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干旱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雨水稀少、蒸發旺盛。中亞地區的水安全問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1],特別是蘇聯解體后,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獨立之后各自謀求發展,中亞國家水資源可支配量與需求量矛盾突出,中亞水安全問題更加凸顯。例如,咸海自中亞五國獨立之初的1992年至2015年間,面積減少了約40 000千米2,產生了嚴峻的區域性生態問題。

相關研究認為推進中亞地區的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可以有效支撐生態工業和高效農業的發展,大量減少農業用水,是應對咸海退化問題和緩解中亞水問題的重要途徑[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城鎮化與水安全的關系比較復雜,需要在厘清城鎮化過程與區域水安全復雜關系的情況下,來尋找更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式。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空間形態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3],而水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集中、產業發展與景觀變化對城市水源保障安全、城市用水安全和廢水排放安全產生多種直接和間接影響。本文從城鎮化水源保障安全、城鎮化生產用水安全和城鎮化廢水排放安全三個方面論述中亞城鎮化過程中的水安全格局與挑戰,并提出了一些應對建議。
中亞地區的淡水資源總蘊藏量在1萬億米3以上,雖然比較豐富,但主要以冰川等難以開發的形式存在,而且分布極為不均[4]。發源于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阿姆河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錫爾河是咸海盆地的干流,流域水資源量1160.21億米3,過去基本上是蘇聯內河,現在是著名的國際河流。
中亞水源主要在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境內,兩國的水資源貢獻率達到75.68%,僅在塔吉克斯坦境內就集中了中亞55.49%的水流量以及60%以上的冰川。而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則屬于缺水國家。在哈薩克斯坦,河流年均供水量僅為2萬米3,在獨聯體國家中列倒數第二。盛產石油的土庫曼斯坦素有“水比油貴”的說法,由于缺水,許多居民甚至要定時領取飲用水。烏茲別克斯坦的年人均水資源量(自產)僅為702米3,按聯合國的標準(1000米3/人),屬于嚴重缺水國家。
根據國際危機集團2014年1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亞水壓力》,預測2040年中亞地區的人口總數將接近9000萬,比2018年增加1700多萬。人口增長將對中亞水資源安全帶來巨大壓力,各國為保證糧食供應,必然會增加灌溉面積,水資源需求將會進一步增長。未來的城鎮化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會調整產業結構和人口城鄉分布[5],但人口總量的快速增加與工業發展,加上氣候變化等影響,將會進一步增加中亞水安全壓力。
城鎮化進程帶來城市人口膨脹和用地規模擴張,加上城市工業發展,都需要增加用水量。哈薩克斯坦優先發展高耗水的選礦、冶煉、化工等行業,加大水源消耗。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在獨立后大規模發展棉花種植和紡織業,將其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擴大糧食生產以解決本國糧食安全問題,由于用水粗放使得用水量很高。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發揮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讓蘇聯時期建成的水電站全負荷運轉的同時,又積極續建和再建新的水電站項目,以此彌補本國能源資源匱乏的弱勢,這一結果又進一步導致下游國家水資源短缺。

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匱乏對各國的城鎮化進程帶來極大挑戰。中亞地區社會經濟用水主要在農業灌溉,1994年、2000年、2008年農業用水占社會經濟總用水量的比重分別是94.13%、90.62%、86.56%,雖然比重持續下降,但仍然具有很高比重。工業用水量雖然總量不高、占比不多,但增長較快,而且工業用水之后的排放大大增加了水質安全壓力。
隨著城鎮化發展,城市人口集聚,城市人口密度增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排放的生活廢水污水也隨之增多。城鎮化過程中的工業迅速發展,引起工業廢水、廢物、廢氣的大量增多,會直接或間接導致河道水質和底泥的污染。城鎮化使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不透水地面的比例上升,從而增大地表徑流,將地表污染物帶入河道水體,引起水質惡化。城市污水的處理率低下,廢水、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中,會成為嚴重的二次污染源。
城鎮化過程中的廢污水排放給區域水安全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和極大風險,中亞國家也一直面臨著這些風險,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重視和解決。在蘇聯時期,鈾的開采和加工主要布局在中亞國家,而這些也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主要工業。幾十年來,放射性污染物在露天場所不斷聚集導致這些地區的生態條件在迅速惡化,地下及地表水資源和河流受到嚴重污染。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獨立后,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油氣工業發展迅速,油氣開采規模加大,產生的大量有機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和重金屬被拋灑到地面水體,而且排污治理技術不高,造成河流水質不斷下降,導致水源嚴重污染。此外,農業用水粗放低效,灌溉系統技術較為落后,存在大水漫灌、串灌的現象,以及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水資源浪費與污染現象嚴重。據統計,排入阿姆河的污水已占到其流量的35%;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排向河流、湖泊和水庫的污水也占到其流量的40%以上,這都給中亞水安全帶來極大挑戰。
中亞五國進入21世紀以來城鎮化速度加快,城鎮人口和城市土地空間擴張明顯,城市工業發展迅速,城市發展用水需求增加[6]。由于中亞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人口不斷向城市集聚的過程并不能減少農村人口總量,以及人口增長需要更多的糧食供給,因此農業發展用水量依然巨大。而且,由于污水處理技術和農業灌溉技術落后,硝酸鹽、殺蟲劑、重金屬和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排入河道水系,導致中亞地區水質污染嚴重,大大增加了水質性缺水的風險。因此,中亞城鎮化過程中的水安全問題會越來越嚴峻,而且由于水資源分配不均與供需矛盾突出,中亞國家間對水資源的競爭不斷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中亞國家應加強溝通協商,建立合理可行的中亞跨界河流水量分配機制,構建統一的共用水資源的法律基礎,通過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應用和普及、推進工業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提高城鎮用水供給能力和污水處理能力,并積極獲取國際社會援助和技術支持來應對水安全問題。

[本文相關研究受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XDA20040402)資助。]
[1]楊勝天, 于心怡, 丁建麗, 等. 中亞地區水問題研究綜述. 地理學報, 2021,76(2): 367-382.
[2]馬海濤. 辯證地認知咸海退化問題. 科學, 2020,72(5): 37-39.
[3]Ma Haitao, Sun Zhan.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ts dynamic factors of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 30(11): 1761-1780.
[4]全新麗. 中亞地區水資源問題. [2005-12-08/2021-02-05]. http:// www.h2o-china.com/news/43116.html.
[5]馬海濤,孫湛,張芳芳. 中亞城鎮化研究的文獻分析及熱點變化世界地理研究,2021,30(1): 80-89.
[6]馬海濤,孫湛. 中亞五國綜合城鎮化水平測度及其動力因素. 地理學報, 2021,76(2): 367-382.
關鍵詞:中亞 城鎮化 水安全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