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芳
近? 年來,不少地方打破用人常規,把人大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這種先當“人大干部”、再當“政府官員”的干部培養、選拔制度,激活了人大隊伍“一池春水”,增強了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識和群眾觀念,有力推動了人大工作開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也推動了區域民主法治進程,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動實踐。
當前,這種干部培養、選拔模式還在初步探索階段。對于如何進一步完善這種模式,筆者有幾點思考和想法。
不拘一格建立多種形式的“人大干部”培養模式
首先,注重人大機關干部隊伍建設。人大工作的法律性有利于強化干部的法律意識,人大工作的民主合議制度有利于強化干部的民主意識,人大工作的廣泛性和全局性有利于強化干部的大局意識和宏觀決策能力。所以,要著眼新時期人大工作的發展需要,破除“二線”思維,扎實提升人大機關干部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建設好一支與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發展相適應的干部隊伍,為人大干部輸出打好基礎,在重要崗位上大顯身手。
其次,注重人大代表隊伍建設?!叭舜蟾刹俊笨梢圆痪窒抻谌舜髾C關干部。人大代表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組成人員,本身就是人大隊伍的一員。注重人大代表隊伍建設,一方面有助于推動人大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擴大“人大干部”選用范圍,跳出體制內的框架,將目光放到更廣大的、在自身行業崗位具有一定代表性、號召性的人大代表身上。選用經過人民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當“官員”,這本身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動實踐。
再次,選派干部到人大機關掛職鍛煉。市委一直將人大機關作為培養中青年干部的重要基地,二十年來不斷選派優秀干部到市人大機關掛職鍛煉,期限一至兩年。各區可以參照市委做法,統籌安排優秀干部到人大機關掛職鍛煉,不間斷地向人大輸送優秀人才,讓更多的年輕干部了解人大,增強黨的執政觀念和人大意識、法治意識和公仆意識,也有助于增強人大機關自身活力。
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大干部”選用機制
首先,這一干部培養、選拔模式客觀上要求人員年輕化,為將來留出年齡余地。這就要求在制度設計上對擬選用“人大干部”的年齡進行提前考量。
其次,應對擬選用“人大干部”履行人大職責情況進行考核。要發揮干部在人大崗位積累的經驗、優勢,有必要對其履行人大職責情況進行考核。特別是擔任人大代表的,應當對其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情況建立明確的考核評價制度。要讓真正肯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的“人大干部”在未來的崗位上更好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再次,進一步暢通“人大干部”與“政府官員”交流通道,形成兩種身份多次轉換的雙向交流機制。監督者與被監督者身份的互換,上級機關與基層單位崗位的流動,有助于干部更好地換位思考,更好地總結經驗,從而在新的崗位上更好履職。無論何種身份,只是所處位置不同,工作出發點都是對人民負責,這種雙向交流能夠實現監督與被監督的互動,把黨的領導、人民的意志和依法辦事真正落到具體工作中。
要防止兩個傾向
一是防止“一刀切”地將先當“人大干部”作為干部選用必備條件的傾向。干部培養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不能“一刀切”地人為增加限制,要吸引、鼓勵各方面高素質人才為我所用,才能將我們事業搞得生機勃勃。
二是防止將“人大干部”作為謀求晉升的跳板、不安心人大工作的傾向。先當“人大干部”是為了發揮人大干部優勢,雙向推動人大和黨政機關工作,不是個人晉升“政治資本”,更不能將人大工作崗位作為“跳板”,出現“人在曹營心在漢”、不安心人大工作的情況。
(作者單位:奉賢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347350102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