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冰
基于“三段四互式”思維導圖提升初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以閱讀課《米老鼠》為例
孫冰冰
(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五中學,浙江杭州310000)
交互式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的課前、課中及課后的三個階段及四次生生、師生交互中分別起到了預期思維的功能、處理思維的功能和鞏固思維的功能。基于思維導圖,筆者采用交互式教學模式:思考——繪制——展示,目標——調控——重建。先展示,后比較,最后總結。實踐證明,以思維導圖為媒介的交互式閱讀模式,不僅提高了英語閱讀教學中師生、生生交互的有效性,而且切實提升了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對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一定參考價值。
交互式思維導圖;閱讀能力;英語思維品質
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閱讀課為例,筆者針對文本,前后實踐了三種教學設計。在2014年第一次接觸到《米老鼠》這個文本時,筆者的教學設計僅停留在引導學生完成一條時間鏈time line,從而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然后分段式提出若干具體的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文章,完成細節信息的提取和理解。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作為教師,處于完全控制的位置,掌控課堂。2018年在一次公開課展示上,筆者再次對《米老鼠》這一閱讀文本進行了不同思路的設計。筆者改變了第一次的線性設計,而是采用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前進行頭腦風暴,閱讀中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立體式的解析和架構,層層深入,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散和激活,課后反響良好,但是也有不足。比如這節課仍是以教師為主控,大多數情況下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筆者思考,如何在這節課中利用思維導圖,將《米老鼠》閱讀文本的處理過程和結果實現可視化和多維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生生以及師生之間有序深入的互動,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和鍛煉呢?因此,筆者想再次改進教學設計,以求以思維導圖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英語思維進行全面且深入地開發,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經過以上兩次針對同一閱讀文本的不同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在不同教學設計的閱讀課堂上表達的想法和理解,在思維含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這也直接影響了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效果。閱讀理解的過程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在各個層次發生作用的過程,它不是簡單、被動的過程,而是文本和讀者之間一個相互作用的交互過程。筆者結合自己執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對交互式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教學交互策略運用在閱讀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及四次生生、師生交互中。課前預學階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以閱讀主題為核心的學生思維導圖;課中文本分析階段,對比分析不同小組的思維導圖,實現思維碰撞;課后延伸階段,拓展完善學生思維導圖。構建學習共同體,支持學生主動協作、自主學習,使學生在不同思維導圖的交互學習過程中,實現準確且有深度的英語閱讀,幫助學生通過互動式英語閱讀提升英語思維能力。
課前階段:課前小組合作交互,即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學生能夠通過預學,了解自己對課文的思維圖式,激活學生對相關話題的思維模式。課中階段:課中生生協作交互。包含兩次交互:第一次交互是學生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思維導圖展示,一組匯報,其他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師生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互評,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為“眾言堂”,展現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的思維亮點或盲點。第二次交互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文本分析。根據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綜合文章的相關知識(背景知識、文本的結構知識等),師生共同將文本信息分層梳理,力求做到可視化。在此階段,學生不斷提取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促進學生從被動聽課轉為主動探索。課后階段:課后拓展閱讀,即學生運用網絡充分開展與主題相關的拓展性、延伸性閱讀。興趣主導的閱讀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思維品質。
