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王飛
摘要:為全面描述、呈現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狀況,基于對武漢市數十所高校大學生的分層抽樣調查,從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國家安全的認識狀況、在國家安全判斷力上的認識狀況以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影響因素、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等觀測點進行了多維度、多層面地審視和解讀。歸納出群體間與整體上“兩極化”、具體認識與抽象認知脫節兩大突出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意識
一、研究概述
為了深入了解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狀況,“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研究”課題組嚴格遵循實踐性、客觀性、可測量性等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在全面理解、把握大學生思想認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基本理論[ 1 ]作為主要考察維度,進行了先期訪談,并設計了“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現狀調查問卷”,于2020年秋在武漢地區根據高校在校生基本分布情況[ 2 ],控制高校類型、性別、年級、專業、政治面貌等樣本特征,對數十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00份。
對回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81>0.8,Bartlett檢驗中KMO值為0.933(接近1)、P值小于0.05,反映出問卷題目設置內在一致性強,且各變量間相關性高,調查的信度與效度較好,基于其展開的數據分析具有可靠性(見表1、表2)。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課題組主要選取了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國家安全的認識狀況、在國家安全判斷力上的認識狀況以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影響因素、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等多個觀測點進行多維度、多層面地審視和解讀,以期全面描述、呈現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狀況。
1.總體國家安全觀:自我認知情況較好,客觀了解有待加強
受訪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自我認知情況較好, 57.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自身對總體國家安全觀有些了解,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客觀了解度上有待加強。從數據結構上看,受訪大學生總的來講雖說自認為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認識不完整不明確”,但大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自我認知情況上較好。然而,超半數受訪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相關知識了解不清,客觀掌握情況較差,錯誤率較高,不能深刻理解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經濟安全等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地位,這表明大學生對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較為模糊,需要進一步加強掌握。
2.國家安全:意識到重要性,表現出傾向性
受訪大學生普遍認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且在國家安全意識上表現出傾向性。93.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國家安全十分重要,是關系國家利益與穩定的大事,這說明大學生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普遍正確的認知。而受訪大學生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十三個領域的國家安全上都表現出了極其重視的態度,每個領域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都是最高的,都超過六成。但在這其中,受訪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重視國土安全、軍事安全、信息安全與核安全,尤其是軍事安全與核安全;更加傾向于忽視文化安全、生物安全與生態安全,尤其是生態安全。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傾向性。
3.國家安全判斷力:總體認知復雜,具體了解分野
在國家安全的判斷力上,受訪大學生對我國總體的安全保障狀況認識復雜,對有關重要政策法規、重大事件的了解與意識傾向呈現分野。
針對我國國家安全保障的總體狀況,受訪大學生的認識不一致,具有較大的分歧:認為我國國家安全狀況有待改善、狀況樂觀、狀況嚴峻的受訪大學生分別占22.35%、25.85%、20.60%,另有11.5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國家安全狀況有待改善且形勢嚴峻,10.3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國家安全狀況比較樂觀但有待改善,不同交叉選擇的組合呈現出很強的離散性。在對有關國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規及重大事件的知識了解情況上,受訪大學生對《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及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政策規定多表示不太了解,但對如“美國制裁華為事件”這樣的具體事件則表示有一定了解。這說明大學生對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教育活動了解程度較低,而對于相關熱點事件了解程度較高。
此外,在國家安全相關問題的判斷中,受訪大學生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利益意識,但憂患意識與危機意識尤顯不足:面對威脅國家利益的具體事例,多數受訪大學生表示要堅定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維護國家發展利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體現了較高的利益意識。而在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時,4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仍應持樂觀態度,繼續保持固有發展模式,對于防范化解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大風險的重要性認知不足;41.6%的受訪大學生則在當前我國保持總體穩定向上發展勢頭的情況下缺乏憂患意識,著眼于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而忽略了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的重要性。
4.個體特征差異影響國家安全意識水平
對問卷樣本進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受訪大學生政治面貌、性別、專業、院校及年級差異對其國家安全意識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政治面貌上,黨員較之團員與群眾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及其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明顯較高,其“非常了解”與“比較了解”的占比高出共青團員與群眾約20%。
性別上,總體看男性較女性對國家安全相關重大事件更為了解,如《反分裂國家法》、南海主權歸屬問題、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等;且男性對目前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方面的工作持更為積極的評價,認為高校工作“非常好”的占比達26.9%,比女性高出6.2%。
從專業與高校來看,文史類與理工類學生較體育類與藝術類學生對總體國家觀及國家安全內涵的了解程度更高,而985與211高校的學生則較本科與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更高的國家安全意識水平,特別是在對國家安全影響因素的認識上、在重視科教水平與文化事業方面,差異更加明顯。
三、突出問題
根據調查所得的受訪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基本狀況,課題組對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概括式總結,以發掘特殊性、找準痛點,為現行教綱下[ 3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培育提供參考。
1.群體間與整體上的“兩極化”
在受訪大學生中,不同群體間國家安全意識存在一定的“兩極化”現象,尤其是在對國家安全的總體判斷上,受訪大學生對于我國國家安全保障狀況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近半受訪大學生認為我國國家安全狀況有待改善、存在進步空間的同時,認為我國國家安全狀況樂觀與認為我國國家安全狀況嚴峻的受訪大學生比例相當且都為數不小。
受訪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國家安全意識存在的“兩極化”現象更為顯著:首先是認識領域,在對有關國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規及重大事件的了解上,受訪大學生普遍對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教育活動等了解程度低,而對于相關具體的事件了解程度高。且根據統計分析,受訪大學生對上述兩類事物了解度的“兩極”認識是清晰而穩固的。再者,受訪大學生會選擇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國家安全的比例最高,達91.3%;學校教育緊隨其后,占65.7%;而會選擇通過書籍報紙、影像資料與學生日常生活了解的則相對較少。這說明大學生對于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了解多為被動攝入、缺乏主動汲取的同時,同一群體存在對國家安全了解途徑的兩極分異。
2.具體認識與抽象認知的脫節
一方面,受訪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現狀能做出基本合理判斷,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多有著良好認知,認為其是關系國家利益與穩定的大事,呈現出較高的利益意識。另一方面,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認識不夠深刻透徹、了解模糊,且普遍對國家頒布的有關國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規了解程度較低,缺乏一定的憂患意識與危機意識。這說明面對實踐,面對實際行動的落實與系統知識的學習,大學生的具體認識情況較為不足。
此外,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具體措施認識上,受訪大學生的想法頗豐,譬如對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與認同,希望與世界各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斗爭中攜手而行,有更多的交流溝通。但于國家安全意識的傾向性上,即使在各種矛盾集中凸顯而日益呼喚綠色現代化的今天,受訪大學生還是傾向于忽視生物安全與生態安全,二者的受重視度仍是最低的。如此,說明大學生在國家安全具體實踐上的認識傾向,不能上升到抽象認知、尤其是不能上升到國家安全意識的深層維度上來,也較為普遍。
【參 考 文 獻】
[1]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陶宏等.湖北教育年鑒[R].湖北省:湖北省教育廳,20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中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綱要[Z].教材〔2020〕5號,2020-9-28.
(責任編輯:姜秀靚)
3057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