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一貝
外婆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她的生活很樸素。
平時,她一張紙都要正反用。做飯時,她堅持吃多少做多少。她衣服的“年紀”大概與我差不多吧,雖然整潔,可畢竟光鮮不再。媽媽幾次打算給外婆買新衣服,都被外婆婉拒。
一次,我碗里還有米飯,實在吃不下了,就準備倒進垃圾桶。外婆急忙趕了過來:“這么多飯,怎么能倒了呢?多浪費呀。”她連忙將碗里的飯粒收拾好送給鄰居家做了小雞的飼料。還有一次,家里有兩袋垃圾需要扔掉。當我正要提著垃圾下樓時,外婆叫住了我,將一袋垃圾使勁兒往另一個垃圾袋里裝,硬生生都裝進了一個袋子,這樣就節約了一個垃圾袋。
看吧,外婆就是這樣的節儉!但有時候,她卻又非常大方。三年級時,我感到學數學有些吃力,便讓外婆報個“奧數班”。本以為外婆會拒絕我,誰知她卻毫不猶豫地繳納了費用。更令人驚訝的是外婆聽說有個親戚急需籌錢治病,立即前往銀行取出1000元現金,送給了這位親戚,并鄭重地說:“這是我的一份心意,不用還了。”
我非常奇怪,連連發問:“外婆,您不是非常節儉嗎?為什么要將錢送給親戚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外婆語重心長地回答:“節儉是為了物盡其用不浪費,為親戚解難濟困是很有意義的事,兩者之間根本沒有矛盾可言呀!”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外婆的“節儉”。
后來,我也逐漸成為一個節儉的人:一本作業本用完,又翻過來作為草稿本利用;就餐時堅持光盤行動;穿衣喜新不厭舊……
老師小評
紙要正反用,剩飯要留著再吃,衣服穿舊的……這樣一個節儉的外婆卻毫不猶豫地給“我”交奧數班學費,送錢給生病的親戚。在“節儉”和“大方”的對比下,外婆心地善良、重視教育的品質得以彰顯。
【作者系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實驗小學學生,指導并置評:梁慧】
3780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