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農”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之一,如何更高效、有序地開展“三農”服務工作,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該文立足新時期背景,分析了現階段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開展階段性成果、現存不足,從多個角度入手提出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開展路徑,以期能夠為“三農”服務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三農”問題??圖書館服務??開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2(a)-0000-00
Probe?into?the?Way?of?Developing?the?Service?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in?the?Public?Library?in?the?New?Period
Abstract:?The?service?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is?one?of?the?social?service?functions?of?public?libraries.?How?to?carry?out?the?service?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in?a?more?efficient?and?orderly?way?is?a?problem?that?needs?to?be?considered.?Based?on?the?background?of?the?new?period,?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achievements?and?shortcomings?of?the?service?work?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 farmers”in?the?public?libraries?in?the?new?period,?and?puts?forward?the?development?paths?of?the?service?work?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in?the?public?libraries?in?the?new?period?from?various?angles,?with?a?view?to?the?“Three?rural”services?for?the?scientific?and?efficient?development?of?valuable?reference?materials.
Key?Words:?Public?Library;?“Three?Rural”issues;?Library?Services;?Development?Path
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工作,主要是針對地區周邊鄉鎮、農村區域的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功能,面向社會提供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文化產品與資源,向三農提供文獻與圖書服務,為三農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從而輔助我國政府解決“三農”問題。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各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在“三農”服務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在促進農民文化水平提升、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精神文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美中不足的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三農”服務工作不足問題,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及其工作人員要立足新時期社會環境,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從理念、服務模式、技術等角度入手,全面優化“三農”服務工作。
1?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開展階段性不足
1.1?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開展階段性成果
自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強對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工作的要求,各地區有關部門帶領之下,公共圖書館積極主動承擔“三農”服務責任,在落實服務工作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成果。
第三,縣、鄉、鎮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自2006年以來,我國各地區縣、鄉、鎮各級公共圖書館紛紛加強對自身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陸續采購了彩電、VCD、計算機、多媒體設施等相應的文化娛樂器材,不斷配置農業技術、農業經濟、基礎文化、科學知識扥多方面的書籍。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
1.2.1服務理念較為落后,無法滿足新時期的主體文化需求
過去幾十年期間,雖然各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不斷加強自身文化資源的儲備,致力于向農村、農民輸送文化信息資源,但是在服務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被動服務”的思想。進入新時期之后,農民、農業的“三農”主體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文化資源的重要性,紛紛參與到圖書館的文化宣傳活動中,甚至主動借閱書籍。但是很多農村鄉鎮圖書館仍然秉承著過去的服務理念,采取被動服務的態度,缺乏對農民及農業企業對文化資源需求方向、類型的考量,從而降低了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水準[4]。
1.2.2“三農”服務工作管理機制有待提高
從現階段的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及其管理情況來看,很少有圖書館對“三農”服務管理工作展開現代化管理建設,在人力資源配置、技術資源配置、物質與資金資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足。以人員配置為主,在“三農”服務工作人員的管理方面,對聘用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較低,缺乏對其“三農”服務思想與職業素養的考核;在任用之后,績效考核與崗位業績考核缺乏詳細說明,無法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降低工作人員熱情。工作人員不能夠主動拓展“三農”問題的服務方式與方向,阻礙了“三農”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1.2.3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效益較低
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對“三農”服務工作的態度不一而足,部分地區的縣級、鄉、鎮圖書館沒有將“三農”服務工作作為重點工作,缺乏對農民、農業企業、農機機構等閱讀用戶的重視,缺乏對“三農”服務主體具體需求、實際情況的研究,也沒有對“三農”主體進行有效評估,從而缺乏個性化、規范化、差異化的服務工作[5]。在實際過程中,可以體現為公共圖書館提供單一的文獻資源,沒有對本區域“三農”主體進行市場調研,缺乏對“三農”主體的文獻資料需求方向、文化信息資源需求原因、文化資源需求變化趨向的了解,忽視本地區涉農人員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導致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工作呈現低效化、同質化的特征,影響地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2?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開展路徑
