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芃
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實踐探析
夏芃
(杭州市塘棲中學,浙江杭州310000)
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講學生被動地接受,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將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講轉變為教師的引導,同時將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形成了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與互動。高中英語教學通過有效互動可以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研究認為,在互動教學模式實踐中,要做好用前準備工作,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建好趣味教學情境,分好學生學習小組以及設置好師生互動評價指標等。同時,教師無論選擇哪種互動類型,用前都需精心準備、結合學科和認真總結。
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教學情境;小組學習;
互動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中的死記硬背、模仿和反復的訓練,而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地思考、交流與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及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另外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使課堂教學從傳統單向教學轉變為多向教學,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簡單來說,互動教學模式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過程,通過這種互動不僅能夠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且能夠促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所需設計教學環節、調整教學內容,真正達到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互動教學具有很強的計劃性。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中雖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削弱,但是對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為課堂互動教學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從而設計相應的教學計劃。比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掌握和規劃,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性格、興趣、學習能力等做好充分的調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互動學習環境。
第二,互動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互動教學是圍繞各種互動教學活動開展的,在互動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和交流互動不僅可以體現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暴露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互動教學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和訓練,從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處,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互動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互動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傳統教學模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互動教學除了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外,更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以及情感感悟能力等都能有所提升。
課堂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性因素,在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學生被動地接受和記憶教師灌輸的知識,缺乏主動的思考和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關系,比如教師由傳統的灌輸知識變為引導和指導,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和探討。互動教學模式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比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視頻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交流。再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們的興趣特點給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中自主地交流和互動。這些互動教學活動都使得傳統枯燥的教學氛圍變得豐富而活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至關重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導致學生對教師除了尊重更多的是懼怕,面對教師,學生總有一種敬而遠之的心理。互動教學模式中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探討、交流的方式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并加以恰當地引導。學生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認可后逐漸敢于參與交流、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認知,同時也愿意與教師交流溝通,愿意獲得教師更多的幫助和鼓勵。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越來越和諧,教師也能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中的難處,從而有效改進接下來的教學計劃。
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正處于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重,教師只考慮學生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卻無法用英語進行準確的表達,甚至連標準的英語發音都無法達到。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轉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對互動教學環節進行科學的設計。
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因其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再加上學生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學習中被動性比較強,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互動教學中,因此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比如,在Body language一課教學,課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其一,英語教師應該對Body language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準備不能只停留在單詞的講解、課文的閱讀理解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準備上,還應該根據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等方面的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如,在課前導入環節中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以及新舊知識銜接的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思考問題,如“What is the function of body language?”等。同理,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的口語交流小游戲環節或者情境對話、情境表演等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能力培養需求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教學內容的擴充。
其二,英語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興趣特點、認知程度、學情等方面全面地掌握。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是起到引導的作用,而引導一方面要順應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順應學生的興趣以及發展需求。因此,教師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提高課堂互動教學質量非常關鍵。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檔案以及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課下談心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互動交流中細心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情況等。基于此,教師根據學生普遍喜歡綜藝節目的興趣特點,在課堂互動教學中可以模仿綜藝節目中的一些互動環節,比如“傳聲筒”“你比畫我猜”等,將handshake,a loving hug,bowing等描述肢體語言的單詞制作成卡片,一組學生比劃另一組學生猜,這既滿足了教學內容的需求,也迎合了學生的興趣需求,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互動教學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優化與完善。多媒體教學技術是目前比較常見且也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節約授課教師板書書寫的時間,還能夠大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互動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教育技術。通過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激發學生英語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效果。
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課時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其在相應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實現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元素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主動性。筆者利用多媒體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我國比較傳統的節日活動圖片,如“New Year”“Lantern Festival”“Mid-autumn Day”“Thanksgiving Day”等等,然后讓學生在圖片的引導下探討交流自己最喜歡的節日,包括節日的習俗以及由來等等。
實踐中,在討論的過程中有關學生對部分節日的由來和背景不是很清楚,這時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的資料,從而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進而激發其持續參與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這種多種教學資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互動效率。
