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娟 張明艷
【摘要】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思想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新時代,將紅色基因種植在少先隊員們的心間,讓紅色基因利用好、傳承好、發揚好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南京師范學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以儀式教育為載體,從每天的升旗儀式、每周的少先隊活動課、每年的入學儀式、入隊儀式、成長儀式等方面入手,以儀式教育“活化”紅色基因。
【關鍵詞】儀式教育;紅色基因;少先隊工作
【中圖分類號】G43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7-0000-02
【作者簡介】1.孫娟娟,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京,210019)大隊輔導員,一級教師;2.張明艷,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京,210019)教師 。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思想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將紅色基因種植在少先隊員們的心間,讓紅色基因利用好、傳承好、發揚好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少先隊儀式是少先隊組織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具有象征意義的禮儀符號聚合而形成,并通過展演等形式來表現少先隊組織核心價值觀念的行為系統,它是少先隊組織特有的一種集體禮儀。學校中的少先隊儀式教育具有形象化、直觀性、集體性的特征,是在少先隊員心中植根紅色基因,行為上活化紅色基因的不二選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以下簡稱“南師附中新城小學”)為了進一步發揮少先隊儀式教育的作用,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
一、每日升旗儀式,植根紅色基因
每周一早上舉行升旗儀式,是每個學校都會進行的儀式活動,全體學生肅立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穿著整齊的校服,佩戴紅領巾,高唱國歌,行隊禮。面向五星紅旗行以標準的隊禮并高唱國歌,這是每一個少先隊員的職責也是愛國的集中體現。有些學校也會利用每周升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來向少先隊員們宣傳紅色文化,或者進行思想教育與提升。但是我們能發現,少先隊員們只有在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上才會產生濃烈的莊嚴感,尤其是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而言,少先隊員對于感受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感是很薄弱的。所以,南師附中新城小學除了周一的集中升旗儀式外,日常還舉行“非集中升旗儀式”。每周二至周五的清晨,學生只要進入校門,聽見國歌聲響起,原地立正,面向國旗,行隊禮。在這樣看似平凡、簡單、重復的儀式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根植紅色基因。
二、每周隊會活動,滲透紅色基因
中國少先隊工作協會副會長華耀國曾經說:“少先隊傳承紅色基因,首先要學習知曉黨的紅色歷史。懂得傳承紅色基因,堅定跟黨走才是“人間正道”。其次少先隊傳承紅色基因,就要學習和發揚黨的紅色傳統……最后少先隊傳承紅色基因,就要學習和弘揚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意志品格。達到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的目的。”如何將這些紅色歷史、紅色傳統、紅色氣質一一向少先隊員們宣傳到位,這就需要利用到每周的隊活動課。我們根據據不同年級隊員的認知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了解紅色歷史。比如在了解長征這一段偉大的紅色歷史時,我們組織低年級學生觀看長征系列影片,引導中年級學生閱讀與長征有關的文章、書籍,指導高年級學生自主收集資料,開展“我談長征”交流會。
處理校內的交流學習,我們還將隊會活動延伸只校外。 學校大隊部與江蘇省少年警校合作,建立“警察精英示范班”。學生們在警務課程訓練中,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還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警察愛黨愛國的忠誠、自強不息的拼搏、無怨無悔的奉獻等意志品格。
(三)每年多樣化儀式活動,活化紅色基因
每年我們都會根據隊員的發展需求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如一年級開學初的入學儀式,一年級下學期的入隊儀式,三年級的十歲成長儀式等。為了讓常規的儀式活動更深入,進一步活化紅色基因,學校每次都會精心選擇活動舉行的時間,認真做好儀式活動前的準備,充分發揮全體隊員的積極性。以學校一年級入隊儀式為例,《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 要求“全童入隊”,一年級學生入學才一個多月,如果直接入隊,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所以,我們的入隊儀式沒有安排在當年10月份的建隊日,而是安排在清明節(南京解放日)前后。我們結合平時的少先隊活動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前期活動。學校大隊部安排大隊委采用班級結對互助的方式,組織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少先隊的知識、了解少先隊的隊史、講述少先隊的故事、學習少先隊的禮儀、學唱少先隊的歌曲、參觀隊部室……這樣結對互助形式充分發揮中高年級中隊和隊員的力量,既達到分層教育的目的,又促進了隊員的自我教育。為了營造濃厚的儀式氛圍,我們將儀式的地點選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小隊員們在入隊宣誓后,向烈士們敬獻花圈和親手做的小白花。這樣的儀式教育比課堂上的宣講說教更能讓少先隊員們深入理解英烈精神。
《小王子》里說:“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要想讓人永遠記得某一個時刻,有儀式感的教育是不可以缺少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先隊員們的要求,紅色基因應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儀式活動中慢慢積淀、逐步習得,繼而傳承活化。
【參考文獻】
12745017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