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寧


摘要:工業產值的增加對于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陜西作為擁有眾多工業的省份,研究其財政收入對工業產值的影響,對于陜西選用財政制度,以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首先對陜西省工業發展和財政收入進行了一般分析,之后以1999~2019年陜西省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的時間序列數據為基礎,利用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分析財政收入對工業產值的影響,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收入;工業產值;實證分析等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陜西經濟不斷增長,其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也不斷加快,陜西煤、石油、有色金屬等資源較為豐富,作為陜西的支柱性產業,為陜西財政收入的增加做出很大貢獻,也為陜西GDP的增長立下汗馬功勞。科技的革命呼吁著技術的發展,工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資金投入作為技術的支撐。陜西有種眾多大型國企產業,其發展對財政依賴程度較高,當地的財政水平直接影響工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較高的財政收入有助于壯大政府能力,提升政府投資水平,但過多的財政資金投入企業,并不利于企業的自主研發。財政稅收改革不可能適應長久所有的情況,當下如何制定既適合陜西現實,又能較快促進陜西工業產值健康快速增長的財政政策是一難題。因此,研究財政收入對工業產值的影響,既是對現實研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確保區域實現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二)文獻回顧
財政壓力越大,對企業發展越不利。Pi-Han Tsai,Chien-Yu Huang,Tsun-Feng Chiang(2020)通過二元回歸分析發現地方財政支出與工業用地價格正相關,表明財政可以通過工業用地價格影響工業成本。李艷秋、李宗澤、辛立秋(2020)通過對東北三省規模企業進行數據分析,認為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是緩解資金約束、推進企業研發的有力途徑。黃壽峰,鄧宇銘(2020)指出財政壓力容易扭曲資本要素投入企業,增加了企業交易成本和稅負。歐陽銘珂,張亞斌(2018)對我國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企業增加產能投資,可以彌補生產潛能不足,但這最終將導致產能偏離均衡狀態。
許多學者認為,財政分權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生產效率。陳明(2020)選取2007~2018年滬深A股市場上市企業的非平衡面板數據作為樣本,發現較高的財政分權水平有利于企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臺航、孫瑞(2017)通過分析1999~2014年各個地區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結果發現,財政分權程度越高,對國有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作用越積極。
綜上,學者們認為財政合理的投資有助于工業企業的發展,過度的財政補貼會導致產能過剩,財政分權改善越良好,國有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效果越好。但是對于陜西財政收入和工業產值的研究空白化明顯。
二、陜西省財政收入和工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全省財政收入2287.73億元。西安市財政收入702.55億元,占全省財政收入的30.7%,排市級第一;楊凌市7.7816億元,排市級最后,占全省財政收入的0.34%。財政收入少,區域不平衡問題突出。
陜西作為全國制造業重要基地之一,又經西部大開發等建設,其工業體系發展較為完整。2019年,全省工業總產值26645.82億元,工業增加值9609.7億元,總量排全國第12。綠色工廠28家、綠色設計產品3種、綠色園區2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為綠色產業示范基地。陜西工業企業產業競爭力、投資理性、環保創新發展水平都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三、財政收入對工業產值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變量選取
財政收入。有文獻表明,某些地區的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互為因果關系,一切財政的支出都仰賴于財政收入的取得。
工業產值。雖然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但是工業產值對經濟的影響仍舊無可比擬。陜西擁有眾多大型工業企業,工業發展正處于中后期加速發展階段,更加不可忽視工業產值的變化,并且應從各個角度促進工業企業產值增加。
(二)實證分析
1. 變量平穩性
用ADF單位根檢驗數據是否平穩,避免虛假回歸。
