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玲
當下,人類社會的身影正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一只腳踏在工業時代的大地上,另一只腳開始跨進信息時代、智能時代的門檻。近幾年,“互聯網+教育”成了教育界的時尚。不管是主動融入也好,被動接受也罷,互聯網都會一路向前,領跑未來。“互聯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將互聯網當作一種技術化、工具性的手段,而是要以互聯網思維來重構教育生態。
重構教育服務,需要“用戶思維”。在諸多互聯網思維中,用戶思維最為關鍵,沒有大批的擁躉,互聯網只是擺設。在用戶思維中,“友好”“極簡”“互惠”等是比較明顯的特征。“目標用戶是誰”“目標用戶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這是用戶思維的三條原則。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它的特殊性表現在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利害關系是長期性、公益性的。盡管教育服務不像商品交換服務那樣直接,但如果想提高服務品質,一定離不開用戶思維。如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思考服務的對象是誰。只有認識到學生和教師才是學校的服務對象,學校管理者才會把“兒童立場”“教師第一”,從喊口號化作看得見的行動。當兒童成長需求、教師發展需求得到了滿足,服務品質自然就提升了。
提升辦學品質,需要“極致思維”。互聯網的極致思維有三個維度:極致的目標,超越客戶所能想到的,給其以意想不到的驚喜;極致的路徑,反映在行動上是付出超常的努力,反映在目標上是提交的結果超出客戶預期;極致的措施,弄明白客戶的需求,再進行反復溝通,直至出現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極致思維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主要應體現在對辦學品質的追求上。比如“讓師生目之所及處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發揮育人功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天天感動學生”等辦學追求,都是用極致思維勾勒美好的教育圖景。教育是一個理想的事業,理想主義某種程度就是極致思維的產物。教育如果沒有理想,就如同人沒有靈魂一樣。當然,極致思維如果用不好,也會使教育走向極端的功利化,教育人要能堅守正確的極致思維。
推動教育變革,需要“迭代思維”。最近,微軟電腦操作系統推出了Windows 11操作系統。從1到11,是一個清晰的迭代過程。每一次系統的更新,都有一批新功能嵌入。迭代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許代際差別并不大,但是最初的版本和最新的版本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教育服務的對象每一天都在生長著,因此教育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當教育的外部世界與內部環境形成沖突,諸多的教育問題就出現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方式的迭代升級。如學校管理需要從灌輸式與權力中心,向輸出式與效率中心、成果式與用戶中心、共創式與生態系統中心的模式逐漸升級;課堂教學需要從教師中心向學習中心、學習者中心、學習共同體迭代。學校和師生不斷朝理想的方向前進,教育就會越來越美好。
(作者系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政府督學)
374350058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