2.1?統籌城鄉公共圖書館,搭建標準化運行機制
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落實“三農”服務工作,建議要認清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異,認清市、縣、鄉、鎮、村各級公共圖書館在文化資源、人員能力、物質建設、建館規模、文獻多樣性等方面的不同,加強對城鄉公共圖書館資源的統籌,進一步拉近不同級別公共圖書館的差距,以標準化的運行機制提升區域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的整體水平。根據現階段的分館建設成果,可以分別對街道社區分館、縣分館、鄉鎮分館、村文化室等不同級別的圖書館進行統籌配置,按照統一級別標準裝修,配置符合標準的文獻資料,同時提出總館、分館的文獻更新周期要求、規模要求與質量要求。建議要根據統一標準解決1~2名事業編的管理人員,將其派遣到分館參與“三農”服務工作[6]。總館要定期對下屬分館內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及時傳遞最新的“三農”服務要求、傳遞“十四五”時期的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精神,以此形成統一、標準的多級、多層次公共圖書館運行機制,為有效落實“三農”服務工作奠定基礎。
2.2?及時轉變“三農”服務理念,強調“三農”主體服務
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落實“三農”服務工作,建議工作人員要積極轉變服務理念,關注“三農”主體的切實需求。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地區農業生產水平不斷增加,“三農”主體的文化素養日益提高,對文化資源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基于此,公共圖書館需積極引入科學服務理念,強調以主體為本,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始終強調“用戶至上”思想,將自身作為涉農用戶與涉農信息資源之間的橋梁,為“三農”提供優質服務。在“三農”服務工作中,公共圖書館需轉移現階段的工作重心,轉變以往單純地為涉農用戶提供資源的方法,而是為其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文化資源的尋找、涉農信息的溝通會議等,做出主動服務的姿態,這樣才能夠更滿足“三農”主體需求,贏得用戶的認可,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在“三農”領域的服務競爭力,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職能[7]。
2.3?搭建資源共享服務模式,加強公共圖書館與各方力量聯系
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落實“三農”服務工作,建議要積極搭建資源共享的服務模式,拉近圖書館與農民群眾之間的聯系,提高“三農”服務工作質量。在實際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的藏書中心、目錄中心、圖情業務交流中心是開展公共服務與社會文明建設的主要場所與力量,能夠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在以往的公共圖書館“三農”服務工作中,工作人員借助赴館內文化資源典藏優勢,通過提供涉農資源為“三農”主體提供服務,但是仍然存在信息不及時、文化資源時效性不足的問題。基于此,建議加強地區各級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聯系,構建資源共享機制,進一步優化配置區域內的涉農信息資源與文化資源。要想實現這一點,需要積極聯系地區有關部門,主動與農業技術部門、農業經濟部門、市政府監管部門、農業技術中心等取得合作,實時傳遞各方資源,將公共圖書館作為涉農信息與文化資源的“匯聚點”,及時多方面的涉農信息匯集起來,以此實現共享資源構建,充分滿足涉農人員的文化信息需求。
2.4?積極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
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落實“三農”服務工作,建議要積極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充分考慮市場化發展之后的“三農”主體需求差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三農”服務。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工作,主要面向來自不同機構、階層的涉農人員,不再是以往單一地為農民提供文化資源服務,而是為農業技術、農業生產、農業企業、農業研發、農業機械、農村建設、農村市場經濟等不同的涉農人員提供服務。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主體愈發多樣,不同涉農人員由于其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職位不同、教育經歷不同、性格愛好不同、目的不同等,其對涉農信息、文化資源的需求各有不同,對信息與資源的獲取方法也有所差異[8]。因此,公共圖書館需主動迎合市場變化,充分考慮“三農”主體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提出“個性服務”;要以具體的涉農人員為核心,充分考慮其職業、目的、性格、研究方向等,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了解其對涉農信息、文化資源的需求,掌握其對圖書館服務的期望,為其定向提供服務,提高公共圖書館的“三農”服務工作高效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在“三農”服務落實的過程中,能夠為農村創造真實財富,幫助農村區域擺脫精神生活貧瘠的現狀,輔助政府加強農村社會環境的建設。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政府愈發關注各地區農村的社會環境、精神文明建設,且“主體”意識日益增強,需要積極轉變服務工作理念,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技術優勢,為“三農”主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高效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小晶,馮永財.基于CiteSpace的基層圖書館“三農”信息服務研究[J].農業工程,2021,11(2):44-50.
[2] 那艷,吳漢華.多數民間圖書館屬于公共圖書館——兼論古越藏書樓的公共圖書館性質[J/OL].圖書館雜志:1-7[2021-11-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211126.1033.004.html.
[3] 龔曉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路徑探討[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39(6):111-115.
[4] 郭藝璇,李玲梅.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的高校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三館融合模式探索及策略研究——以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博物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11):40-45.
[5] 郭玲.基層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6] 冀愛斌.公共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9):11-12,20.
[7] 張瑤.發揮公共圖書館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J].大眾文藝,2018(14):170-171.
[8] 歐陽建勇.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財政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8.
作者簡介:韋入榕(1973—),女,本科,館員,研究方向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
28495007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