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滿春
【摘要】名著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被廣泛認識以及流傳的文字作品。能給人們以警示和深遠影響的著作,以及對世人生存環境的感悟。它是文學的精華,也是文化的精華。部編教材要求每學期每名學生需要閱讀兩本必讀名著,四本選讀名著。很多省市由于升學壓力會把名著閱讀列入中考的考試范圍。由此可見,名著閱讀已經成為學生學習語文不可忽視的內容,其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也愈發突出。
【關鍵詞】語文;初中;名著
名著是人類數千年文化的積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對于中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名著既是學生擴展視野,認識文學形象的窗口,也是提高寫作水平,文學欣賞水平的捷徑,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靈的精神樂園。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數量眾多的農村中學時,會發現農村中學的名著教學工作開展面臨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閱讀資源匱乏
農村中學的圖書室藏書少,缺少名著甚至是沒有。以筆者的學校為例,筆者從教20年,很少見到學校圖書室向學生開放,也未曾見學校購買過新書充實圖書室。圖書室里全是老掉牙的書,如故事會,還有不少言情小說以及一些低級笑話書。
二、學生興致不高
大多數學生不喜歡閱讀名著。沒有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像《童年》這樣篇幅短小的名著,有的學生一學期也讀不完;以中國四大名著為例,大多數農村初中學生是通過看電視劇了解的,真正把這些名著閱讀完的學生寥寥無幾。
三、教師重視不夠。
素質教育雖然在城市中開展的熱火朝天,但在農村中學,對教師的考核還是以學生的成績為主。因此,一部部本應出現在學生手中情節引人入勝、語言內涵豐富、人物刻畫鮮明的名著被做不完的試卷所取代,而學生也在反復的背誦考試知識點中喪失了對名著的閱讀欲望。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在農村初中的名著教學中注入別樣活力呢?筆者通過近幾年在名著教學方面的實踐探索進行了總結,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閱讀環境,營造書香氛圍
老師可以在開學之際,在班級內進行閱讀需求調研,根據學生的實際和部編教材中推薦的書目,列出本學期的必讀書籍和選讀書籍,然后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班級的圖書角藏書。如,教師可以把自己購買的名著帶來班級進行分享閱讀;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多給學生買名著閱讀;鼓勵他們將自己的圖書帶到班級與同學分享,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大家交換后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本書,我有一本書,大家交換后就可以看兩本書。”通過建立這種良好的分享制度,在有限的書籍資源下,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世界名著。
(二)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們有著無窮的精力,同時注意力又不夠集中,這時候教師在這中間起到的激發和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因此,激發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也列入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內容。
1.教材延伸法
現在的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都是節選自享譽世界的中外名著,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別樣的教學方式,將名著中的故事以現代的科學技術進行展示,并在關鍵處留下懸念,以此作為切入點來激發學生對原著的興趣從而進行閱讀。
2.辯論導讀法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一本名著被不同的人閱讀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很多名著都存在一些爭議性的問題,當學生在閱讀名著出現這種情況時,我會通過采取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辯論,發表觀點來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觀點交流和碰撞中,學生們都可以加強自己對名著的理解。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還能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名著不僅是可以為中考做準備,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水平的一種方式,是件終身受益的事情。這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僅要能靜下心來學習,對于精華章節要進行精讀,做到反復咀嚼,最終形成自己的理解。只有通過這種“笨方法”奠定擠出,才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用自己的方法理清閱讀思路,從而更深入地閱讀,能夠領會搭配作品的要旨,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是一個閱讀機器。
3.1批注點評
金圣嘆對《水滸傳》的評點,早已成為文學界的點評佳話。我們在名著教學中可以選取金圣嘆先生的評點章節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同時學習金圣嘆的點評方法將之融入我們的名著考學中。鼓勵學生在閱讀時養成隨手記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在字里行間記錄自己的閱讀點滴感受加強對名著的熟悉。
3.2寫讀書筆記
以施耐庵著作的《水滸傳》為例,小說以北宋末年為大背景,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泊好漢聚義反抗不公正現象的故事。故事情節開展環環相扣,人物刻畫生動形象。在讀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水滸傳》在故事情節、人物對話、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點,做一些讀書筆記,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3.3制作讀書卡片
帶領學生一起制作讀書卡,在讀書卡的制作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作品中帶有哲辯思想的句子、對自己深有啟發的句子進行摘抄和注解,可以進一步的加深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對名著本身的認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于廣大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引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引領他們閱讀名著從而愛上名著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們勇于改變觀念,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名著閱讀教學。引起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帶領他們在名著的世界里進行積極地探索,那么學生一定會在我們的引領下插上翅膀,盡情翱翔在文學天地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司,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李強.名著閱讀教學的調查與指導[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2(5).
[4]劉永康.語文創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5]劉振國.名著閱讀為閱讀教學打開一扇窗[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2008(13).
[6]徐正榮,李本國.把“閱讀”擺渡到“悅讀”的彼岸——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做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0(36)
(責任編輯:梁慧嬋)
3410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