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新紅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每天發(fā)現(xiàn)孩子那么多的優(yōu)點,這是多么愉悅的一件事。

成長離不開陪伴,大多家長會以父母、老師、朋友的角色陪伴孩子。我是小學老師,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我一直努力成為孩子忠實的崇拜者、欣賞者,并用這樣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兒子幼兒園時,他的每一次公開課、公開演出我都到場;他講的每一個故事我都認真聆聽;他做的每一個手工作品、畫的每一幅畫、完成的每一份作業(yè),我都毫不吝嗇地表揚、鼓勵,還常常抱他、親他,讓他感受到我為他驕傲。
兒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認識了很多字,所以小班第二學期就有機會主持升旗儀式。記得他第一次主持,我遠遠地站在操場最后,看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從容。當他順利主持結(jié)束后,朝我投來自信的目光時,我真為他驕傲。下午接到兒子的第一句話就是:“寶貝,你今天主持好棒?。∧懵龡l斯理的,媽媽比你還緊張,媽媽要學習你的沉穩(wěn)、自信?!眱鹤颖е逸p輕地說:“你只要把稿子記熟了,就不緊張啦?!蹦巧袂椋路鹪诮o我傳授秘訣。
兒子四年級時,開通了自己的博客,有時會發(fā)一些文章,但總不告訴我博客名。后來終于從他的同學那里知道了博客名,我也注冊了博客,然后以“游客”身份走進去。兒子的文章不少,還鏈接了音樂。粗粗地讀了他的一些文字,感覺語言風格、表達方式、情感流露,與他的年齡不太相符,跟我的風格更是截然不同。兒子的文字很現(xiàn)代,有的時尚,有的跳躍,有的還半文半白。他竟然自稱是“如夢哥”,感慨著人生,記錄著學習生活……我真搞不清那小小的腦瓜子怎么會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
從此,我一直關(guān)注他的文字、動態(tài),偶爾點點贊、發(fā)表評論,有時也會提出一些質(zhì)疑。他樂于跟我這個“網(wǎng)友”聊聊心事,討教問題,我也樂得以“過來人”的身份引導他面對青春期的迷惘、困惑,面對學習的焦慮、壓力。
六年級的時候,兒子以“江海小記者”的身份參加了一個教育考察團,得以赴韓國考察??疾靾F40多人,只有3個孩子,而他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遠行。兒子勇敢而獨立,成了導游的“旗手”,也成了考察團的小可愛。返回學校,他主動要求給全校兩百多名“江海小記者”作一場考察分享報告。他自己做了課件,帶上一疊旅游畫冊,在階梯教室和同學們分享。40分鐘的分享,我和老師、同學們一起,時而為他鼓掌,時而向他提問,時而給他拍照。兒子分享結(jié)束下臺時,向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孩子上了中學,我繼續(xù)當他的欣賞者。他在學校的每一次公開活動,我都為他鼓勁,給他支持;他主編的團部校刊《青春驛站》,每一期我都認真閱讀、點評;他做的研究性學習或者班會課件,我都聽他一一展示、敘述,提出合理建議。陪伴、關(guān)心,還有追隨和欣賞,讓孩子不孤獨無助,不缺少觀眾,也更增添了一份努力前行的力量。
高中的時候,孩子跟我們交流的時間少了,但我依然貼心追隨,聽他偶爾發(fā)發(fā)牢騷,做他的“出氣筒”;為他每一個獨特見解、觀念點贊,再教給他以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和他一起面對每一次考試的壓力,給他鼓勵。
兒子有個性,作文立意、觀點常常新穎獨特,對社會問題的表述犀利、尖銳,有時還引用大量典故,但兒子畢竟是高中生,論述相對單薄,思想有局限性,難免會有“故作深沉”之嫌。所以他常常為自己“驚風雨、泣鬼神”的文章得不到高分而沮喪。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法說給我聽,我就耐心地聽他講,對不盡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議,對全文的立意、構(gòu)思或者語言等表示肯定,我總是鄭重地跟他說:“你的文章媽媽欣賞,因為你的文章思想深刻,是需要細細琢磨、品味的。你再多讀些書,讓思想更豐富一些,相信你的文章會越寫越好?!?/p>
后來兒子考上南京大學,自主選擇了社會學專業(yè)。我依然贊賞他的社會責任、長遠眼光和挑戰(zhàn)勇氣。大學里,他參加學院辯論賽,作讀書分享,運營學院的微信公眾號,參加各類社團活動。我每天關(guān)注微信動態(tài),點贊、評論、打賞,繼續(xù)對兒子給予崇拜和欣賞。
去年,他參加了全國司法考試,研究生選擇讀法律專業(yè),我們一樣全力支持“心中的偶像”。事實上,兒子現(xiàn)在的閱讀量、前瞻思維、學識觀點、國際視野等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積淀,令我們嘆服和欣賞。如今,我們已經(jīng)是兒子真正意義上的“鐵桿粉絲”了!
我總覺得,父母未必要扮演威嚴家長形象,未必要做孩子的領(lǐng)路人、守護神,可以默默地陪伴,悄悄地關(guān)注,開心地賞識,適時地提醒,給他信心和動力,這不失為一種新型的家教方式。