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王桂玲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初級中學,山東日照276811)
本文筆者對思維導圖基本內容進行分析,并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加以闡述,進一步探究思維導圖應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提出科學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應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形成以及深入挖掘歷史知識內容強化學生歷史素養等應用策略,希望能為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提供有效建議。
思維導圖;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受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影響,促使目前初中歷史教學水平一直難以提高,導致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比較局限。通過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有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不足,也能改變當下過于死板且枯燥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效果。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性應用思維導圖,是目前各歷史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思維導圖也稱之為心智導圖,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發展思維的圖形工具,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因思維導圖應用便捷與高效性,充分突顯了思維導圖應用實用性。將圖片與文字組合在一起,同時建立相關層級表現圖表示各級主題隸屬關系,通過把圖像、顏色與主題關鍵詞進行記憶鏈接,最終形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遵循人的記憶、閱讀以及思維發展及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幫助人發展邏輯思維,并平衡科學與藝術、想象與邏輯間關系,最大限度激發人的潛在能力與價值。
思維導圖應用高效性及實效性,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領域中。思維導圖在中國傳入起初階段,主要幫助學生解決與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思維導圖可將抽象化知識進行簡化,使學生加深對新知識內容的記憶,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等因素是初中歷史教材內容劃分依據,由此可知,初中歷史教材編制過程中,遵循邏輯性、順序性,初中歷史教學側重全面研究及分析歷史事件,便于更好地梳理初中歷史教材內容。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抓住關鍵詞,通過采用點、線、面形式發散思維,完成思維導圖繪制,進而將關鍵詞及各知識點內容形象且具體地呈現出來。從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由于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僅需要進行記憶,也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進而使得歷史課堂教學較枯燥乏味,極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應試教育長期影響,歷史學科也不例外,較重視學生成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不關心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是否到位、其教學效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只要求學生記憶知識點,獲得優異成績。雖然學生成績得到提升,但并不能保證學生學習質量,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積極性也會極大地降低,不利于教師教學活動深入開展。通過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以發散學生思維為教學核心,根據初中歷史教學特點,合理劃分歷史教材上的知識點,繪制成思維導圖,充分激發學生潛力,提高學習質量。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融入思維導圖,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因每個學生個體間差異性,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思維習慣也各不相同,最終形成風格迥異的思考結果。在其影響下,有助于學生逐漸形成競爭意識,通過良性競爭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同的歷史教學階段都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將思維導圖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初中歷史傳統教學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接收過于被動,學生在教學時主體地位并不突顯,教師完全主導課堂教學,學生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完成思維導圖繪制,此過程中學生逐漸被潛移默化影響,進而意識到自身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保障學習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教育模式也在產生變化。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認識歷史教材上的內容。隨著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將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法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敢于在課堂上提出質疑與問題,與教師共同探討歷史知識難點,在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同時,也實現了初中歷史教學水平整體性提高。
歷史教師若是直接對剛進入初中學習階段的學生應用思維導圖,不僅會降低思維導圖應用效果,也極易導致歷史教學出現偏差,進而讓學生對歷史學科形成錯誤認知。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歷史教師過于注重思維導圖應用效果,而未對剛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學習水平進行調研。大多數學生對思維導圖認識并不全面,其了解不多,學生通過利用思維導圖直接復習或預習歷史知識,既不會得到預期學習效果,隨著時間推移,也會讓學生逐漸形成敷衍心理,致使思維導圖實際作用并未真正發揮出來。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不應過于注重思維導圖應用效果,而是堅持循序漸進原則,讓學生學會以及可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繪制。
因上述提到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思維導圖應用效果,進而促使初中歷史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過于形式化。其主要原因受應試教育長期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最終考試成績,要求學生將與中考相關的內容進行記憶即可,針對思維導圖的設計訓練、知識遷移等方面并不重視,學生只需根據所需內容完成知識結構梳理,其思維導圖是否應用合理并不考慮,教師將教學任務完成就算達成了本階段教學目標。
通過對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情況來看,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學生思維導圖設計訓練,歷史教師并沒有十分重視,因此,學生缺失繪制與設計思維導圖的能力,教師干預過多,而不是認真對學生進行指導。此外,部分歷史教師認為沒必要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獨立設計,直接將網上搜集到的相應思維導圖拿來用,長此以往,不僅教師極易形成惰性思維,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初中歷史具有一定邏輯性,其大部分歷史知識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記憶。對抽象思維較差的學生而言,思維導圖有效性應用,有助于將復雜且抽象化歷史知識點進行簡化,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與理解歷史知識,保證學習效果。但從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生設計和繪制的思維導圖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加上不具耐心引導學生設計思維導圖,最終放棄了對思維導圖的應用,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接收從主動轉回被動。思維導圖應用持久性不足,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阻礙了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內容繁多、知識點密集是初中歷史教學主要特征,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若是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邏輯性與順序性,在一定程度不僅無法實現高效教學目標,也會降低歷史教學效果,學生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科學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設計與繪制,一方面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強化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思維導圖與初中歷史教學間的契合性,解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遇到的難題。針對思維導圖繪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每次課堂教學中接收到重難點知識進行繪制,為學生多多提供練習與鍛煉繪制思維導圖的機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最終做到學生能夠獨自完成一個系統化、條理化的思維導圖繪制。