當然,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內,課下也可以進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如,教師制作好微課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互動和交流,為學生課下交流互動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知識理解上的困惑或者延伸擴展的知識點,都可以作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討論的主題。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一些難點和重點,或者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的一些擴展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供學生課下觀看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在交流平臺上進行互動,英語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并根據學生互動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總之,教師要將現代教育技術用好用足,通過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師生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為學生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
例如,以The Use of-ing Form語法復習課為例,內容是必修4第三單元的-ing用作表語、定語和賓語補足語。旨在讓學生復習以前學習過的-ing用法,也補充一些新的內容進來,讓學生能對-ing用作表語、定語和賓補有更深刻的認識,并能靈活地運用。為了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筆者首先是通過上海世博導入,利用PPT呈現相關圖片并描述游世博的經歷和感受,讓學生留意教師在描述中用到的-ing形式。在構建教學情境之后分為三個部分組織學生進行-ing用作表語、定語和賓補的用法。在每個環節上都圍繞世博會的圖片展開描述,讓學生盡量用-ing形式表述,然后讓學生自己歸納這些-ing的用法。完成了上述教學步驟后,筆者再次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總結,讓學生回顧今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
實踐中,筆者通過PPT呈現的關于世博的系列圖片,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興趣,但是其中有幾張事先做好的圖片沒有放出來,無奈之下筆者用自己的語言完成了圖片內容描述。這一小狀況讓筆者一下回到只有粉筆和黑板的年代,一黑板寫滿擦掉再寫。筆者驚奇地發現,這樣的課堂效果甚至比用PPT還要好,因為學生不再被那些眼花繚亂的圖片吸引,而是全部思維跟著筆者在轉動,學生們都是注意力很集中地聽完這節課的。因此,創設情境的關鍵是設計者是否用足了心。
再如,在學習Life in the future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加以創設情境。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選擇問題情境、語言情境、游戲情境、實物情境等等。實踐中。Life in the future一課是讓學生對未來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暢想,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參與交流討論的積極性,筆者在課前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或小視頻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如在過去人們出行時乘坐的交通工具視頻。
結合圖片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What did the people use as vehicle in the past?”學生根據圖片的提示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緊接著筆者展示當下現階段人們出行乘坐的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并創設問題:“What about now?”學生同樣在圖片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和回答。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年人類在交通工具上的發展及變化想象未來還會有怎樣的發展,并提出問題:“What kind of vehicle will we use in the future?”學生在筆者一步步地引導下興趣被激發出來,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與交流中。除此策略之外,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英語教師還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如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情境表演,讓學生在親身表演對話中進行交流和互動。
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中比較常用的互動教學活動便是小組學習,小組學習也是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有效途徑,同時小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地規劃學生學習小組以提高學生互動學習的效率。比如,在講解Making the news一課時,筆者針對閱讀部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在規劃小組學習活動時著重從兩方面著手:
首先,科學合理分組。劃分小組成員時要采取民主與調配相結合的原則,英語教師先讓學生自行選擇學習伙伴,按每組4~6人自由成組,然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自由成組的情況根據平等的原則對各個小組之間進行細微調整,主要是為了確保每個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各個小組的綜合水平基本保持一致,這樣有利于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對每個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職責劃分,具體的職責需要根據學習任務進行細致安排,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特長進行劃分,確保每個組員都能夠充分參與到小組學習中。
其次,合理地安排流程。合理的學習流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學生在剛開始進行小組學習活動時不具備經驗,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步驟,導致學生不知從何學起。因此,筆者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在確定學習的主題之后(該主題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擬),筆者引導學生以“思考一名優秀的文字記者或者攝影記者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為主題進行小組學習。各個小組分別針對主題確立本組的研究方向以及最終的目的,每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本組學習方向將學習內容劃分,并一起討論交流個人的觀點和見解。在小組學習中,可以讓部分組員在閱讀中找出與主題有關的關鍵詞并記錄,根據找出的關鍵詞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學習的成果。
評價是互動教學模式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有效地評價不僅是對課堂互動教學的總結,也是學生對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反思。傳統課堂評價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缺少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具備客觀性和公正性,對學生的幫助較小。在互動教學模式中,在評價內容上既要包括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包括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全面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如,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情況和運用情況,選擇查找能力、合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等作為評價指標,從多個方面評價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評價主體上,既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包括組員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不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用心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達到互相取長補短的目的。在評價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并聽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總之,教師要采取激勵的評價方式,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
前文所述內容僅僅是筆者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尤其是在運用前沒有做好精心準備而帶來當頭一棒。在總結經驗教訓之后,每一次筆者的教學實踐都會對設計的師生互動類型加以準備,如分析這一互動類型的理論基礎,分析這一互動類型的特點與注意事項。因此,筆者也建議同行們在選擇互動教學前一定要明確自己要準備的內容,從而保證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率。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有著自己的學習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哪一種師生互動類型從而完成互動教學,這必須要結合英語學科。換句話說,選擇與運用互動教學必須要基于本學科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的學科特性。尤其是高中英語教學中選擇互動教學時,要通過高中生這一維度分析英語學科教學的特點,并在充分結合基礎上實踐互動教學。
經過數次的互動教學實踐,筆者充分地認識到,無論教師選擇的是哪一種互動類型,每一次運用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收獲不同的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后必須對其認真總結。總結需要有重點,要知道應該總結與分析什么,要找到為后續實踐能起到指導與幫助的點。只有這樣的總結,才能是有效的,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
綜上所述,實踐證明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以運用,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當然,在具體的實際運用過程中,運用者要充分分析不同師生互動類型對教學的具體要求,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反思與總結,從而提高互動教學法對教學質量提高的促進作用。
[1] 謝莉.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運用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34):109.
[2] 許麗.淺談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融合[J].中學生英語,2020(36):143.
[3] 王鳳成.基于師生互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求知導刊,2020(36):54+56.
[4] 柳偉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構建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0(32):12.
[5] 張麗敏.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0(09):38.
F272.5
A
1002-7661(2022)04-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