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語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2015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在廣泛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創新創業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最終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需要講究策略,打造最符合當今國情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國家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1]。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研究,對于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時會出現眼高手低等一系列問題,他們心目中的創新創業項目與他們可以實現的創新創業項目不對等,這讓某些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時,總是不安于現狀,從而導致創新創業走向失敗。究其原因,這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不高,學生對自身認知能力存在偏差而造成的[2]。
大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資源不豐富。作為一門新興熱門學科,學生對創新創業學科的需求較大。然而創新創業教學資源與學生資源需求之間存在不對等的現象,創新創業教學資源的不豐富,不僅體現在師資力量的薄弱,還體現在教學設備的缺乏[3]。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構建能夠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當前高度發展的社會經濟需要更多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出現。在此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培養優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有利于推進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的改變,從而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不僅要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要能夠發揮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地區經濟發展能力,同時高職院校能夠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4]。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因此,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政策的指導下,要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策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無論學生的創業最后成功與否,都能夠學習一定的就業技能,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5]。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需要開展全方位、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更是全方位、系統化地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更是讓學生知道創新創業所要具備的能力。它不僅僅是學習創新創業理論,更需要學習全方位、寬領域的知識。比如學生需要懂得一定的商業禮儀;學生也應知識淵博,這樣才能夠與別人有共同話題,從而可以獲取對方的好感。高職院校應開設相關的課程,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優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將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全方面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能人才。培養學生的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提升的產物,它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極其重要,它可以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取得杰出成就。高職院校構建自身所獨有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將創新創業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能夠將學生培養成全能型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今社會對于就業人才的需求。因此,即使未來學生在畢業后無法自主創業,成為新型創業人才,但是其在大學所學的創新創業知識會讓其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水平。創新 創業教學課程的理論學習較為枯燥無味,教師應加強課堂趣味性,用專業化的教學提高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熱情,這不僅限于課堂理論學習,更應體現在課后的創業實踐應用中。教師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到當地企業實習,去了解當地企業的創業史;學生在學習創新創業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模擬小型創業,讓學生懂得創業中的艱辛,也能更好地懂得如何進行創新創業。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艱難,能夠讓學生在大學學習中,提前接觸到創新創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緩解就業壓力。隨著當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離不開教師的辛勤教學與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因此應進行更深程度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