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藝
摘要: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營企業融資困難也成為了限制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影響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融資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民營企業是我國公民自行出資興辦和經營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法人和非經濟法人實體,具有自行組建、自行籌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等特點。在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較小,可利用的資源和資金不多,難以獲得銀行和金融機構信任,一旦市場不穩定,就會為其發展帶來巨大影響,融資渠道十分有限,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影響民營企業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要創造更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為民營企業指明發展方向,就需要將重點放在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上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更大進步。
一、我國民營企業的主要融資途徑
(一)內部融資
內部融資主要是管理人員利用企業日常經營、經濟活動和業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融資,資金主要來源于留存收益和折舊。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留存盈利、折舊、定額負債等轉化為再投資。內部融資具有風險低、成本低等特點,但很多企業發展規模小,所能夠獲得的經濟利潤有限,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積累足夠的資金,且該方式無法滿足大規模的融資需求。
(二)商業信用
商業信用融資無需支付外的利息,主要是民營企業利用自身的信用程度來賒購商品,采取延遲償債的方式,來緩解企業資金方面存在的壓力。由于該方式不會產生利息,因此很多民營企業想要獲得短期資金,都會采用商業信用的方式。但如果產生違約,或自身信用無法得到其他機構的認可,就會為民營企業帶來較大的法律風險。
(三)銀行信貸
銀行信貸是當前很多企業都會采取的融資方式,主要是向銀行獲得一筆資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償還,并支付相應的利息。該方式審批流程十分復雜,所花費的時間較長,有其是對于中小型民營企業而言,很難獲得銀行的信任,得不到銀行信貸的支持。
(四)金融租賃
承租人和出租人要簽訂合同,按照合同中的有關規定,出租人從承租人制定的出賣人那里,購買承租人制定的固定資產,出租人擁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為義務,將某時期的固定資產進行占有、使用,并將所獲得的收益權讓渡給承租人。
二、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影響因素分析
(一)國有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因素
國有商業銀行需要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國有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其重點在于國家基礎產業及大型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關注度較少。不僅如此,國有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都遵循穩健、低風險的原則,因此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很難獲得銀行信任。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機制比較機械化,難以和民營企業發展相匹配。
(二)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
很多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小,不管是擔保能力還是抗風險能力都不夠強,很容易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根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在選擇能夠提供的貸款擔保條件時,大約有40%的民營企業選擇存貨質押,只有20%左右的企業能夠以廠房進行抵押,其中接近25%的企業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在于,并不能夠提供銀行愿意接受的抵押資產。內部管理機制不夠成熟和完善也是影響其融資的主要因素,很多民營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夠完善,對其自身發展造成較大阻礙。
(三)企業信用和財務情況
和大型企業相比,很多中小型民營企業內部信息公開程度并不高,會計報告不夠規范合理,也正是處于這一點,民營企業很難提供金融機構、銀行所需要的會計報表,很多企業的信用評級都很難達到標準,對其融資產生較大影響。除此之外,企業財務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問題。由于民營企業管理層往往具有較高權利,在財務方面監督力度不夠,漏稅、偷稅的情況較為普遍。部分單位為了和其他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財務報表上弄虛作假,這也會讓企業更難獲得銀行信任。
(四)制度歧視
在市場經濟之前,計劃經濟在我國實行的時間較長,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很多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對民營企業都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害怕承擔責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會用限制民營企業貸款數額、增加貸款手續等方式,為企業融資帶來難度,這也降低了抵押率。
(五)忽視軟環境工作
很多民營企業基于拿到資金,一味加強硬件,卻忽視了內部管理、企業文化等軟件環境,即便拿到了資金,企業內部文化不夠積極,失去了凝聚力,也會為企業未來發展造成阻礙。
三、改善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一)推行“競爭中性”原則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遵循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營造良性競爭環境,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中有序競爭,兩者之間能夠實現協調發展。要打破傳統企業壟斷、一家獨大的局面,為更多中小型民營企業提供發展機遇,保持市場開放,從而促進更多企業加入到市場競爭中,創造更加開放、自由、透明、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僅如此,政府和國家還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嚴厲禁止出現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
(二)定向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直接融資
民營企業管理者要充分把握市場發展規律,意識到市場變化對自身發展、融資帶來的影響,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學習其他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促進內部的規范化運作。政府要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職能和作用,向更多民營企業領導和管理者進行宣傳,宣傳內容主要包括上市培訓,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上市掛牌,從而推動民營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和再融資,為其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還需要大力開發新的債務融資工具,降低民營企業發債成本,擴大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的支持范圍。