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以a cartoon(一部動畫片)為主題,圍繞著一條時間軸November 18,1928——1930s——November 18.1978展開。文章共分三段:第一段,作者通過“culture(文化)”引出在美國文化中的一個著名的標志——卡通片,進而引出著名的卡通人物“Mickey Mouse(米老鼠)”及圍繞著米老鼠提供了一系列細節信息。第二段,作者深入探究了米老鼠在美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第三段,作者將當今的動畫片與米老鼠系列動畫片進行了簡單的對比,最后給學生留了一個開放性問題:誰擁有一對比米老鼠還出名的耳朵?本課例的教學目標一是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掌握文章中出現的重點單詞和詞組等語言知識。二是在語言技能方面,學生能夠通過快速閱讀,找出文章中的時間軸。通過細讀文本,提取文章中卡通人物米老鼠相關細節信息。三是學習策略方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任務,能夠在閱讀思維品質、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得到提升。四是文化意識方面,學生通過深度閱讀,理解米老鼠系列卡通片是美國的文化標志之一。在教學中,筆者試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逐步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交互式思維導圖,使學生從整體上形成對文本理解的思維圖式,呈現出由點串成面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
在閱讀課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及任務的布置。分組策略是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目的是充分發揮互助合作學習的作用,力爭做到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然后明確小組合作閱讀的任務以及小組成員的不同分工。學生A是負責人。分工內容包括:查找整理相關話題的背景知識、梳理閱讀文本的結構知識、設計繪制思維導圖、匯報思維導圖。
生生間第一次交互是學生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思維導圖展示。這個環節是閱讀課的高潮部分。不同小組的代表們都不遺余力地展現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和成果。同時,當一個小組在展示之后,其他小組也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精彩的部分給予充分肯定,對于值得商榷的部分,也毫無保留地指正出來。
第一小組展示并發言:大家好,我是第一小組的負責人朱××,我們組的成員有我、譚××、于×和陸××。這次的思維導圖是由我主要負責設計和展示,譚××和于×梳理文章線索,陸××查找與課文有關的一些背景知識。我們認為這篇文章有一條主線就是三個時間,November 18.1982,1930s,November 18.1978.這是Mickey Mouse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人人皆知的過程。另外作者圍繞著:“what”“how”“why”“where”“who”進一步展開描述。例如,What does he look like? Who created him? What was his first cartoon? Who is his girlfriend? Why is he so popular? 其中,我們小組對Mickey背后的男人Walt Disney很感興趣,我們也查了相關資料,原來Mickey Mouse的原名是Mortimer,后來是Walt Disney的妻子建議他改為Mickey,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我們打算在周末繼續在這個方面查找更多的課外資料進行閱讀。
第二小組點評:我覺得朱××他們組的思維導圖設計思路很清楚,看過之后,我對文章的理解有了很清晰的感覺。他們的優點是既有時間的主線,又有關鍵詞的總結。我覺得他們的總結概括能力很好。第五小組點評:他們的思維導圖很漂亮,但是我有個問題,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對于Mickey Mouse的外貌描述等很淺的信息。為什么Mickey如此受歡迎呢?課文中有相關的內容,但是他們好像沒有提到和進一步分析。第七小組點評:我也有一個疑問,就是第三段中,文章談到了當今的動畫片和過去的經典動畫片的對比。可是在第一小組的思維導圖里好像沒有提到。
筆者點評:第一組同學勇氣可嘉,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思維導圖重點突出。通過他們的展示,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把握文章的時間主線,不過忽視掉了米奇為什么這樣受歡迎的理由,這一點再完善一下就更好了。有請下一組同學。
第五小組展示并發言:Hello, everyone! 我是第五小組的發言人王××。這次設計思維導圖的分工是這樣的:我來負責梳理文章結構,陳××負責繪制思維導圖,譚××和高××負責提意見和修改思維導圖。通過相互合作的這個過程,我們發現男孩子的思維方式跟我們女孩子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的。比如說在作者分析Mickey Mouse為什么這樣受歡迎的原因時,我們只是膚淺地分析了Mickey的外貌特征,可能是觀眾喜歡他的原因。但是我們組的男成員就指出,Mickey之所以這樣受人喜愛,是因為在他的背后有這樣一位從最底層打拼出來直到成功的Walt Disney。Mickey其實就是Walt Disney對他自己的寫照。所以,觀眾才會對這個卡通人物產生很多共鳴。另外,我們小組對迪士尼的其他一些經典的動畫片或者電影非常感興趣。比如,丑小鴨、白雪公主、長發公主、愛麗絲夢游仙境、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等等。所以我們決定在周末去找一下關于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文章,看看迪士尼動畫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
