腳踩在椅子的邊緣處,這都需要一定的平衡力。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練習,幼兒在控制自己身體平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另外在“過地道”這個玩法中,幼兒學會了匍匐前進的動作技能。因為椅背拼成的過道高度較低,幼兒只能趴在地上前進,在這樣的設置下幼兒會手腳并用前進,發展了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
游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社會互動的過程。幼兒在這游戲中會獲得一些行為準則和社會技能,如等待、輪流、合作等。游戲中幼兒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困難,但是同伴之間會進行幫助,分享自己的方法。有的時候幼兒還會交流一些在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遇到的這些問題,他們會進行交流并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然后合作一起完成任務。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筆者在實踐中設計了上樹摘果子的活動。這個游戲由一名幼兒登上桌子去摘果子,而站在上面的幼兒需要動作配合他往籃子里不斷放果子。整個過程需要幼兒默契配合,游戲才能連貫自如。在這樣的游戲中,幼兒很快認識到僅憑自己一個人的努力很難做好游戲。這樣,合作意識便發展起來,協作能力也得到發展。
案例3:師:“今天天氣不太好,戶外活動我們就在室內進行。”大家開始將椅子搬到走廊上排成了一排,在教室里只剩桌子了,孩子們和往常一樣進行桌椅游戲。后來不知道是誰說要換個玩一玩,于是筆者就接著說:“我們來玩一個有難度的好嗎?”孩子們都同意了,筆者利用柜子將桌子擺放成一個有坡度的,讓孩子們想辦法通過這個坡度。睿睿第一個要嘗試,他一開始輕松地爬了上去,但是在移動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因為桌子是光滑的所以總是會滑下來。后來他用膝蓋抵住,然后手抓住桌子的邊緣開始一點一點移動,最后成功了。輪到斌斌的時候,他顯得有些害怕,不敢跨出第一步,筆者就在旁邊鼓勵他,和他說:“不用害怕,老師會在旁邊保護你,你不會掉下去的。”其他的小朋友也在旁邊給他加油,慢慢地,斌斌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最后在筆者的幫助下完成了。
實踐證明,案例3對培養幼兒勇敢、堅持的良好品質非常有效果。通過難易程度的不同設置,幼兒在遇到有一定挑戰性的動作時,他們會在旁人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克服這些困難。孩子在面對未知的事物以及活動時,總會變得小心翼翼、謹慎,有時候會變得很膽怯。但是在一次次嘗試之后,幼兒在桌椅游戲中會發現規律,知道怎樣通過障礙,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中班幼兒處于角色扮演和初步的合作游戲水平階段,他們對于游戲的玩法有自己的想法,會自己設計一些游戲的玩法,并且在游戲中自己設定一些情景。
案例4:筆者說:“今天天氣不太好,戶外活動我們就在室內進行。”陳陳開始將椅子搬到走廊上排成了一排,有的椅子是背靠背,有的是面對面,排好了,陳陳和其他的小朋友就開始在椅子上面爬,爬到有椅背的地方他們就掉頭換其他地方,原來他們排成了迷宮。但是爬著爬著發現人越來越多了,迷宮變成一個蜂巢,“你們別進來了,我都出不去了,不是從這里進的,你們都先下去。”說完陳陳開始將椅子拉出來,撓了撓頭,這時楠楠走過來,說:“我們把兩個椅子(面對面放)這樣放在前面當作進去的地方。”陳陳認同楠楠的辦法,兩個人將入口設定好了,接著其他小朋友也加入擺放迷宮的游戲當中。“哎呀,我這里放不下了,已經碰都桌子了。”濤濤說:“那我們把桌子當作山洞,從下面鉆過去吧。”棗棗說:“對對,我們桌子可以當山洞。”“梅花樁可以當作石頭,碰到了就要回頭。”……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迷宮從簡單地用椅子擺放,變成了后面的桌椅、梅花樁、沙包多材料組合擺放。
安全是開展所有活動的基礎,在室內運動中因為空間小、人多,容易發生幼兒之間或者幼兒與物品之間的碰撞。所以,在設計時教師要舍棄一些追逐跑的動作,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如,幼兒在過斜坡時由于手臂力量不夠會滑下去,可能會造成腿部受傷。幼兒在跨走的過程中容易將腳踩入椅子的空隙中。除此之外,在實施前期教師也要注意對幼兒自我保護安全意識的強化,如開展“我認識的桌椅”的經驗討論會,讓孩子一起認識桌椅的材質,討論哪些地方會讓自己受傷。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幼兒的游戲情況拍攝下來,方便教師在游戲結束后通過視頻回放的方式對游戲進行一個梳理總結。
室內運動其實是彌補戶外活動基本技能的獲得,某些體能發展精細動作的練習以及因天氣不好或是操場空間不足而造成的對幼兒體能鍛煉的影響。因此,室內運動應該做到“強度小、密度大、時間短、節奏快”,以有助于幼兒在運動中保持合理的運動量。在設計桌椅游戲時教師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及發展的全面性這三方面進行考慮。由于空間的限制,所以在設計桌椅運動時不能選擇移動幅度較大的運動,要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主要以平衡力、耐力為主的桌椅游戲。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中班孩子們的游戲水平處于聯合游戲階段,他們對于游戲情節豐富、內容多樣的游戲興趣更高。而到中班下學期孩子們能力的提升逐漸轉為合作游戲,他們對于游戲內容、情節會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桌椅運用的趣味性。幼兒的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設定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是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有意識地利用桌椅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幼兒自主選擇符合自身運動水平的運動方式。以免因為難度太高或難度太低而使孩子們失去對游戲的樂趣。
綜上所述,通過桌椅運用策略的設計與優化,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室內運動中“擁擠、單調、隨意”的狀況,可以豐富室內運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思路,提高小空間室內運動的有效性。筆者相信在今后不斷地探究中會得以提高,從而讓孩子們愛上桌椅游戲、會玩桌椅游戲,從桌椅游戲中得到更全面地發展。
[1] 陳秀端.特殊天氣下幼兒園室內情境運動的模式與策略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1).
[2] 張錦紅.小空間?大樂趣——幼兒園室內運動開展的思考與實踐[J].幼兒教育研究,2016(6):19-21.
[3] 汪泓.幼兒園有效開展室內運動的策略探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5(2):93-96.
[4] 范丹丹.幼兒園室內體育游戲的有效開展探討[J].成才之路,2017(31):72.
[5] 李金春,孫聞嵐,葉穎.基于幼兒行為心理的幼兒園室內陳設研究[J].中國包裝,2020,40(01):59-61.
[6] 劉蕾.探析幼兒室內活動區域的空間設計與優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251.
[7] 高葉.幼兒室內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探索[J].成才之路,2019(15):74.
[8] 王靜.小空間,大樂趣——淺談幼兒室內運動的開展策略[J].亞太教育,2016(14):158.
G616
A
1002-7661(2022)04-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