(三)提升企業風險識別、分析能力
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都需要樹立風險意識,提升對融資風險的識別和分析能力,不可盲目融資,要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制定合理的融資計劃。對于在風險識別中表現優異的員工可以給予適當獎勵,例如物質激勵或精神激勵等,從而提升風險識別和分析質量,確保能夠在融資過程中,靈活應對突發情況。
(四)提升民營企業融資方案的合理性
優化融資方案是民營企業提升融資成果、降低風險的重要手段,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民營企業需要展開市場調查工作,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變化情況,將傳統單一的融資渠道轉變為多樣化發展,對已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銀行進行深入分析,對還未建立關系的金融機構進行評測,從中選擇最優銀行,開展融資活動,以更好解決融資困難問題;二是要充分意識到預算管理對企業融資活動的重要性,加強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從而實現融資資源的最合理規劃,確保融資所獲得的資金能夠滿足民營企業實際發展需求。在企業融資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風險,要確保在風險來臨之際,企業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解決問題;三是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制定分批提貸計劃。應用該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減少貸款得到資金所產生的利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四是民營企業管理者要對合作的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評價,要占據主動權,提升自身地位,排除和企業發展不相符的銀行;五是認真規劃短期結余資金。企業要對自身經濟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對短期內的結余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可以利用這部分資金進行投資,利用結余資金獲取更多利潤,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六是在融資之前,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制定完善的融資計劃,對融資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全面評估,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確保融資方案能夠和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相匹配,推動企業穩定發展。
(五)融資事后分析
融資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不僅需要做好事前規劃和事中的風險控制,在融資活動完成后,進行事后分析也有很重要意義。一是要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開展相關工作,規范融資事后分析流程,對分析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和管理,降低融資風險;二是保持反饋渠道暢通。在事后分析工作中,要加強員工和企業領導者之間的聯系,為員工創造參與融資活動的渠道和平臺,不斷完善事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六)培育民營銀行體系,實現銀企共贏
就目前銀行體系情況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中小型民營商業銀行不管是從規模還是數量上來看,都無法與之相比。這種銀行結構模式會為民營企業融資帶來較大阻礙,還有可能讓中央政府承擔所有融資風險,一旦出現融資方面的問題,就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推行金融社區服務模式,主要集中城市而由地方控股的金融機構,發展成為和地方銀行一樣的模式,為特定人群、企業、行業提供優質化的金融服務。這種模式的推廣和實施,能夠為更多中小型民營企業提供發展機遇,推動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也可以有效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
(七)強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對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也可以有效吸引外來投資。反之,如果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混亂,內部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就會為企業穩定發展帶來嚴重阻礙,加大了融資風險。除此之外,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融資能力,在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嚴格遵守信用,提升信譽,利用優良的業績來獲取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支持,提升企業競爭力。
(八)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社會企業積極參與配合,每個單位和部門都要意識到自身責任并積極承擔,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可以通過建立民營企業征信體系、對各企業經濟活動情況進行登記、對企業信用情況及時記錄等方式,完善征信體系。要加大對失信企業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在經濟發展進入全新階段的時代背景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資金作為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通過融資獲取。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積極探索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學的融資渠道和方式方法,國家和政府也要出臺優惠政策,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尤其是法律層面。企業管理人員還需要強化自身風險管控意識,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提升融資方案的執行性,為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佳洋,孫金燕.利率市場化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融資成本影響研究[J].上海商業,2021(01):47-49.
[2]魏革軍,張曉東,郝威亞,羅小偉.民營企業融資的影響因素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01):36-42.
[3]高峰.供給側改革促進民營企業資本管理[J].中國外資,2021(01):98-99.
[4]張美玲.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管理的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0(12):60-61.
[5]張蕾,潘正巖.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12):210-211.
[6]李真,李茂林,黃正陽.研發融資約束、融資結構偏向性與制造業企業創新[J].中國經濟問題,2020(06):121-134.
[7]關惠澤.金融市場發展與企業融資成本研究[J].現代商業,2020(32):135-136.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善盟分行)
267450078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