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要:高校學生三觀已經基本形成但是因為特殊的學習環境和地位的轉變,學生面對的重重誘惑增加,學生心智不成熟使得這些原本已經形成的正確三觀存在出現問題的風險,此時需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此教師更需要科學使用互聯網,深入挖掘微載體的應用方法,使得微載體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為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助推力。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學生 思想政治 微載體
前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國內也掀起了互聯網+的熱潮,其中在教育行業更是如此,多媒體設備就是最為直接的體現,為全面提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微載體就是互聯網發展下的產物,將微載體應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讓教學內容豐富化、趣味化,是提升政治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從研究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的意義入手進而分析利用微載體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的意義
“互聯網+”本身就是當前的一大發展形勢,微載體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微載體具有便捷性、共享性、生動性等特點。從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來看學生認真程度不夠,學校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自主性下降,學生課上玩手機、逃課現象嚴重,學生對思想政治理念的不重視也直接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狀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不利[ 1 ]?;ヂ摼W一向是一把雙刃劍,他在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紛繁復雜的信息,學生的三觀還未固定好,因此很容易受到煽動,思想偏激的學生還有可能出現錯誤的政治傾向,而高校的學生是未來的社會棟梁,若是出現思想上的問題對國家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科學的教學途徑以保證教學質量。既然在互聯網發展的影響下微載體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好這一特點充分地發揮出微載體的積極作用,將微載體應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之中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產生好奇心理,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其次有利于教學內容多元化,微載體的良好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學的空間局限性,讓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活動都可以變得更加的多元,自然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得更加充分,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開展的建議
1.充分利用互聯網結合微載體發揮學生主動性
教師若是想要充分地發揮出微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明確需要利用微載體達到何種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保證微載體的選擇和使用都更加具備針對性。為此首先教師可以明確利用微載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載體的靈活性、學生對微載體的喜愛以及微載體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將微載體應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預習環節之中。部分高校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時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教學方法更是以灌輸法為主,正是因為如此,教學質量始終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此時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利用好學生的課余時間,將微載體教學與課前預習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對思想政治中蘊含的道理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2 ]。例如,在進行《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的教學時,其中需要學生正確理解道德的品質和功能,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良道德。此時需要的是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僅靠說理是無法達到提升學生道德意識的教育目的的,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微載體像是微博等社交平臺尋找符合中華傳統道德的社會熱點,并且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其中的內容,分析其代表著何種中華傳統美德,學生本身在課余時間就喜歡玩手機,教師將微載體與課前預習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率。
2.研究微載體結合思政教育選擇合適微載體
微載體也有很多種類型,不同的微載體使用效果會有所不同,教師若是想要利用微載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前需要研究微載體的類型和特點,然后結合思政教育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載體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載體創新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之中發揮出微載體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利用當前比較流行的小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完成以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為主題的小視頻拍攝任務,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思想政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這種以小視頻進行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高校思政課的自由氛圍以及魅力[ 3 ]。此時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高校學生會擺脫思政課無聊的錯誤觀點。其次教師可以在進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給予學生使用微載體的自由,高校學生受高中高壓教學太久,使得學生對于約束的教學課堂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且學生進入高校脫離了家長的監督,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會出現上課玩手機的行為,在高校的教學中一個教師往往要面對上百名學生,讓教師一一進行監督顯然不現實,但是就這樣放任不理,也會導致課堂教學質量的下降,正所謂堵不如疏,與其實施毫無意義的管理,不如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大方的使用手機。此時教師可以圍繞社會熱點設計思考性問題,讓學生利用微載體去了解事情的背景,然后讓學生圍繞社會熱點表達自己的看法,此時微載體被當做是學習工具應用在教學課堂之中,學生就不能夠拿手機去觀看小說等其他事情,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識,為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礎。最后不同的課程內容對于微載體的需求也不同,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科學選擇微載體,要保證微載體使用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才能夠昂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時刻保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才是利用微載體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鍵點。
3.將思想政治實踐活動與微載體充分融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要影響和改變的是學生的思維觀念,這種思想層面上的改變是很困難的,高校學生已經成年,有了屬于自己的三觀和思考方式,此時要想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改變學生已經形成的思維僅靠說理是無法滿足教育要求的[ 4 ]。實踐是保證教育效果的關鍵,教師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于思想政治中的思想內涵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加深學生的印象,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驗證學生想法的正確性,可以幫助學生將錯誤的思想觀念進行改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要想提升實踐的質量,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實踐活動與微載體充分的結合,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翻轉課堂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實踐時間,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可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載體作為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通常情況下在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都不是單人任務,而是多人合作任務,那么學生需要良好的溝通平臺,保證信息交流暢通性,才能夠提升實踐的質量,實踐的質量有所提升才能夠保證思政教育效率可以有所提升。抑或者教師可以將微載體當做是學生實踐成果的展示平臺,思政實踐教學內容往往較多,很容易出現混亂,而且實踐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也非常重要,這樣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評價,若是學生展示得不充分或者不準確都會導致教師的判斷出現錯誤,影響后續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利用微載體作為展示的平臺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載體應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和思想架構非常有幫助,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為了進一步發揮出微載體的作用,讓“互聯網+”能夠充分地發揮實效,教師首先需要將互聯網與微載體充分融合在課前預習環節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其次教師需要研究微載體的種類,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種類科學選擇微載體,保證學生可以通過微載體更好的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理解其中思想內涵。再次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載體,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載體開展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將實踐結果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
【參 考 文 獻】
[1]皮瓊.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J].長江叢刊,2020,(36):187-188.
[2]張茜.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J].科幻畫報,2020,(11):167-168.
[3]朱新洲,蔣琛.“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3):61-62.
[4]劉建霞,孫小慧.“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184-185.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