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濱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 100000)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所要學習的知識也比較多.實驗是支撐物理學科的部分,在物理中對于實驗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實驗課堂對于教學條件的要求較高,會導致其過程有些阻礙.混合式教學可以幫助解決教學條件的困難,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提高學習效率.
物理教學在高中課程當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科目.實驗是物理學科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的理論是通過實驗得來的.由于有些實驗過程復雜,周期較長,不太方便為學生實際演示,但僅僅通過傳統的教師口頭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這也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不斷探究更好的教學方法,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緊密結合,互相取長補短,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實驗課堂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操作學生觀看,另一種是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但進行第二種實驗課堂對于學校的教學條件要求較高,大多時候較難實現,所以導致在實驗課堂中很多學生都是參與不進來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對于課堂的改變勢在必行.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實驗課堂也是如此,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改善學生參與不進課堂的狀態,也可以將現有條件滿足不了操作的實驗向學生展示.這種模式可以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將課堂更好融合,實現學生高比例參與實驗課堂,改善教學效果.線上與線下教學各有優勢,無法分出誰更勝一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破局限,互相融合,為創造更好課堂效果而服務.
好的課堂教學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一方,教師也可以從課堂中獲得成長,所謂教學相長就是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素養是每個順應時代潮流的人都需要提升的能力,混合式的教學是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融合,對學生和教師的信息化能力都是一種鍛煉.這種能力不僅是指如何利用互聯網查找和獲取知識,還有如何篩選和甄別真正有作用的、具有正能量、適合物理課堂的知識.在混合式學習當中,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在課堂之中,學生和老師的課堂動作有重合的時候,這和以往的所有教學都不相同.就是在為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視頻時,教師是和學生一起觀看的,有利于教師走近學生,感受學生的感受,也方便利用這個時間觀察學生的反應,以便優化內容篩選,提高信息化能力.
物理實驗具有過程性和整體性,對于此課堂設計也必須保證整體性原則,教師需要從整體出發把握每個教學環節.我們討論在高中物理實驗課堂的設計原則是因為實驗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十分重要,物理實驗有其獨特的特點,對于學生來說很多物理現象或知識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實驗就可以幫助學生對此進行了解,若教師保證不了教學過程的這個整體,帶給學生的是一知半解的知識,反而會加深學生的困惑.從整體出發,確立教學目標和期望,協調好每個教學環節的關系,使線上線下教學良好配合,形成一個更好的高中物理實驗課堂.
高中物理課堂是實實在在在學校與學生面對面進行的,課堂的可實施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定的目標過高即脫離了可實施性,那這個過程安排的如何天衣無縫,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都是失敗的,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沒有太大的意義.在進行實驗課堂設計時,教師就需要全方位的掌握影響課堂可實施性的因素,如學生的實際能力,可實現的教學條件,學生的聽課特點等.于此同時還需要把握好上課所需用的多媒體,這是信息化教學的關鍵.實驗課堂能否達到很好的效果是需要教師仔細思考的,也需要教師堅持課堂設計原則.
在混合式的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完全的傳統教學區分開來,在課堂當中結合信息化教學.混合式教學不是單一的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其核心是提高教學效果,拓寬教學深度,是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教師在進行高中物理實驗課堂設計時還需要保持效果最佳的原則,靈活調整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比例.不要結果導向,為了混合式教學而加入多媒體的使用,而是要讓其真正起到作用.
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十分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人,所產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生今后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所以教師在設計實驗課堂時還需要保持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部參與到課堂中來,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其通過實驗對物理產生興趣,對學習產生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在學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關知識時為例來討論,這部分不是純實驗,而是知識點中引入的實驗,是因為物理中很多這樣的抽象理論需結合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比較具有代表性.在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是關于兩物體碰撞的,最好是有趣些的,如雞蛋碰石頭,或兩個久別重逢奔跑著去擁抱的兩個人,最后被撞到的反轉類視頻,會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眼球.然后學生觀看過后引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就地取材,讓學生坐在椅子上推桌子看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再找同學來闡述感受,這樣對學生來說是體驗比較明顯的,把看似“高大上”的物理現象轉化為實際了.
在這個過程中,先采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入概念進行講解,再就地取材讓學生都動起來,最后把物理現象很清晰的讓學生體會,加深印象,增強感受,提升教學效果.這是從組織形式上來說的,具體內容具體分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典型的物理概念,抽象而不好理解,教師需選取合適的實驗,分配好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方法的使用比例,以便為學生提供最佳的物理課堂.
教學活動是實驗課堂的主體部分,此部分需要教師對于整體情況綜合把握.如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設施的基本情況等.實驗課堂能否順利展開與此有很大的關系,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與是否能進行混合式學習有關,所以這部分要慎重考慮.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配合中進行實驗,一定是能帶來更好效果的,否則沒有太大的意義.比如進行“靜電感應”實驗時,這個實驗比較簡單,拿出兩張紙并不斷的摩擦后會發現兩張紙可以“吸引”在一起,這就是靜電感應.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有絕緣支架的金屬導體演示的實驗,還可以給學生找一些靜電給我們生活帶來影響的小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
高中物理實驗課堂的效果如何還需要具體分析,教學反思是個很重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檢驗,還需要從課堂整體角度來評判,當然評價也不能是教師一方,應該邀請學生一起來參與.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實驗課堂加入了信息化技術,能夠解決很多實際條件實現不了的難題,評價也需從學生的參與感和知識的接受程度來進行.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效果做一個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本節課的知識問答、對于課堂的感受、學生的開放性建議等,然后在課后通過QQ、微信等渠道發送到班級群,讓學生自主填寫,簡單方便、節約時間.
混合式學習方法能夠快速的采集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方便教師獲取學生的課堂反饋,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他們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敢于突破,率先轉變觀念,從自己的課堂出發,高效的使用線上教學技術.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實驗條件不足的就圍繞教材去口頭講解,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并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利用多媒體彌補條件的不足,但也要注意使用的比例,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有些知識還是非常需要傳統講解的.比如在進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學習時,這部分有關于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相關知識,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教師很難為學生操作演示,教師就要適當的采取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之后教師也要合理運用信息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
高中物理實驗課堂有關知識比較復雜、細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引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情境混合法是其中一種.這種混合式是在課堂當中將理論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提高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理解.必要時情境混合與信息化混合可以一起進行,也就是在一個實驗課堂當中,既有理論與實際物體的結合,也有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結合.
合理的運用混合式教學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夠鍛煉自己的信息化能力,教學相長,從而更加精進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