由表1可知,lnY財政收入和lnX工業總產值ADF對應的P值大于0.1,則這兩個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接下來對其一階差分做單位根檢驗。取完一階差分,lnY財政收入和lnX工業總產值的ADF值對應的P值小于0.1,則這兩個時間序列為一階單整序列。
檢驗結果表明:陜西 1999~2019 年 lnY和 lnX一階差分序列平穩,可以繼續進行協整檢驗。
2. 基于E-G檢驗的協整分析
采用E-G兩步法檢驗陜西工業產值lnY和財政收入lnX兩個變量的協整關系。因為lnY和 lnX兩個時間序列一階平穩,則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第一步,協整回歸。用Eviews8.0估計lnY和 lnX之間的方程。
第二步,檢驗殘差單整性。用上述方法估計出來的方程生成殘差序列并命名為emc,經單位根檢驗,AEG的值為-3.579,算得麥金農檢驗臨界值為-3.34,AEG值小于麥金農臨界值,說明工業總產值lnY和財政收入lnX這兩個序列存在協整關系,即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3. 格蘭杰因果檢驗
從表3能夠看出,滯后一期時,拒絕了“財政收入不是工業產值增長的原因”,說明陜西財政收入是陜西工業產值增長的原因;而接受了“工業生產總值不是財政收入的原因”,這有可能是陜西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所引起。
4. 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根據上述結果,lnY與lnX存在一階協整關系,即陜西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DlnY=0.183331+2.222503DlnX-0.02745emct-1
Se=(0.063335)(0.441877)(0.36776)
t=(2.894611)(5.029689)(-0.564091)
R2=0.687229 DW=2.318007 F=18.67640
由動態回歸得到非均衡誤差ECM=lnY-1.65lnX
對模型進行異方差(ARCH)檢驗,統計量TR2對應的P值為0.9512,大于顯著水平0.1,則不存在異方差。
對模型進行自相關(LM)檢驗,統計量LM=TR2對應的的P值大于顯著水平0.1,則不存在自相關。
模型表明:財政收入每上升1%,工業產值上升2.222503%;長期均衡狀態被短期內的波動所影響,非平衡狀態也會以2.745%的修正力度回到平衡狀態。
四、結論和建議
(一)以技術創新為目標導向構建財政補貼機制
一是政府摒棄對個別落后企業進行不合理的扶持,避免財政資金投資回報率極低的企業。二是監督引導企業將財政補貼投向核心技術和創新技術開發領域,避免盲目地擴大產能,避免企業仰賴財政補貼的資金優勢進行不合理競爭。
(二)強化財政分權制度
較高的財政分權程度給予地方財政自主性, 有助于當地政府實行因地制宜的財政制度。黃河集團有限公司、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地方電力集團公司、西儀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都是陜西支柱型企業,較高的財政分權制度對這些企業的發展有著正向的作用。
(三)壯大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優勢產業
目前這三大產業占全省工業的80%以上,影響很大,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優勢產業規模,將其打造成在全國優勢明顯、競爭力強、具有領先水平的產業。一是培育主導產業,增加附加值,形成產業鏈。二是建設工業園區盡量考慮縣鎮地區的發展。三是要政府和企業樹立節約資源、綠色發展的責任意識,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
(四)改造提升紡織服裝、食品、輕工等傳統工業
對于傳統工業的改造,重點落在輕工業上,輕工業能夠吸納眾多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一方面,在之前,陜西的紡織工業是陜西的支柱性產業,基礎很好,在全國有著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依托陜西農業進行果汁、乳品、啤酒等食品生產,打造農業科技城。
參考文獻:
[1]Pi-Han Tsai,Chien-Yu Huang,Tsun-Feng Chiang. FISCAL EXPENDITURE AND INDUSTRIAL LAND PRICE IN CHINA:THEORY AND EVIDENCE[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20,38(04).
[2]李艷秋,李宗澤,辛立秋.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能否助力東北振興——基于東北三省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20(10):101-105+112.
[3]黃壽峰,鄧宇銘.財政壓力、企業要素投入扭曲與經濟績效[J].財政研究,2020(03):85-100.
[4]歐陽銘珂,張亞斌.財政補貼、扭曲競爭與汽車產業產能過剩[J].財政研究,2018(12):84-96+113.
[5]陳明.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2):76-81.
[6]臺航,孫瑞.財政分權和國有企業生產效率——基于省級工業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17,28(08):95-110.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102350078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