例如,在學習《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這一單元歷史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本單元相關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繪制。思維導圖繪制內容應包括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各民族間矛盾、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以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等方面內容;按照主題單元設計與繪制思維導圖,以此幫助學生了解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及戰爭與議和相關歷史知識內容,并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逐漸熟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加深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現的理解。根據知識接收順序,將各知識點進行層級劃分,便于將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中更加直觀地呈現。以“經濟重心南移”與“民族關系發展”作為關鍵詞,在各知識點相應層級下完成小知識點梳理,并根據知識點順序先后分別進行涂色,最終完成一套系統性的思維導圖繪制。此外,學生在獨立設計與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避免學生出現偏差而影響思維導圖繪制質量,并在每次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分享,從而達到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效果。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對思維導圖具體作用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實際應用效果,在此基礎上通過應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形成,強化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習效率。直觀性是思維導圖較明顯的特征之一,發揮思維導圖輔助作用,為學生發展思維時提供有力理論支撐,利用思維導圖自身邏輯性不斷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時,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形成創新思維,防止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偏差,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近代化的探索》這一單元歷史知識時,教師可通過應用思維導圖促進與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形成,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各個階級、各種政治力量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富強的艱辛歷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專屬于自己知識結構框架的思維導圖,學會用正確的歷史觀分析歷史問題,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學效果。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一一羅列出來,并列舉陳獨秀、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深入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改革艱巨性與復雜性的認識,從而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應用思維導圖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加深學生對各個單元歷史知識的理解,不僅能夠起到引導學生思維深度發展的作用,也能有效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會用辯證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潛移默化增強學生歷史素養,有效完成對歷史知識的探索。
例如,在學習《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這一單元歷史知識時,本單元主要論述了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成立、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礎知識。基于此,教師可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綜合分析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學生通過分析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過程的開創性、艱巨性以及曲折性,以此了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對蘇聯歷史發展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本單元知識的思維導圖構建,并創設問題情境將新課內容在課堂上導入,使其達到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歷史知識的教學效果,并將后續知識內容再次進行導入,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如“蘇維埃俄國在經濟上采用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最終實施結果如何?”以及“這一政策若是長期貫徹,對社會發展會產生怎樣影響?”等問題。教師應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實際作用,幫助學生不斷深挖歷史背后的真相,積極探尋歷史現象成因,深化學生思維,強化學生歷史素養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性應用,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內容困難的問題,也能有效降低對歷史學科的學習難度,充分保障學習效率與質量。由于初中歷史知識覆蓋多個時代內容,時間空間范圍跨度較大,學生若是想將初中歷史各知識重難點聯系在一起,難度較大,并且極易導致構建知識框架的過程中出現時間混亂等情況,加大了歷史知識學習難度。因此,教師發揮思維導圖教學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將歷史教材中知識點進行連接,使其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不斷加深歷史知識記憶,實現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
例如,在學習《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一單元歷史知識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介紹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如何進行土地改革,便于讓學生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對三大戰役及解放南京帶來的影響,理清解放區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順利進行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設計與繪制本單元思維導圖將土地改革路線、三大戰役以及南京解放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串聯,探析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原因。教學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對學生歷史想象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及勇于探索意識的形成,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個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更加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促進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提升同時,對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實際需求,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從而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 楊在恩.探析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21):122.
[2] 孫勝男.淺析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4):61-62.
[3] 浦繼云.例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6):7-8.
[4] 劉曉莉.論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0):41-42.
[5] 高亞軍.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研究[J].名師在線,2021(6):21-22.
G632
A
1002-7661(2022)03-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