其他小組點評:我覺得第五組的思維導圖主要圍繞著一個“why”的問題。他們分析得非常具體和深刻。我們小組的成員都覺得從他們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清楚了下次在設計思維導圖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而是應該多思考一下為什么。第八小組點評:我覺得他們小組的合作特別好。分工很明確,男成員很給力,希望我們組的男成員們也能多貢獻力量和智慧。(全班哄堂大笑)第九小組點評:我覺得他們的思維導圖很具體又很全面。我們小組的課外拓展話題跟他們類似,但是我們并不只是想研究迪士尼動畫,而是更多地想了解一下中國的動畫片,把我們國家經典動畫片的歷史了解一下,整理出過去和當今經典的動畫片名單。將中國動畫片和迪士尼動畫做一個對比。
筆者點評:我們可以感受到第五小組同學的自信和認真。從他們的思維導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組員在解讀同一篇文章時的思維碰撞,而且他們還能最終非常融洽地體現在了同一張思維導圖中,主線清晰,層次分明,細節全面,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在學生完成兩組思維導圖的展示后,筆者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從三維角度由淺入深,從整理到局部進行了文本分析。這篇文本的中心概念是a cartoon,主要概念是Mickey Mouse。第一段圍繞著Mickey Mouse,作者闡述了他作為一個動畫人物的誕生過程、他的外貌以及故事情節的設計。第二段,作者進一步深入地探究了一個“why”的核心問題。Mickey Mouse作為一個動畫片里的虛擬人物,為什么可以在觀眾中如此受歡迎?主要原因之一是Mickey就像一個普通人,但是他總是努力地面對任何危險,在他的早期電影或動畫片里,Mickey是非常不幸的,他遭遇了很多難題,比如失去了他的房子和朋友。然而他并沒有灰心喪氣,他總是樂觀地面對一切并且拼盡全力。人們去電影院或在電視機前看這個“小人物”獲勝,大多數的觀眾想要成為Mickey。正是因為Mickey的這些遭遇和經歷與觀眾的生活碰撞出了火花,產生了共鳴,因此不論男女老少,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小人物”。Mickey Mouse早已經不僅僅是一只小老鼠,而是普通人的化身,小人物的代表。在此,筆者適當地對學生們進行一些人生觀、價值觀的情感滲透。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沒有一勞永逸。每當遇到困難,我們要Try our best to face any problems. Then you'll be the winner in your life.(樂觀面對一切困難,克服它,成為人生的主宰和贏家。)
經過前面兩個環節的交互,筆者不得不承認,有些小組的思維導圖呈現出的思維含量是相當高的,展示的水平也是異常精彩。但是由于受到初中生思維和知識面的束縛,文本中有些深層次的內涵,是學生們無法感受到的。比如,學生們普遍對于“Why is Mickey Mouse so popular”的理解比較表層化。這主要是受到了中學生的閱歷限制。在學生們的理解中,Mickey Mouse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動畫片的劇情幽默,動畫人物可愛,而沒有深入理解到Walt Disney把Mickey Mouse設計成一個與普通人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小人物”,讓普通觀眾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與Mickey Mouse產生了很多共鳴,這是他深受觀眾喜愛的主要原因。
在課后延伸拓展階段,關于迪士尼,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課外話題之一是Mickey Mouse的制作人Walt Disney的創業史;延伸話題之二是Mickey Mouse真實的創作過程是如何發生;延伸話題之三是今天的動畫片為什么沒有能和Mickey Mouse相媲美的?學生非常渴望對比中國、美國、日本的動畫片,甚至動漫產業,進一步探尋動畫對一個國家的藝術、文化、歷史的反映及影響。學生在拓展延伸閱讀部分,表現出了極大的閱讀興趣,通過互聯網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豐富思維導圖,把課本讀“活”,實現課后學生思維的再碰撞,培養學生發散式思維及縱深思維品質。學生坦言課外拓展延伸閱讀真正成為課本的有益補充。
“三段四互式”閱讀模式把以被動“聽”為主的單一乏味的閱讀教學課堂模式轉變為主動“聽、看、講、辯”相結合的全方位多維度的課堂模式,充分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可以直觀反映出學生頭腦中的不同圖式,更多地反映了學生真實思維過程和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閱讀的思維障礙,為個性化教學指導提供依據。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前、課中及課后的課堂交互三階段中分別起到了預期思維功能、處理思維功能和鞏固思維功能。在四次有序的交互過程中,學生逐步構建多層次的交互式思維導圖,呈現了由點串成面的思維方式,從整體上形成自己對文本理解的思維圖式。此外,筆者也深刻地認識到在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以生為本,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是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基礎;生生互動,學會自主學習是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關鍵;師生互動,挖掘思維深度是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保障。
[1] 隋濤.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1(02):43-44.
[2] 劉紅艷.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初中英語教學[J].中小學電教,2020(12):59-60.
G632
A
1002-7661(2022)03-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